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06讲地球的结构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课件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06讲地球的结构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课件
解析: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排放大量的 CO2 所致,与地球内能的释放关联较少;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 射能较少,地球内部温度的变化与大气增温没有必然联系。 答案:AC
考点二 三大类岩石与地壳物质循环 三大类岩石的特点和用途
四个关系判断岩层新老关系 (1)岩层上下关系。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 般的规律是岩层年龄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新,其位 置越靠上(接近地表)。 (2)岩浆岩与沉积岩的关系。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侵入的 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
解析:第(1)题,根据深度和波速大小、变化分析, ①为地 壳和地幔,②为外核;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下降;乙波 为横波,可以通过地幔。第(2)题,X 为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 即古登堡界面。 答案:(1)B (2)B
2.(2018· 广州市调研)2016 年 3 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 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 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 损失。右图为火山喷发图片。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 中迁移的顺序是( )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 A 沉积岩、B 变质岩、C 岩浆、D 侵入型岩浆岩、E 喷出型 岩浆岩 (2)图中地质作用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数码是①,属于外力作 用的数码是②。(填数码)
(3)写出下图中各代码代表的地理事象。(其中丙为沉积岩)
甲为岩浆,乙为岩浆岩,丁为变质岩。 ①冷却凝固作用,②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作 用,③重熔再生,④变质作用。
思考探究 1,
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地质时期的生物遗体、遗迹的总称, 化石只可能存在于哪类岩石中?
提示:沉积岩。
三、地壳的物质循环 1.地质循环 (1)动力: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的衰变产生的热能。 (2)影响:岩石圈的诞生与消亡,大地的沧桑巨变及地壳物 质形态的持续转化。
2.岩石的转化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回忆下列知识。
(3)变质岩与周围岩石的关系。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 的,多受岩浆活动的影响,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 岩。 (4)与海岭的远近关系。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海岭越近, 其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小,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大; 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大,离海沟越远,形成的 地质年龄越小。 注意进行上述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个海岭或 者海沟。
|图表助记| 一、地球的圈层结构 1.地球的内部圈层
(1)划分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2)两类地震波:
(3)两个不连续界面: ①C 界面——莫霍界面,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②D 界面——古登堡界面,横波完全消失,纵波传播速度突 然下降。
(4)三大圈层: 圈层 地壳
地幔 地核 C、D 两 D 界面以下部分, 图中 C 界面以上部 界面之间 内部分为 E 外核 范围 分 的部分 和 F 内核 (5)岩石圈的构成: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两部 分。
思考探究 2 岩石圈的三类岩石都能直接相互转化吗?
提示:不能。岩浆岩只能由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 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
|体系构建|
考点一 地球的圈层结构 1.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 地球内部可划分为 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具体分析如图表所示:
1.矿物: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单质或者化合物, 有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基本存在形式。
(2)三大类岩石成因及常见岩石 类型 成因 常见岩石 侵入 岩浆在地表以下冷凝成 花岗岩(最常见) 岩浆 岩 岩石 岩 喷出 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 流纹岩、安山岩和玄武 岩 岩石 岩
沉 裸露于地表的岩石在风化作用下产生的碎屑 砾岩、砂岩、 积 物质经过漫长的岁月,沉积、固结为岩石 页岩、石灰岩 岩 片麻岩 变 由于岩石存在的条件,如温度、压力等产生 大理岩 质 变化,导致岩石原先的结构、矿物成分等发 石英岩 岩 生变化而形成的岩石 板岩
解析:火山灰喷出地表在大气中冷凝后经搬运、沉积作用形 成沉积岩。故迁移的起始圈层是大气圈,终了圈层是岩石圈。正 确选项为 A 项。 答案:A
考法 地球的圈层结构 (2016· 江苏地理,22)下图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读 图回答下题。
地球内部圈层与大气圈的关系是(双选)( ) A.生物圈是大气中的碳进入内部圈层的纽带 B.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C.火山活动使地球内部的碳释放到大气圈 D.大气圈吸收太阳能使地球内部不断增温
提示:对照岩石圈记忆外部圈层的位置 外部三大圈层,可用与岩石圈的相对位置图示法来帮助识 记,如下:
1.(2018· 阳泉模拟)分析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可以了解地球内 部的圈层结构。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地壳,②是地幔,③是地核 B.在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增加而增快 C.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上升 D.乙波无法通过地幔 (2)图中的 X 处为( ) A.莫霍界面 B.古登堡界面 C.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 D.内核与外核交界
提示:软流层又称软流圈,位于上地幔上部、岩石圈之下, 一般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2.地球的外部圈层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 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外部 圈层 概念 组成 其他 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 大气 气体和悬浮物, 主要 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 的包围地球的复杂系 圈 气体成分是氮和氧 成部分 统 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 地表水、地下水、大 水圈里的水处于不间断的 水圈 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气水、生物水等 循环运动之中 生物圈与大气圈、水圈和 生物 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 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 圈 存环境的总称 响
2.地球的外部圈层 读地球外部圈层示意图,回答地球外部圈层的特点。
(1)A 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占有大 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2)B 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 分是氮和氧。 (3)C 水圈: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二、地壳的物质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