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刑法知识点整理

刑法知识点整理

刑法知识点整理政法大学苏惠渔第一编:总论第一章、概述:研究对象:刑法学是以现行刑法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广义刑法学:研究有关犯罪与刑事责任的一切问题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包括实体的刑法规范、犯罪的原因与刑事对策、形式诉讼程序、刑罚执行等等;狭义刑法学:研究实体性法规范的学科。

我国刑法学研究对象:1、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刑法的基本原理和有关论述;2、我国刑法的本质、任务、制定依据、基本原则、适用范围;3、犯罪的概念、构成要件、各种犯罪形态以及定罪原则与方法;4、刑事责任尤其是刑罚的本质、功能、种类、适用原则与方法;5、各种具体犯罪的概念、特征与刑事责任;6、有关刑法的立法与司法解释、执行刑法的实践经验与问题以及刑法的适用规律;刑法学与临近学科:刑事诉讼学刑事侦查学犯罪学劳动改造学中国刑法史学外国刑法学国际刑法学研究刑法学的意义:1、对刑事立法具有指导作用;2、对刑事司法具有指导作用;3、对繁荣法学具有促进作用;刑法学的体系:刑法学体系的概念与建立依据:概念:研究犯罪与刑事责任的理论学说体系(刑法学体系与刑法体系基本相同);建立依据:1、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2、以中国实际为依据;3、以犯罪、刑事责任、刑罚为主线;4、以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为原则;刑法学的研究方法:根本方法:1、阶级分析的方法;2、历史的、发展的观点研究刑法;3、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研究刑法;具体方法:1、注释研究法:对刑法条文进行逐句分析、解释使刑法的意义得以明确的方法。

也成分析研究法;2、历史研究法:对刑法条文进行历史的分析与未来的展望,弄清刑法的来龙去脉,了解刑法的动向的方法;3、比较研究法:对不同国家的现行法和不同时期的本国刑法进行比较研究,剖析优劣,评述利弊,从而吸取精华、排除糟粕的方法;4、社会学研究法:对刑法与社会现象的关系、刑法的社会作用与效果进行考察、使刑法理论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方法;5、案例研究法:运用典型的刑事案例研究刑法理论的方法;6、综合研究法:综合运用上述各种方法研究刑法学的方法。

第二章、刑法的概念、性质与任务:概念:统治阶级为维护其阶级利益与统治秩序、根据自己意志,以国家名义颁布的、规定犯罪及其刑事责任的法律规范总和。

(马克思主义刑法学定义)★我国刑法概念:为了维护国家与人民利益、体现工人阶级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以国家名义颁布的,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如何追究刑事责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本质、内容、形式的统一)我国刑法的特点:1、根据我国的经济、社会、文化、治安等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我国国情;2、刑法属于刑事法;|比照,民事法;3、刑法属于实体法;|比照:程序法;4、刑法属于强行法;|比照:任意法;5、刑法属于司法法;|比照:行政法;性质:1、阶级性:刑法的阶级性质由国家政权的阶级性质决定;1)刑法不是自古就有,也不是永远存在,而是阶级社会的产物;2)刑法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3)刑法所维护的是统治阶级的利益,是作为统治阶级实行统治工具而存在的;我国刑法是社会主义类型的法律,与剥削阶级国家刑法存在本质区别:1)经济基础和反映意志不同;2)维护利益和矛头所向不同;3)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不同;4)对社会作用和效果不同;2、刑法的法律性质:刑法区别于其他法律的特有属性,在于刑法是规定犯罪与形式责任的法律规范,除此之外还有以下区别:1)调整和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范围不同;2)强制性不同(刑罚是国家最严厉的强制方法);功能:是指刑法的作用和效果,与刑法的性质密切相关,性质决定功能,功能反映性质。

1、引导和评述功能;2、惩罚和保障功能;3、保护和促进功能;任务:刑法的任务由刑法性质决定,考刑法功能完成。

刑法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任务内容解析:1、保卫国家安全、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2、用刑罚惩罚经济犯罪与财产犯罪,保护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3、用刑罚惩罚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犯罪,保护公民的人身、民主以及其他权利;4、用刑罚惩罚危害社会治安、破坏经济秩序的犯罪,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

