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寻村镇香泉小学 471600
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编的都是古今中外优秀名篇,这些教材不仅体现了美、讴歌了美,而且自身也是美的结晶,教师要发挥教材的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关键在于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没有美的情感,教学必然是干巴巴的知识灌输;没有美的教育,教学必然是冷冰冰的
抽象说教。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审美教育,加强对学生审美兴趣和审美能力的培养,陶冶他们的情绪,努力在教学中寻找美的
音符,去拨动学生的心弦,使他们感到美就在平凡中,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使其自觉地发现美、追求美、创造美。

美育是以培养学生感受、表现、鉴赏、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强调,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
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集中而有效地实施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笔者认为必须依据语文教学的审美特征,遵循儿童的心理规律,在发掘、把握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内容的基础上,将美育渗透在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1,提高学生感知美的能力
小学语文课本中所选的课文都是文学精品。

在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中,作者通过各种艺术形象来反映人物的行为美、道德美、思想美和品质美。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人物肖像、语言、神
态、动作、心理细节描写,来感知人物的美好形象,以拨动学生的心弦,受到思想上的感染,培养审美观。

2,培养学生审美情感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丽,风景秀丽,在教学那些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景状物的文章时,应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调动学生的
多种感官,使他们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深入到美的境界中感受
写景之美,感受状物之美。

可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意境。

一是借助录音,进行审美教育,在教学中恰当的播放一些配乐朗读录音,渲染气氛,创设情景,使学生的情感处于最佳状态,再通过老师富有感情的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再现自然和
生活的美景,真切地感受、欣赏到美的因素,获得美的享受,激发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

二是借助视频,进行审美感受,将写景抒情所描写的画面通过媒体的再现,他们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美感,造
成如观其形,如闻其声的境地,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和启迪,拨动学生美的琴弦。

3句,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
祖国的语言生动优美,它表情达意的准确与细腻可谓举世闻名,
在语音、谴词造句、语法修辞、语气语调、节奏和韵律等方面,都寓于审美特征。

在教学中,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唤起课文中美的形象,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分析、欣赏、品味,来领略作者的谴词造句之美和思想情感之美。

一是美读。

文章的情感和韵味、气势和神采、以及音韵感和节奏感,不诵读几乎就体会不到它的绝妙之处,因此,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领略文章的语言美,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学习运用丰富的词汇来表情达意。

学习古诗词时,要加强美读,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古诗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

二是品赏。

语言课的基础训练必须体现在百忙之中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上。

语言课堂教学中的听、说、读、写本身就是一种审美活动。

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文章中的一字一句,细细品味,慢慢想象品尝,领悟其中美的内涵。

4,培养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许多课文含蕴深刻,意境深远,留给学生再创造的空间。

教学时,通过想象去填补课文的这种艺术空白,再深悟文章的深意,这也是审美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另外,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最终的目的是要学生懂得如何表达美、创造美。

这在教学中可增设仿写内容,让学生由仿写开始,学习表现美的方法,训练表达美的技巧。

总之,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人性之美,也有自然之美;有阴柔之美,也有阳刚之气,这些美用不同的文学方式表现出来,在教学中,教师要把种种的美渗透在教学当中,让学生能真正领略到课文中的美的因素,从而使语文教学达到赏心悦目,丰富情感,陶冶情趣,提高审美能力的美育效果。

收稿日期:2010-03-2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