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播电视新闻业务简述题

广播电视新闻业务简述题

广播电视新闻业务简述题■简述新闻编辑工作的基本流程。

1.首先要根据本媒体、栏目特点和节目的要求确定选题,开展策划,组织稿源;2。

在获得相关稿件的基础上,选择符合节目要求的稿件,对稿件进行必要的修改,为稿件制作合乎规范的标题,并对经过修改的稿件进行编排,确定节目播出形式;3。

节目播出内容和形式确定后,按照不同栏目的形态要求进行录播或直播;4。

节目播出后及时搜集反馈情况,继续联系稿源,及时调整、改进栏目的内容编排,为下一次编辑作准备。

■简述电视新闻中画面、声音与文字的关系。

三者共同构成电视新闻整体。

画面处于核心地位,解说词和同期声要配合画面,坚持从画面出发,结合画面进行组织和写作。

由于画面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应根据新闻主题的需要,用同期声或解说词交待画面无法交待而必须传达的信息。

同期声让采访对象直接说话、对未发生的事情进行展望,比单一的画面和解说具有可信性和感染力;解说词可以补充对新闻要素的交待,此外还可以深化主题、展现和深化画面内涵。

■广播的传播符号及特点广播的传播符号是声音,各声音按不同的特性,被划分为三个类别:语言、音响和音乐。

广播语言是指传播者在节目中进行播报、解释、说明等内容的单纯语言表达,是广播运载信息最基本的符号系统,基本形态有三种:新闻播音语言、新闻报道语言、实况语言。

新闻播音语言是指广播电视新闻传播机构承担向受众口头传播语言信息(即播音)工作的人在播讲稿件时使用的语言,特点是规范。

新闻报道语言是指指新闻信息传播机构中承担信息采集、编辑报道工作的人(记者、编辑)为报道新闻而播讲报道词、解说词时使用的语言,特点是比播音语言更自然。

实况语言是新闻事件及记者在采访活动中发生的语言交流,具有原始新闻性,在三种声音中最为自然。

音乐是通过组织音乐表现情感的声音,形式分三种:音乐节目、节目音乐、实况音乐。

音响是指报道、解说语言(不包括采访对话语言)和音乐节目、节目音乐以外的一切声音,是除演播室语言和音乐以外的声音。

分为实况音响和音响效果。

实况音响是客观物质运动声波的真实再现,具有现实还原的特点。

音响效果是信息传播者制造出来或转借来的声音。

与实况音响的区别在于,实况音响具有客观真实性,而音响效果仅具有真实感,不具有客观真实性。

■简述电视的传播符号及特点。

电视的传播符号是声音和图像。

其中声音包括:语言、音响、音乐;图像包括:文字、示意图与图表、照片与图片、影像。

1。

文字的特点:不会对声音产生干扰,在不宜出现解说词的特定条件下,可以通过文字传达必要信息。

2。

示意图与图表:示意图与图表在信息传达上具有展现内在状态、使抽象概念形象化、复杂信息简明化、复杂关系条理化等能力,能够化繁为简,使难以表达和理解的内容一目了然。

3。

照片与图片: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无法或不容许进行拍摄,不能活动活动影像,此时照片或绘画图片是形象表达的最佳选择。

4。

影像:影像可以再现现实的真实,并且可以为人们提供观察对象不同的视角和视野,也提供了制作者观察、选择和传达信息的能动性;电视影像具有声像一体的记录能力,并且可以限定性显示空间,而且它作为符号,是完全感性的自然符号,由于画面是客体的再现,所以对于影像来说,其意义是人对影像中显示的关系的把握。

■简述广播新闻常用的编辑手法与技巧。

在广播新闻节目编辑、制作、播出过程中,为了取得更好的播出效果而采用的各种编辑技巧,最为重要的就是音响的选择、使用和合成。

1。

选择音响:首先要选择那些为报道题材所需要、最能表现主题、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本来面目、清晰真实的音响。

