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桥、旅客地道13.1 一般规定13.1.1旅客进站、出站通道设置应根据旅客流量、旅客站房功能布局及进出站流线等情况综合确定,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GB 50091的有关规定。
13.1.2旅客进站、出站通道宽度和高度,旅客天桥、地道通向站台出入口宽度应符合《铁路旅客车站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13.1.3位于线路上方的建(构)筑物应形式简洁、连接安全可靠,且不应采用装饰性构件,并应预留检修维护条件。
13.1.4旅客用天桥采光窗、玻璃幕墙开启扇严禁设置在高速铁路正线上方。
13.1.5建设单位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应协调地道与装饰关系。
13.2 设计要点13.2.1天桥1.梯段范围内最小净高按不小于3000 mm设计。
2.天桥、高架候车室底部装饰面距站台面的最小距离宜按不小于6000mm设计,雨棚在天桥下宜贯通。
3.天桥桥面应宽敞明亮,其净高应与雨棚、桥面宽度协调。
表13.2.1-1天桥净高参考值4.天桥主桥身是否吊顶可根据设计要求,设吊顶时宜设板条吊顶,板宽、板缝的比列关系可参考下表。
天桥下部线路及站台上方均不应设吊顶。
表13.2.1-2天桥吊顶板宽板、板缝(A、B)参考值5.天桥主桥身设吊顶时,管线应暗藏于吊顶内敷设,并尽量贴近两侧栏板;不设吊顶时,应注意管线敷设的美观,可利用百叶上部空间形成桥架,桥架应能满足检修需求。
5.天桥若采用金属屋面,宜选用铝镁锰金属屋面板。
屋面不应设人字坡,旅客可视面应平整、美观。
13.2.2天桥立柱1.当雨棚为无站台柱雨棚时,支撑天桥的结构柱应尽量设在股道间,且截面形式应与雨棚柱一致;当雨棚为有站台柱雨棚时,天桥柱应设置在站台上并宜与雨棚柱共柱设置。
2.天桥楼梯与桥身交接处应设盖板型变形缝,并应尽量减少立柱,宜采用4根立柱,特殊情况下如地质条件差或抗震要求高,可采用8根立柱。
13.2.3天桥栏板(杆)1.天桥及楼梯两侧宜封闭,龙骨宜采用白色,桥身围护设置在钢桁架内侧,采用三段式:下部内、外侧为1100高3mm厚铝板;中部为8+1.52PVB+8钢化夹胶玻璃,玻璃宽度不大于1600mm;上部为600-900mm高百叶。
下天桥的楼扶梯围护应与天桥相统一。
2.天桥栏杆(板)扶手的截面尺寸要适中,可按Φ63mm(壁厚2.0mm)亚光不锈钢管设计,扶手高度1100mm。
3.天桥下站台楼扶梯两侧玻璃侧封,原则上不设开启扇或通风百叶,除有特殊通风要求,可在楼梯水平段增加通风百叶。
13.2.4地道1.地道站台出入口的地面不得低于站台面;当高出站台面时,高度不应超出20mm,应采用缓坡与站台面相接,不得设台阶和地面错台,且楼梯上来后应有不小于600mm的平段。
2.大中型客站的岛式站台地道出入口临空处应设1100mm高的立柱栏板,立柱间距不小于1800mm,且转角处只设一根立柱;扶手的截面尺寸要适中,应采用亚光不锈钢材料,管径按Φ63mm设计。
栏板应在雨棚柱内侧贯通。
台风地区岛式站台地道出入口宜设2200mm高立柱栏板。
栏板适当向楼梯踏步外延伸,以加强防飘雨效果。
侧式站台地道出入口临站台外侧布置时,应设通高幕墙进行侧封。
3.旅客地道内不应采用台阶踏步形式过渡高差。
采用坡道形式时,应有防滑措施,特殊情况下坡度不宜大于1:8.13.2.5旅客地道墙面与地面1.地道内地面采用花岗岩铺面时,分格应规整、均匀,且应与墙面分缝对齐。
2.地道内地面应采用相应的防滑处理,室内干态平整地面的防滑等级应达到《建筑地面工程防滑技术规程》(JGJ/T331-2014)的Cd级,静摩擦系数0.5≤cof<0.6;踏步、防滑坡道防滑等级应达到Ad级,静摩擦系数cof≥0.7。