任务分析:我国刑法包括惩罚和保护两个方面,即用刑罚惩罚各种犯罪,保护国家和公民各种合法权益,这两个方面密切联系,是一个有机整体。

第三章、新中国刑法的产生和发展:革命根据地时期的刑事法律:1、工农民主政权的刑事法律:闽西政府1930年6月《惩治反革命条例》,1931年2月《反动政治犯自首条例》;湘赣省1932年4月《湘赣苏区惩治反革命暂行条例》《湘赣省苏维埃政府自首暂行条例》川陕省《川陕省苏维埃政府肃反执行条例》《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关于反革命自首条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1934年4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1930年3月《政府工作人员惩办条例》1933年12月《称之贪污浪费行为的第26号训令》2、抗日民主政权的刑事法律:陕甘宁边区1939《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惩办汉奸条例(草案)》山东省1934《山东省战时除奸条例》1945《山东省惩办战争罪犯及汉奸暂行条例》苏中区《苏中区处理汉奸军事间谍办法》《苏中区汉奸自首自新暂行条例》3、人民民主政权的刑事法律:1947《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1947年晋察冀边区《破坏土地改革者的制裁问题公告》1948年晋察冀边区《破坏土地改革治罪暂行条例》;1948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军事管制问题的指示》;建国后刑事法律的初步发展:1950年《政务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镇压反革命条例》;1951年《中华民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妨害国家货币治罪暂行条例》《保守国家机密暂行条例》1952年《中华民人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管制反革命分子暂行办法》1、建国初期刑法中的重要原则和制度:1)惩办和宽大相结合的原则;2)罪行相适应原则;3)数罪并罚原则;4)坦白从宽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制定和颁布:1、草案阶段: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大纲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指导原则草案》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组织法》1963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草案(修正稿)》共206条;2、颁布:1978年12月邓小平关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1978年12月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告》;1979年3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79年2月下旬,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成立;1979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通过,7月6日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第5号令公布,并决定自1980年1月1日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订:1、刑法的补充、完善:1981年以来,人大常委会先后通过了23个刑法修订和补充规定,具体法规略;2、刑法的修订:第四章、刑法的基本原则: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内容:法律基本原则概念:法律的核心和精髓,体现该法律的根本精神,指导立法和司法适用。

1、我国刑法基本原则包括:1979年刑法修订前:罪刑法定原则主客观相一致原则罪行相适应原则罪行自负反对株连原则惩办与教育相结合原则1979年刑法修订后:罪刑法定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罪行相适应原则2、确定刑法基本原则的意义:指导刑事立法活动指导刑事司法实践活动保障刑法任务的完成罪刑法定原则(又称罪刑法定主义)刑法第3条:1、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2、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渊源:1215英国大宪章推动人物:意大利著名刑法学家贝卡利亚近代刑法鼻祖费尔巴哈我国实践:罪刑法定是我国三大刑法基本原则之一,是指某种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什么罪、处什么刑,均由法律明文规定,由此得出排斥习惯法禁止适用类推刑法效力不溯及既往禁止不定期刑等等;1997年刑法取消了类推制度,明文规定了罪行法定原则。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适用刑法平等原则)刑法第4条:罪行相适应原则(罪刑等价主义、罪刑均衡原则)刑法第5条:推动人物:贝卡利亚推动事件:《人权宣言》《法国刑法典》第五章、刑法的体系和解释:刑法的体系是刑法的组成和结构,具体表现为法力条文在一个法典中的次序、有层次的排列。

我国刑法体系反映了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同犯罪作斗争的意志体现。

广义的刑法:刑法规范的总称,刑法典是最基本的表现型,还包括了单行刑事法律、决定、规定和其他法律中有关刑法的规范;狭义的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刑法解释:针对刑法规范的法律术语的含义及其在司法工作中具体应用问题的阐释,简言之就是对刑法规范含义的阐明。

是以刑法规范和刑法实施中的问题为解释对象的法律解释的一种。

既要阐明法律条文的内在含义,又可以及时弥补刑事立法中的某些不足。

作用:1、帮助人们正确理解刑法的立法精神和刑法规范的含义;2、有利于刑法统一正确的实施;3、有利于及时弥补刑法立法中的某些不足;4、有利于刑法的发展和完善;刑法解释分类:从解释效力来分:★有权解释也称法定解释、正式解释和有效解释,指的是由特定的国家机关按自己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对刑法规范的含义及其具体应用中的问题所做的解释。

有:1、立法解释;2、司法解释;★学理解释也称非正式解释,是指由国家宣传机构、社会组织、研究单教学部门或者法学专家、法律工作者对刑法规范所做的宣教性、学术性、知识性的解释;从解释方法分:★文理解释也称字面解释、文法解释;对法律条文的字义、包括词句、术语、概念从字面含义到语法结构所做的解释;★论理解释,按照立法精神和刑事政策,联系有关情况,从逻辑上所做的解释;1、扩张解释也称扩大解释,对刑法条文做大于其字面含义范围的解释;2、限制解释也称缩小解释,对刑法条文做小于其字面含义范围的解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