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生物战防护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生物战的防护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 一般医学防护原则 二、 医学防护 三、 免疫与药物预防 四、 杀虫灭鼠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一、 一般医学防护原则
生物武器的一般医学防护原则包括: ① 做好平时“卫(生)防(护)”教育和自救、互救训练;做好可能遭袭 的各项准备; ② “卫防”和“器(材)防(护)”相结合,“药(物)防(护)”和“救治” 相结合,阵地自救和互救与医学救治相结合; ③ 及时消毒,避免毒剂继续吸收、加重中毒和二次染毒; ④ 尽快救治中毒伤员,根据战况确定转移、集结或送救治; ⑤ 对染毒区域水源、食品、饮料等进行卫生监督,及时取样检毒并 上报。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四、 杀虫灭鼠
1. 昆虫杀灭和驱避方法
杀灭感染或携带生物战剂的媒介昆虫或防止其刺咬的方法,一般是采 取群众性的打、烧、烟熏、掩埋及药物处理等土洋并举的措施。
2. 灭鼠方法
当敌人投入鼠类等啮齿动物,首先应在其未跑散前,立即就近组织部 队或居民,采用扑打与药物诱杀相结合的方式及时扑杀,死鼠就地集 中深埋或火化。其次是消灭逃逸隐藏鼠,在以着陆中心点2500m为 半径的范围内,广泛开展灭鼠工作,可使用各种扑鼠器械、挖鼠洞, 使用氯化苦或毒鼠烟剂,加安妥、磷化锌、普鲁米特、1080等毒杀。 灭鼠应与杀虫同时进行,并与消毒相结合,以防老鼠死后跳蚤等寄生 虫逃逸,使病原体再次扩散。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一、 生物战的判断
3. 虫情 昆虫或动物出现反常现象,有季节反常(如雪地上发现苍蝇、蚊子)、 场所反常(如山坡上发现大量蛤蜊)、种类反常(出现当地原来没有的 昆虫或动物)、密度反常(昆虫密集成堆)及昆虫带菌反常或耐药性反 常等。 4. 邮情 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利用邮递手段传播生物病菌的一种方式。这种手 法一般在非战争状态下对毫无防范的人使用,旨在造成人们的恐惧心 理,破坏社会的稳定。“9· 11”事件至今,这种事件不断发生。今后 可能成为恐怖分子进行恐怖活动的主要手段之一。对收到的邮包要注 意是否是陌生邮件、包装有无异常、是否出现粉状物等。一旦情况异 常,需要特殊处理。
内无病人发生后,报请批准封锁的主管部门解除封锁。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二、 疫区处理
2. 检疫
封锁检疫是对发生了传染病的地区进行的一系列紧急、严格的防疫措 施,能及时有效地制止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封锁疫区与紧急检疫必 须精密衔接,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止疫情扩散。检疫包括医学观察和留 验。 对污染区内可能受到生物战剂感染的人员均应进行医学观察。观察期 内,对于战剂属一般传染病病原体的接触者,可不必限制其在污染区 内的活动,一般不留验;但对烈性传染病病原体的接触者,如接触了 鼠疫杆菌、霍乱弧菌媒介物的人,则应进行留验,限制其活动。还需 要每日测量体温,观察是否发病。检疫期间如发现可疑病例应立即隔 离。检疫期限的长短,一般是在发生最后一个病人后,以该传染病之 最长潜伏期为依据,或连续三次微生物学检查后为止。在封锁检疫期 限内,严禁人员、车辆等出入疫区。在一个地区进行封锁检疫将涉及 到其他地区甚至全局,尤其在交通枢纽发生疫情时,影响更大。因此, 是否进行封锁检疫,必须在检验确诊无疑,结合当地、当时的具体情 况,做出慎重、及时、果断的决定。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二、 疫区处理
1. 封锁
遭受生物武器袭击后,应根据使用生物武器的种类、方法与当时的气 象条件,及时划定并封锁生物战剂气溶胶或带菌媒介动物所造成的有 害范围即疫区。疫区封锁时,对人员活动的区域需设岗哨与标志牌, 禁止其他人员进入;对交通要道与人群聚居处,应在与外界相通路口 设置检疫站,进入封锁区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离开时则要进行洗消 处理。微生物气溶胶污染区内的封锁解除,以微生物检验证明其表 面污染消失为准;在带菌媒介动物污染区,将敌投媒介动物杀灭与消 除后即可实施;在人群聚居点,应等到污染战剂所致疾病最长潜伏期
一、 生物战的判断
1. 空情 一般飞得较高的飞机目的在于实施轰炸,而实施扫射的飞机需要俯冲 而低飞。如果飞机低飞而不俯冲,就要特别警惕了。当飞机尾部出现 条状烟雾,十有八九是布洒毒剂或生物战剂。如果发现飞机低飞而且 投下了很小的炸弹和容器,尤其是发现根本不炸的容器、玩具等,大 致可以认为是投下了细菌武器。 2. 地情 要十分注重敌机轰炸过的地点,或者敌机布洒过烟雾地方的情况。细 菌炸弹或容器砸的坑一般比较浅,同时要查看周围有没有摔成两半的 铁筒、砸开的木箱、小型降落伞、生物战剂喷雾装置等异常物,尤其 要看清楚附近地面或者植物上有无异常液滴、粉末、杂物或成群的昆 虫,如蚊、蝇、蚤、蜂等。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二、 医学防护