3.旅客地道两侧应临边设置通长贯通排水沟,排水沟设石材盖板,每6m(10块石材)设一块镂空盖板(双排10mm孔)。
排水沟需独立设置集水井,集水井内应安装自动排水装置;4.旅客地道墙面应采用干挂石材,行包地道墙面可采用干挂石材或涂料处理。
5.地道干挂装饰面层的龙骨在变形缝处应断开处理。
6.地道墙面不宜设置电器开关柜,如必须设置应经妥善设计。
13.2.6旅客地道吊顶与照明1.旅客地道主洞身宜不设吊顶;南方潮湿地区宜设吊顶,当设吊顶时,应采单层龙骨以保证地道的净高,且吊顶板材布置方向宜与人流方向垂直。
旅客地道楼扶梯出入口宜设吊顶,吊顶材料应满足防潮、抗风要求。
2.旅客地道宽度为8.0m时,净高应不低于3.5m;12.0m宽的地道净空不低于4.5m。
地道楼梯梯段净高不宜低于3.0m。
3.旅客地道照明宜采用天棚两侧设灯槽光带方式,灯槽光带应贯通,与人流方向平行,并保证地道内足够亮,避免灯带暗点。
局部吊顶宽度应同地道宽度匹配。
表13.2.6-1局部吊顶宽度参考值4.当地道较宽时可在地道顶棚两侧设光带,中间做吸顶灯,同时可利用广告灯箱形成景观照明。
5.广告灯箱要求与墙面平齐安装(干挂墙面应考虑灯箱尺寸提前预留),不宜凸出墙面20mm,且接线不得外露。
6.旅客地道顶部变形缝、施工缝处应设导水槽,导水槽材质应与空间环境相协调,宜选用白色铝板。
7.旅客地道上方或两侧悬挂的动、静态标识等设施,其下端距地面高度不应低于3.0m。
13.2.7其他1.进站天桥下站台楼梯与自动扶梯、直梯组合设计时,一般不设支撑柱;当特殊原因需要设置时,支撑柱不得影响站台和直梯内部的视线和观感。
2.天桥结构暴露部分所喷漆涂层应均匀,美观;当采用钢结构时,其焊缝应饱满圆顺,达到装饰性效果。
3.旅客地道的出入口宜直对站房的出站口;进出站合用地道时,地道位置应以进站优先为原则确定。
4.天桥和地道的楼梯踏步设置要求详见楼梯章节。
5.旅客地道内地面如存在坡面,则单个坡面上不得既设置台阶又设置坡道(行李坡道除外)。
6.旅客出站厅应设置必要的门。
当采用卷帘门时,应为镂空设计。
7.可利用天桥下站台楼梯下部空间设置工作间、保洁用房,保洁用房应配置水、电设施,围护结构应满足消防、节能要求。
13.3质量控制要点13.3.1天桥1.天桥与站房主体连接处伸缩缝装置应选用外表美观,耐用,且标高与天桥地面及站房地面为同一水平标高。
2.为保证旅客安全,天桥玻璃栏板应采用钢化夹层玻璃,高度不低于2200mm,且玻璃原片应进行二次热处理。
13.3.2地道1.旅客地道内不宜采用抹灰进行装饰,如必须进行抹灰处理,应选用聚合物砂浆。
采用其他装饰吊顶,应考虑防振、防风措施。
2.旅客地道与外部连接不得采用坡道及台阶混合使用的方式,应在确定站房地面标高时,统一考虑与地道的标高问题。
3.旅客地道内消防管线除满足功能要求,还应与地道空间的建筑形式相结合4.在地道结构施工缝处,地面、墙面、顶面统一设置伸缩缝。
地面:设置缝宽10±2mm,打胶;墙面:应在其中一块石材后面粘100mm石材条,一端固定一端自由,起到伸缩作用顶面:设铝合金导水槽5. 地道防、排水按铁路工程建设通用参考图《铁路车站旅客地道》(通房(2012)1002)。
13.3.3地面及踏步天桥(地道)采用花岗岩铺面时、分格缝应规整,均匀,且与墙面砖对缝平直,拼缝宽度一致。
地面及踏步应做防滑、六面防护及防污染处理,防护等级及防护剂质量应符合以下要求:1.有坡度、有飘雨及易形成凝结水地面的地面防滑等级应达到《建筑地面工程防滑技术规程》(JGJ/T331-2014)的AW级,防滑值BPN≥80;2.石材防护剂的质量应符合《建筑装饰用天然石材防护剂》(JG/T973)标准的规定。
13.3.4地道墙面干挂石材1.干挂石材所用的材料品种、规格、性能和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
其弯曲强度不应小于8Mpa。
2.石材加工要求1)石板连接部位应无崩坏、暗裂等缺陷。