2.使用音响:在合理选择、剪裁音响后,还需要在广播节目编辑中妥善利用音响,使之与解说内容相吻合。

使用音响有如下方法和技巧:一是在报道中音响尽量早出,以音响独特的声音吸引听众,引起注意,增强报道的生动性;二是在报道中关于主题和事实,能用音响说明的尽量用音响,如有可能,解说时最好也有音响作为背景,使报道中的现场音响不中断,声音场面持续相连,形成强烈的现场感;三是根据报道内容不同,把音响安排在最合适的位置,切实起到表现和烘托主题的作用。

四是注意保持音响在报道全篇中的平衡,不要简单集中;五是注意不要滥用音响。

音响过多过杂会淹没精彩的典型音响,冲淡主题,减慢节奏。

3。

音响象合成:声音合成主要处理方法为:切换,即将前一种声音结束,然后即刻出现后一声音的组接方法;淡入淡出,一声音音量由小变大而出,取代前一种声音,再由大变小而没,让位于后一声音内容的衔接方法;混播,即两种不同的声音如解说词和音响或两个音响同时播出,分出主次叠放在一起。

各种声音混合复制的要求:①。

各种音响比例合适、层次分明、音量平衡;②。

声音清晰、平衡、丰满、不抖动;③复制后不失真,不混入杂音,标准音量时无“沙沙”声;④。

两段音响或音响与解说词之间的衔接要自然、和谐,没有复接痕迹。

■简述电视新闻常用的编辑手法与技巧。

电视新闻编辑包括影像组接、声音组接、叠加字幕等。

(一)影像组接的常用方法:1。

合乎接受的逻辑(保持镜头间连贯性的基本方法:保持时序的连贯、保持镜头间内容在逻辑上的连贯);2。

镜头长度恰当(镜头内信息内容的多寡,影响构成的繁简,顾及全片节奏);3。

注意轴线规律(是影像拍摄与编辑中保证同一时空中相邻镜头间空间统一感的一条法则。

防止“跳轴”);4。

使镜头衔接流畅(选择好镜头的编辑点:动作编辑点、心理编辑点、声音编辑点等,镜头分动态和静态两种形式,常规方法动接动,静接静);5。

转场的技巧(转场指不同空间、不同场景的两个镜头之间的衔接方法,包括承接转场、特技转场、声音转场、特写转场)。

(二)电视新闻中的声音包括有声语言和音响、音乐三部分。

有声语言部分包括播音播报语言和语言实况音响。

播音播报语言的编辑处理要注意:①选择与节目风格相配的人配画外音;②仔细处理情绪的起伏与节奏的张驰,与内容相统一、与影像相协调;③准确控制与画面及其他传播要素的对位。

实况音响要求:讲话要简练、通俗、口语化,与讲话人的职业、年龄、身份相适合。

在实况音响的编辑过程中要注意与画面或同步、或对位等不同组合方法的适当使用。

(三)字幕:独立型字幕、主导型字幕、辅导型字模、转译型字模、表达型字幕、伴随型字幕等。

掌握内容与形式统一的原则,注意正确字体选用与安排、字幕与图案和画面的搭配及布局、字幕与画面的色彩和谐、字幕与节目情调和节目整体风格的统一。

注意文字书写必须规范化、大众化,杜绝错别字、杜撰字和怪异难辩字的出现。

■广播传播的优势和劣势?优势包括:1。

传播迅速,信息量大;2。

听众广泛,覆盖面广;3。

声情并茂,参与性强。

劣势包括:1。

转瞬即逝、不宜保存;2。

线性传播的选择性差■电视传播的优势和劣势?优势包括:信息符号视听兼备,声像互动,可以传达比其他媒介更多的信息;2。

长于再现,重构时空,现场感强烈;3。

时效性强。

劣势包括:1。

存在转瞬即逝、不易保存,2。

信息选择性差,3。

电视画面传播的局限性。

4。

感性符号形式,不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长于展示而拙于阐释。

■电视影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再现性的本质特征;纪实性电视画面被看作现实的真实再现,能激起观众相当强烈的现实感。

