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联网技术及其应用(PPT 37页)

物联网技术及其应用(PPT 37页)


2009年-韩国 u-Korea战略
•继日本提出u-Japan战略后,韩国也在2006年确立了u-Korea战略。u-Korea旨在建立无所不在的社会 (ubiquitous society),也就是在民众的生活环境里,布建智能型网络(如IPv6、BcN、USN)、最新的技术 应用(如DMB、Telematics、RFID)等先进的信息基础建设,让民众可以随时随地享有科技智慧服务。其最终 目的,除运用IT科技为民众创造食衣住行育乐各方面无所不在的便利生活服务,亦希望扶植IT产业发展新兴 应用技术,强化产业优势与国家竞争力。
制、国际对话、环境问题、统计数据和进展监督等一系列工作。
2009年-日本 i-Japan战略
•i-Japan战略。在u-Japan的基础上,强调电子政务和社会信息服务应用。2004年,日本信息通信产业的主管 机关总务省(MIC)提出2006~2010年间IT发展任务——u-Japan战略。该战略的理念是以人为本,实现所有 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连接,即所谓4U=ForYou(Ubiquitous,Universal, User-oriented, Unique),希 望在2010年将日本建设成一个“实现随时、随地、任何物体、任何人(anytime, anywhere, anything, anyone) 均可连接的泛在网络社会”。
• 射频标签 • 识读器 • Savant软件 • 对象名称解析服务(ONS) • 实体标记语言服务器(PML-Server)
2003年11月1日,国际物品编码组织(GS1) 出资正式接管EPC系统,并组成EPC Global 进行全球推广与维护。与此同时,原6所大 学的AUTO-ID实验室转到EPC Global下的技 术组,作为EPC实验室,继续对EPC系统的 应用提供技术支持,提出物联网系统架构:
物联网(IOT)结构示意图
IT·服务·创新
IOT基本理论模型
IT·服务·创新
智能卡 二维码
跟踪定位
形成“物联网”。
2009年-欧盟 物联网行动
•物联网行动计划。具体而务实,强调RFID的广泛应用,注重信息安全。2009年6月,欧盟委员会向欧盟议会、 理事会、欧洲经济和社会委员会及地区委员会递交了《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Internet of Things-An action plan for Europe),以确保欧洲在建构物联网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行动计划共包括14项内容,主要有管理、 隐私及数据保护、“芯片沉默”的权利、潜在危险、关键资源、标准化、研究、公私合作、创新、管理机
2009年-中国 感知中国
•感知中国。2009年8月7日家宝总理在无锡考察时提出要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中 心。
物联网(IOT)的特征
IT·服务·创新
感知
传输
智能
全面感知
利用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 能够随时随地采集物体的动态
信息。
可靠传输
通过网络将感知的各种 信息进行实时传送。
• EPC编码 • EPC标签 • 读写器 • 中间件 • 对象名称解析服务(ONS) • EPC信息服务(EPCIS)
物联网(IOT)的定义
IT·服务·创新
Intern备,如传感器、 射频识别(RFID)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RS)、红外感应器、激光 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 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 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 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 和控制。
广义的物联网涵义
IT·服务·创新
利用条码、射频识别(RFID)、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 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在任何时间、 任何地点的连接(anything、anytime、anywhere),从而进行信息交换和通 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庞大网络系统。
1999年,由美国统一代码委员会(UCC) 吉列和宝洁等组织和企业共同出资,在美 国麻省理工大学成立Auto-ID Center,在随 后的几年中,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瑞 士、中国、韩国等国的6所著名大学相继加 入Auto-ID Center,对“物联网”相关研究 实行分工合作,开展系统化研究,提出最 初物联网系统构架:
物联网技术 及其应用
电科112
真纯尚人
物联网技术及其应用
物联网概述
核心技术
物联网应用
专业联系
IT·服务·创新
物联网(IOT)的起源
IT·服务·创新
1998年,美国麻省理工大学(MIT)的 Sarma、Brock、Siu创造性地提出将信息互 联网络技术与RFID技术有机地结合,即利 用全球统一的物品编码(EPC ,Electronic Product Code)作为物品标识,利用RFID 实现自动化的“物品”与Internet的联接, 无需借助特定系统,即可在任何时间、任 何地点、实现对任何物品的识别与管理。
普适计算
传感器网络
泛在网络
RFID
物联网
各国物联网战略或计划
IT·服务·创新
2008年-美国 智慧地球
•IBM提出的“智慧地球”概念(建议政府投资新一代的智慧型基础设施)已上升至美国的国家战略。该战略 认为IT产业下一阶段的任务是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 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及时地对海量的 数据进行信息控制,真正达到了 人与物的沟通、物与物的沟通。
物联网(IOT)的特征
IT·服务·创新
感知
传输
智能
全面感知
利用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 能够随时随地采集物体的动态
信息。
可靠传输
通过网络将感知的各种 信息进行实时传送。
智能处理
利用计算机技术,及时地对海量的 数据进行信息控制,真正达到了 人与物的沟通、物与物的沟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