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晶体模型
确定化学式
A2 B
AB
A2BC2
ABC
防止类推中的失误
题目:最近科学家发现一种由钛原子和碳原子构成的 气态团簇分子,如右图所示。顶角和面心的原于是钛 原子,棱的中心和体心的原子是碳原子,则它的分子 式是 ( D )
A.TiC B.Ti4C4, C.Ti14C13 D.Ti13C14
金属晶体的原子堆积模型
石墨晶体
石墨的六方晶胞
用隧道扫描显微镜放 大后的石墨层状结构
分子晶体
观察后回答题:
二氧化碳晶体—面心立方体
1、二氧化碳分 子处于立方体 的什么位置?
顶点和面心
2、一个立方体 中含有多少个 二氧化碳分子?
8×1/8+6×1/2 = 4
代表一个 二氧化碳分子
结论:绝大多数 分子晶体为面心 立方体
碘晶体结构
金刚石晶体
与4个碳相连,呈空间正四面体形
6个碳原子形成一个环 一个碳被12个环共有 碳原子与键数比是( 1:2 )
原 子 晶 体
Si
o
109º 28´
共价键
混合晶体-石墨
可移动的电子:
石墨的晶体结构俯视图
石墨的层状结构
层状结构的基本单元
碳原子与键数比是( 2:3 )
石墨的层间移动
可自由移动的电子:
(a)非密置层
(b)密置层
(3)金属晶体的原子在三维空间堆积模型 ①简单立方堆积(Po)
简单立方堆积
②体心立方堆积—钾型(碱金属)
体 心 立 方 堆 积
配位数:8
③六方(镁型)和面心(铜型)
镁型
铜型
第二层 对第一层来讲最紧密的堆积方 式是将球对准1,3,5 位。 ( 或对准 2, 4,6 位,其情形是一样的 )
下图是此种六方 紧密堆积的前视图
A
1 6 2 3
B
A B A
5
4
3.镁型
第三层的另一 种排列方式,是将 球对准第一层的 2 ,4,6 位,不同 于 AB 两层的位置 ,这是 C 层。
1 6 5 4
1
6
2
3
5 4
2 3
1 6
5
2
3
4
第四层再排 A, 于是形成 ABC ABC 三层一个周期。 得 到面心立方堆积。
1 6
5 4 2
A
C
B A
3
C B
配位数 12 。 ( 同层 6, 上下层各 3 ) 此种立方紧密堆积的前视图
A
④面心立方:铜型
C
B
A
镁型
铜型
金属晶体的两种最密堆积方式
堆积 采纳这种堆 空间 模型 积的典型代 利用 表 率 简单 立方 Po (钋) 52%
68% 74% 74%
配位数
晶胞
6
8 12 12
(1)几个概念 紧密堆积:微粒之间的作用力使微粒间尽 可能的相互接近,使它们占有最小的空间 配位数:在晶体中与每个微粒紧密相邻的 微粒个数 空间利用率:晶体的空间被微粒占满的体积 百分数,用它来表示紧密堆积的程度
(2)金属晶体的原子在二维平面堆积模型 金属晶体中的原子可看成直径相等的 小球。将等径圆球在一平面上排列,有两 种排布方式,按(b)图方式排列,圆球 周围剩余空隙最小,称为密置层;按(a) 图方式排列,剩余的空隙较大,称为非密 置层。
1
3 5 4 6 5 4
2
3
6
A
,
1
2
B
关键是第三层,对第一、二层来说,第三层 可以有两种最紧密的堆积方式。
第一种是将球对准第一层的球。
1 6 5 4
2
3
于是每两层形成一 个周期,即 AB AB 堆 积方式,形成六方紧 密堆积。
配位数 12 。 ( 同层 6,上下层各 3 ) ,空 间利用率为74%
四种
六方最密堆
晶胞中微粒的计算
思考:处于晶胞顶点上、 棱上、面上的共用 处于晶胞棱上粒子被4 个晶胞共用 处于晶胞顶点上粒子被 8个晶胞共用
原 子 晶 体
109º 28´
共价键
原子晶体
基本单元: 六元环
观察,一个碳原子与多少个碳 原子相连,多少个碳原子形成 一个环? 一个碳被几个环共有? 碳原子与键数比是 ?
分子的非密堆积
冰中1个水分子周围有4个水分子
冰的结构
离 子 晶 体
陪位数:在晶体中离每个微粒最近的其他微粒数
氯化铯的晶体结构
CsCl的晶体结构示意图
---Cs+
---Cl返回原处
CaF2的晶胞
ok
返回原处
练习推导化学式
C
B A
A:B:C=1:1:3 ABC3
A:B:C=1:1:3 ABC3
体心 K、Na、Fe (钾型) 六方 Mg、Zn、Ti (镁型) 面心 Cu, Ag, Au (铜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