2。

时空一体的运动存在方式;电视影像是时控一体、连续运动的活动画面。

3。

声像一体的信息形式;是电视影像的传播优势之一,也是受众对电视影像的基本期待。

4。

限定性显示空间;电视影像的拍摄和显示还不是全视阈的。

5。

感性的符号形式;影像符号长于展示拙于阐释。

6。

孤立影像含义的不确定性;画面是客体的再现,客体不会向观察者讲述其意义,意义是关系的产物。

■电视影像的要素包括哪些?1.镜头和蒙太奇(镜头语言):镜头是电视语言的基本表意单元和叙事单元,相当于语言中的词汇;蒙太奇作为剪辑技巧具有多种手法和表意能力;2。

画面构图:对被拍摄对象以及各种造型元素进行组织安排,使其成为具有思想含义与美感形式的画面形象的过程。

3。

光线:分自然光和人工光;4。

拍摄角度:平角、俯角、仰角;正面、侧面和背面;5。

运动镜头:通过改变摄像机机位、拍摄方向或变化镜头焦距所拍摄的镜头。

6。

景别:画面中表现的视域范围。

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的基本原则?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必须遵循广播电视媒体的传播特点和新闻写作基本原则,具体表现为:1。

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应明白畅晓,易于接收接受;2。

可听性:广播电视新闻需要受众听得见,听得懂,“入耳”和“入脑”,便于耳听接收;3。

准确性:广播电视新闻各构成要素都要求真实准确,语言表达要准确;4。

完整性:广播电视新闻索要表达的信息应相对完整;5通俗性:受众多样性需要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要通俗易懂,同时避免语言表达的简单化与庸俗化,通俗不等于简单化、庸俗化。

■广播电视新闻事件专题的特点?1.有明确的行为主体;2。

发生的时间、地点比较集中、具体;3。

有开头、有过程、有结尾;4。

常常带有鲜明的矛盾性和冲突性;5。

有具体的原因和结果。

■解析广播电视新闻深入报道应明确哪几个问题?1.深入报道是一种报道方式,不是某一具体新闻题材;2。

深入报道是“报道”,不是“评论”;3。

深入报道类作品的个性特征是记者要发现表相后面的“真相”。

■新闻采访的基本特点?求新性、突击性、灵活性、广泛性、持续性。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不同于其他媒介采访活动的特性?1.电子传播手段的介入;2。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具有时间同步性;3。

广播电视新闻的采访方式直接关系到新闻报道形式;4。

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角色定位更丰富;5。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对设备有较强的依赖性;6。

对于电视来说,还有一个它所独具的特点,就是它是以采访小组的形式开展工作,养成就是说,电视采访是集体工作的产物,除特殊情况外,一般由两个以上的记者协作,而不是一个记者单兵作战。

■新闻线索的意义和作用1.新闻线索能够触发记者的新闻敏感;2。

新闻线索可以指明采访的去向;3。

新闻线索的价值可以决定新闻的质量。

■新闻线索具有的特点?1.比较简单,完整性差;2。

时间短暂,稳定性差;3。

只有信号,有待证实;4。

反映现象,变动性大。

■新闻线索的主要来源?(记者如何获得新闻线索)1.生活渠道:记者本人在现实生活和采访过程中的观察和积累;2。

政务渠道:又称官方渠道,主要是指各级政权机关及其行政事物活动,包括有关会议、文件、简报或有关政策和领导人讲话等;3。

受众渠道:来自受众的信息;4。

传播渠道:从其他媒介获得的信息。

报刊、通讯社、网络、其他广播电视报道等,都可以作为新闻线索在发现的来源。

■广播电视新闻选题的标准?1.新闻价值是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的客观标准,即事实本身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素质的综合(新鲜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2。

新闻政策是对新闻事实进行选择的另一标准(政治标准、新闻宣传思想)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