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刑法分论论文

刑法分论论文

如何定性交通肇事罪引起的过失致人死亡?
[案例一]
2006年4月4日上午8点40分左右,台州市黄岩区双江丹桂花苑小区,64岁的小区居民陈冬香老人散步时,在离小区门口约5米的地方,突然被一辆正在飞快倒车的白色“帕萨特”轿车撞倒。

小区监控录像清晰显示,在初次撞倒老人后,该车反复碾轧老人五次后肇事司机才下了车,察看伤者的情况。

事发约3分钟后,肇事司机才报了警。

伤者在被送进医院后因抢救无效不治身亡。

肇事司机在交警队第一次做笔录时,说自己以为倒车时撞的是垃圾桶,不知道撞的是人。

当时,交警没有得到小区监控录像资料,因此只作为普通交通事故处理,司机在交了8万元押金后就离开了交警队,后交警再次通知其核实情况时发现该司机失踪。

后经警方通缉逮捕,法院判处赵晓程犯过失致人死亡罪,判有期徒刑三年。

[案例二]
于2010年9月7日上午,在江苏新沂青年路良辰花苑小区,一个三岁半的男童正在小区内玩耍,一辆车牌号为苏CLH***的宝马X6小型越野汽车忽然倒车,并给将小孩撞倒在地,儿童倒地后汽车继续后倒,男孩被车的左后轮轧住,当时车子停顿了一下,却忽然又加油门!从其身上碾轧过去。

更令人震惊的事,车子并没有直接倒走,二十再一次向前启动,左后轮又一次从这个还在挣扎的男孩身上碾过。

之后,司机才停下车来,司机下车后,这辆无人驾驶的宝马竟又一次自己启动,向后倒退回去,车的左后轮和左前轮相继从这个已经不省人事的儿童身上碾轧过去。

四次反复碾轧,终是酿造了这一场悲剧。

[案例分析]
案例一中,该案前半阶段,司机快速倒车将老人撞倒。

主观上可能属于过失,司机应当预见到其车速、当时环境等因素会导致危害结果发生,客观上也造成了危害结果,应构成交通肇事罪。

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共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该罪的主观方面为过失,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虽已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

如果发生了交通肇事后,为了杀人灭口,而故意将伤者撞死,则可能构成故意杀人罪。

如果发生了交通肇事后,是由于司机再次过失而造成其他伤害或者造成死亡的,则应当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该案后半阶段反复碾压老人五次,该行为就很可能是出于故意心理而符合该情况。

因此,对司机应将交通肇事罪和故意杀人罪(过失致人死亡罪)合并处罚。

案例二中,法院经审理查明,被告人伍坦,男,34岁,系当地一私营业主的驾驶员。

2010年9月7日11时许,被告人伍坦驾驶宝马X6越野车,在新沂市新安镇良辰花苑小区10号楼3单元门前道路上由东向西倒车时,因对车后路面状况疏于观察,将3岁半幼童李某某撞倒、碾轧,后因判断失误向前提车时又一次将被害人碾轧,其下车查看时又因操作不当将停车挡位挂入倒挡致使车辆后退,导致该车左侧前后轮再次碾轧被害人,致被害人受伤,经医院抢救无效于当日死亡。

案发后,被告人拨打报警电话110和救护电话120,并在现场等候,至公安机关后如实供述了犯罪事实。

后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犯过失致人死亡罪,辩护人以被告人犯交通肇事罪进行辩护。

法院对此案当庭作出一审判决,以过失致人死亡罪判处被告人有期徒刑四年。

这两个案例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刚开始肇事司机出于疏忽大意过失导致被害人被撞倒在地,此时被害人可能伤势并不严重致死,但此后,肇事司机可能由于过失或者出于故意而导致在第一次碾轧后又多次反复碾轧,最终导致被害人伤势过重而死亡。

但是这两个案件又有所不同。

对于案例二,被告人在肇事之后,积极抢救伤者,配合公安机关调查,并且在法院公开判决后积极认罪,真诚悔罪,被告人的亲属、车主与被害人亲属签订了赔偿协议,赔偿了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精神抚慰金等,并取得被害人亲属的谅解。

并且,根据事发当时的视频录像可以看出,该案司机在第一次疏忽大意的过失导致被害人倒地后,确属由于自身紧张,判断失误导致第二次碾轧,又由于过度紧张忘拉手刹而再次发生两次碾轧导致悲剧(此段该司机已下车看到小孩,看到车子倒退已积极尽力防止)。