1. 个人防护:个人防护指用个人防护器材保护人员不受毒剂、生物 战剂和放射性气溶胶对人体的直接伤害,所用防护器材包括防毒面具、 防毒衣、防毒斗篷、防毒靴套、个人消毒急救盒等。 (1) 头面部防护 头部防护包括呼吸道和眼部防护等。
(2) 皮肤防护皮肤防护主要是用皮肤防护器材保护皮肤免受毒剂 的直接伤害。皮肤防护器材由防毒衣、防毒斗篷、防毒靴套、防毒手 套和防毒服等组成。有时可采用雨衣、毯子、大衣、被子、雨鞋、包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三、 免疫与药物预防
2. 药物预防
对生活在疫区易遭受生物战剂侵袭的人们,服用药物以预防发病也是 一项非常必要的应急措施。生物疫菌侵入人体后往往有一定的潜伏期, 所以应尽早进行预防性治疗。预防的对象包括两类人:一是与生物战 剂有密切接触,已吸入战剂、触摸或吞食被战剂污染的物品、食物及 水、被携带战剂的昆虫叮咬过的人;二是接触过感染病人的人员,以 及留在污染区和疫区内工作的人员。这两类人均须立即服药预防。目 前此类预防的药物品种繁多,应对症使用。 生物战剂预防药物均有一定的副作用,进行药物预防时,要注意安全, 防止产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主要有下列几种。①直接毒性:过量及 长期服用磺胺类及氯霉素可损伤血系统,抑制白细胞及血小板形成, 严重者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②双重感染:口服抗生素后,可抑制 肠道内正常菌丛,而使原来不致病的真菌繁殖,引起口腔糜烂及腹泻。 ③过敏反应:青霉素、链霉素及头炮霉素等对过敏者可引起荨麻疹、 血管神经性水肿、发热、皮疹等轻反应和喉水肿、休克等致死性重反 应,在注射青霉素、链霉素前必须先作皮肤试验,并备好应急的肾上 腺素针剂。④产生抗药性:长期服用四环素类,可引起口腔及肠道内 产生抗药菌株,包括念珠菌。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二、 疫区处理
3. 隔离
隔离是切断传染病污染源的强制性措施,是防止传染病扩散的有效方 法。隔离有三种情况: 一是对传染病患者或疑似传染病人的隔离; 二是对与传染病人密切接触者的隔离; 三是传染病初愈者的隔离。 在污染区内发现的传染病患者或可疑病患者,应根据病种与当地条件 立即送往医院隔离、治疗。对于传染性较小的传染病患者,可在部队 驻防地或病人家就地隔离。凡与高危传染病人有过密切接触的人,如 一起工作的同事,共同生活的亲人,也要采取果断的隔离措施,经过 一段时间的观察确定正常后方可取消隔离。隔离期间应随时消毒,以 防止病原微生物传播,隔离期限应为该病的最长传染期。传染病患者 痊愈出院后,最好能够单独居住一个房间,房间要有利于通风,同时, 单位或家人要给病人准备专用的生活用品。这期间,病人可戴口罩进 行适当的户外活动,最好不要与他人接触或交谈。
1. 免疫预防
免疫预防是指用免疫手段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机体抗感染能力, 达到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或控制疾病流行的目的。其主要方法是疫苗 接种,即将疫苗、类毒素、免疫血清或免疫细胞制剂等生物制品种入 人体,诱发或促使机体处于免疫状态,激发机体产生获得性免疫力, 从而提高易感人群对抗生物战剂感染的能力,降低发病率、减少死亡、 控制疾病的流行。该方法的应用已有数百年历史,早已被实践证明是 控制和消灭某些传染病的有效措施之一。天花病毒在全世界绝迹,就 与人类普遍接种牛痘疫苗有直接的重要关系。
装布等多种物品保护身体或下肢。
2. 集体防护集体防护是以工事、各种掩蔽部、战斗车辆、地下建筑、 帐篷、飞机和舰艇舱室等密闭空间为基础,利用安装的防化设施(气 密隔绝、滤毒通风、工事洗消、空气监测与报警等)保护多数人员免 受生物武器(包括核、化学武器)杀伤的一种防护方式。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三、 免疫与药物预防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三、 生物战剂的侦检
1. 2. 3. 4.
侦毒器材 侦检方法 标本采集 毒剂鉴定
5. 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 侦毒器材
专门针对生物战剂的侦毒器材还没有,目前主要利用化学侦毒设备。 判断释放生物化学毒剂后,要根据其特点和性质选择合适的侦检器材。 侦检器材包括:毒剂报警器、侦毒箱、新式战斗服、野战化验车(分 析化验车)、侦毒片、侦毒粉、侦毒粉笔、侦毒纸等。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5. 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综合分析就是将了解的毒情和侦检的结果加以认真分析,得出正确的 结论。它是侦毒过程的重要环节。 这些材料归纳起来可分为四类,即:⑴向上级和友邻通报的材料;⑵ 侦检人员搜集和观察到的情况;⑶侦毒管的变化情况;⑷毒剂的特殊 鉴定反应;⑸最后,填写实验记录并及时上报。
第十二章
生物战防护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思考题
生物战的判断、场地处理和侦检 生物战的防护 消毒灭菌措施 急救治疗 常备不懈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生物战的判断、场地处理和侦检
一、 生物战的判断 二、 疫区处理 三、 生物战剂的侦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