2)钢销式安装的石材孔位距离边端不得小于石材厚度的3 倍,也不得大于180mm,钢销间距不宜大于600mm。
3)短槽式石材短平槽长度不小于100mm,槽深不小于15mm,开槽宽度6mm或7mm。
4)干挂石材的预埋件、龙骨、连接件的数量、规格、位置、连接方法和防腐处理要符合设计要求。
后置埋件应做拉拔强度试验,试验结果符合设计要求。
5)钢龙骨焊接、螺栓连接符合《钢结构设计规范》和《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的有关规定。
6)不锈钢挂件和石材间采用环氧树脂型石材专用结构胶粘接。
3.连接件与主体结构:主体结构件的承载力要大于连接件承载力。
4.石材表面平整、洁净、色泽一致,无裂痕和破损,石材表面无泛碱等污染。
5.石材干挂前先进行预拼,使纹理一致。
13.3.5天然花岗石板材技术要求1.旅客地道内墙面干挂石材应符合《干挂饰面石材及其金属挂件第一部分:干挂饰面石材》(JC830.1)标准的要求。
2.异形石材应符合《异性石材》(JC/T847)标准的要求。
3.中、小型旅客车站用花岗石板材应符合《天然花岗石建筑板材》(GB/T18601-2009)标准中的基本要求。
4.公共活动空间地面一般采用镜面和细面板材,潮湿地区地道内地面宜采用火烧水洗棉花岗石板材。
5.花岗石采用水泥等进行粘贴时,除在装饰面和四个侧面涂刷饰面型防护剂外,石材底、侧面应涂加防渗透剂涂层,充分晾干后才可使用,防止石材起碱病变;地面型防护剂应保证水泥的粘结强度下降率不大于5%6.花岗石涂刷防护剂时,应在做防护前把石材冲洗干净,晾干,晒燥。
选用的石材清洗剂不应造成石材颜色的改变或对石材造成损坏。
7.花岗石板材结晶硬化处理时,不得使用结晶硬化粉,且结晶硬化处理后镜面石材表面光泽度应至少增加10个光泽单位。
8.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中小型旅客车站镜面板材光泽值不应低于80光泽单位,特大型、大型和重要旅客车站,镜面板材光泽值不应低于85光泽单位,晶化后不应低于90光泽单位。
13.4 参考图及实例13.4.1参考图1.天桥8m~20m2.2m 天桥顶部下站台楼梯顶部3.0m H注:H为天桥上部净空高度。
天桥宽度为8.0m时,H≥3.6m; 天桥宽度为20.0m时,H≥5.0m。
图13.2.1-1天桥净高控制要求图13.2.1-2天桥无吊顶时管线敷设要求图13.2.2-1天桥桥身、楼梯处楼面盖板变形缝(W=100,ES=225)图13.2.3-1进站天桥玻璃幕墙侧封图13.2.3-2天桥栏板节点做法图13.2.3-3天桥楼扶梯侧封注:原则上不设开启扇或通风百叶,除有特殊通风要求,可在楼梯水平段增加通风百叶。
站台旅客天桥楼梯下部局部隔间示意图13.2.7-1天桥楼扶梯下部隔间示意图13.2.7-1天桥楼扶梯下部隔间示意2.地道图13.2.4-3侧式站台地道出入口临站台外侧封图13.2.5-1地道排水沟盖板≥4500图13.2.6-1旅客地道宽度、高度及楼梯剖面图图13.2.6-2 8m 宽旅客地道灯槽宽度对比图13.2.6-3 12m宽旅客地道灯槽宽度对比图13.2.6-4地道灯槽做法参考图图13.2.6-5旅客地道顶棚变形缝处导水槽图13.3.2-1旅客地道墙、地面变形缝处理13.4.1实例1.天桥实例13.2.3-1天桥栏板及吊顶实例13.2.7-1天桥楼梯下部局部隔间做法2.地道实例13.2.4-1地道出入口设缓坡与站台衔接实例13.2.4-2地道出入口楼扶梯端头处理实例13.2.4-3地道楼扶梯并列实例13.2.4-4地道内仅设楼梯实例13.2.5-1 地道排水沟盖板实例13.2.6-1地道内照明、广告灯箱实例实例13.2.6-2旅客地道实例实例13.2.7-1地道出入口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