本人认为该肇事司机在主观方面上属于过失,对于被害者的死亡承担全部责任,但是对于被害人的死,该肇事司机没有任何逃避意图。

本人认为该案多次碾轧行为造成的结果和一次碾轧即造成被害人当场死亡的情况并没有本质区别,并不能因为多次碾轧而认定为多次行为(前提是积极防止结果发生。

如同放弃可以重复实施的危险行为则为终止犯,在未达到违法目的的情况下五发子弹只开三枪认定为终止犯,应将五枪认定为一个行为,该案多次碾轧均出于过失,应当看成是一个连续的行为),定性应该认定为相同,都应认定为属于交通肇事罪,所以根据刑法交通肇事罪的相关司法解释,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较为合适。

而案例一则不同,根据事发视频录像(详见参考文献网址)看出,肇事司机的多次碾轧显然是知道已经撞到被害人了,并且知道被害人现在正在自己的车子底下,而肇事司机在第一次碾轧以后,停留了几秒后竟然再次启动,多次前后碾轧被害人(网络上一般可以认为前两次为过失,由于第一次疏忽大意没有注意到车后情况,使人倒地并碾轧,通常通过反光镜不能看到车底情况,此时大部分司机会误以为杂物,老司机会选择停车,而一部分司机会继续倒车或前进脱离障碍物——此时可能再次碾轧,之后下车确认情况。

并且大部分司机在不能判断出车底是什么的情况下都会下车观察,一来防止损害车子,二来防止误伤什么动物,而不会选择前后进退来辩知)。

并且肇事司机在肇事行为发生后三分钟后才拨打报警电话。

在笔录中肇事司机交代当时以为仅仅只是撞到垃圾桶,并且肇事司机在交了8万元押金后就离开了交警队,后交警再次通知其核实情况时发现该司机失踪。

后经警方通缉逮捕归案。

本人认为该肇事司机虽然在第一次撞倒被害人的时候确属过失,但由于担忧承担过于苛重的医疗费用而选择一次性赔偿死亡赔偿金(经本人调查根据目前法律规定撞死死亡赔偿金最高15万元,再加上丧葬费等,大约赔偿二十多万元。

但如果将人致伤或致残,赔偿数额可能远远大于撞死人)而出于故意再次发动汽车并多次碾轧被害人导致被害人死亡,对于后面几次的碾轧主观上应当认定为故意,对于被害者的死亡承担全部责任。

该定性首先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罪,因为主观上不能认定为过失。

对于判处结果认定为过失致人死亡判处3年,本人觉得不太合理,应当认定为故意杀人但可以从轻处理。

从上面的案件看出,交通肇事罪引起的死亡。

若是由于过失导致他人死亡的,本人认为不应该认定为过失致人死亡罪,应属于过失致人死亡罪中的‘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判处交通肇事罪即可。

否则一旦有部分案件可以被认定为过失致人死亡,则所有交通肇事致人死亡均可以被认定为过失致人死亡(故意制造交通事故导致他人死亡的除外)这样交通肇事罪会令人觉得该罪并没有本质意义,均可按照过失致人死亡判处即可。

而且显然过失致人死亡在法定刑上量刑较重,对于一部分确属出于过失,造成他人死亡并且已经受到受害方谅解的司机定性定刑较重。

而像是案例一这种恶意的二次碾压,虽第一次撞倒是出于过失的,但由于后几次的碾轧很可能是为了逃避巨额医疗赔偿的故意,应当认定为故意杀人罪,但应属于故意杀人罪中的情节较轻,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理,情节恶劣的除外。

所以本人认为交通肇事引起的过失致人死亡,根据案件当事人的主观方面,应当按照交通肇事罪或者故意杀人罪处理,而不应该判处过失致人死亡罪。

而像这种二次碾轧事件可以在交通肇事罪中独立补充规定相应条例加以说明和处理。

专业:信息安全与法学双修
姓名:颜晓奔
学号:1010596
[相关法律条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11.15法释〔2000〕33号) 第二条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一)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二)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三)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相关参考文献]
新沂“宝马车碾轧儿童案”一审判决
/criminal/info/showpage.asp?ProgramID=&pkID=30580&keywo rd=%C4%EB%D4%FE
视频: 江苏新沂宝马车碾轧儿童案肇事者被逮捕 100917 早新闻
/v_show/id_XMjA3MDA5NDUy.html
华西都市报:《毒!他撞伤人又倒车将其碾死》
/2006/04/11/200604114562046580145.htm
视频:震惊!台州一老人遭汽车碾轧五次惨致死
/20080626/n257759945.shtml
视频:震惊!台州一老人遭汽车碾轧五次惨致死-1
/20080626/n257759906.shtml
百度搜索,宝马车碾轧儿童案等
专业:信息安全与法学双修
姓名:颜晓奔
学号:101059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