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带性地域性分异

地带性地域性分异


地理图表十六
提能演练
【读图流程】 第一步:判断温度带。 可以根据基带判断温度带。读图可知,该山地南坡基带为雨林、季雨林 带,说明该山地位于热带。 第二步:判断阴坡与阳坡。 一般情况下,同一自然带阳坡分布高度高,阴坡分布高度低。阳坡雪线 高,阴坡雪线低。
以图串知
考点探究
地理图表十六
提能演练
第三步:判断南北半球。 北半球,山地南坡为阳坡,北坡为阴坡;南半球,山地南坡为阴坡,北 坡为阳坡。 第四步: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如喜马拉雅山脉南坡雪线低,北坡雪线 高。 同一自然带迎风坡高度低于背风坡。 如喜马拉雅山同一自然带高度南坡 低于北坡,太行山同一自然带高度东坡低于西坡。
料可知,“随着气温下降”银杏树叶由绿到黄,说明影响银杏树叶转黄的主 要因素是气温;南京纬度较低,气温高于北京,银杏树叶晚于北京转黄;城 市道路两侧的树木的主要作用是美化环境、吸烟除尘、降低噪声等。
以图串知
考点探究
地理图表十六
提能演练
解析
2.北京和南京银杏树叶转黄的时间不同,这反映了 (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非地带性现象 C.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D.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以图串知
考点探究
地理图表十六
提能演练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银杏树为落叶阔叶树种
)
B.影响银杏树叶转黄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C.秋季南京的银杏树叶先于北京转黄 D.图中城市道路两侧的银杏树主要功能是保持水土
答案
A
以图串知
考点探究
地理图表十六
提能演练
答案
解析
秋季银杏树叶由绿到黄,之后逐渐落叶,为落叶阔叶树种;由材
地理图表十六
提能演练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以图串知
考点探究
地理图表十六
提能演练
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以图串知
考点探究
地理图表十六
提能演练
以图串知
考点探究
地理图表
提能演练
迁移运用 (2018· 江苏南京期中)进入秋季,随着气温下降,北京和南京等地银杏 树叶由绿转黄。读图,完成 1~2 题。
答案
解析
)
B.1 000~1 300 米 D.3 500~3 700 米
C
读图,找到面积曲线的最高的两点,从这两个点向下引垂线,从
而读出海拔高度为 1 800~2 200 米。
以图串知
考点探究
地理图表十六
提能演练
答案
解析
3.该山 3 500~3 700 米海拔段物种丰富度较低,其主要原因是( A.土层厚,水分过多 B.山地坡度小,阴坡面积大 C.降水少,光热不足 D.坡地面积小,水热条件差
06 北 □ 05 由赤道到两极 □
的地域分异。
(北或南)半球。
(4)①线代表 07 雪线 。 (5)山地的纬度越
08 低 □

,海拔越
09 高 □
,垂直带谱越复杂。
以图串知
考点探究
地理图表十六
提能演练
考点探究
考点三十七
自然带与水平地域分异
(2018· 山东荷泽一模 )干旱指数是反映气候干旱程度的指标,通常 为年蒸发量与年降水量的比值,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一个区域植被覆盖程 度。下图为黄土高原多年平均干旱指数。 据此完成(1)~(2)题。
(4)沿图中箭头方向,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
陆的地域分异(干湿度地带性)
20 从沿海向内 □
,这种地域分异以水分为基础,

21 中 □
纬度的
22 亚欧 □
大陆最典型。
以图串知
考点探究
地理图表十六
提能演练
2.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垂直地带性)
以图串知
考点探究
地理图表十六
提能演练
(1)在图中填写自然带的名称。 (2)垂直地域分异类似于 (3)该图位于
知,K19 次长途旅客列车经我国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该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 候,自然带为温带草原带;经过西伯利亚地区,自然带为亚寒带针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位于地中海气候区, 该列车不会经过, 故 B 项符合题意。
以图串知
考点探究
地理图表十六
提能演练
解析
2.K19 沿线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有( ①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直地域分异 A.①②
以图串知
考点探究
地理图表十六
提能演练
第五步:分析缺失原因。 如天山南坡缺少森林带,主要是因为天山水汽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 北坡为迎风坡,南坡为背风坡。 该山地北坡缺少多种自然带,垂直带谱简单,主要是北坡基带海拔高, 相对高度小。
答案 (1)C (2)A
以图串知
考点探究
地理图表十六
提能演练
答案
迁移运用 (2019· 青岛调研)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山地中坡地 面积大小影响生物数量,对物种丰富度也产生影响。下图示意秦岭主峰太白 山不同海拔段的坡地面积和物种丰富度变化。据此完成 1~3 题。
以图串知
考点探究
地理图表十六
提能演练
1.该山南坡山麓自然带是( A.落叶阔叶林带 C.常绿阔叶林带
)
B.常绿硬叶林带 D.针叶林带
答案
C
解析
秦岭是我国南北分界线,南坡山麓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自然带
为常绿阔叶林带。
以图串知
考点探究
地理图表十六
提能演练
答案
解析
2.该山坡地面积最大的海拔范围是( A.700~900 米 C.1 800~2 200 米
以图串知
考点探究
地理图表十六
提能演练
以图串知
考点探究
地理图表十六
提能演练
1.K19 次长途旅客列车不会经过的自然带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温带草原带
答案 B
)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以图串知
考点探究
地理图表十六
提能演练
答案
解析
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自然带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读图可
第29课时
以图串知 考点探究
地带性地域分异
地理图表十六 提能演练
以图串知
1.自然带分布与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以图串知
考点探究
地理图表十六
提能演练
(1)在图中填写自然带的名称。
12 地中海 □ □ 13 亚热带季风 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 □ 气候,E 自然带对应 14 温带海洋性 气候和 □ 15 温带季风 16 温带大陆性 □ 气候, □
考点探究
地理图表十六
提能演练
答案
解析
第(1)题, 甲山是我国的天山, 冰川分布的下界高度即是雪线高度,
天山的北坡雪线高度低,与天山的北坡受来自北冰洋和大西洋的湿润气流的 影响,降水(雪)较多、纬度较高且为阴坡有关。第(2)题,乙山是位于西南部 的喜马拉雅山,该山南坡纬度低、相对高度大,自然带丰富。第 (3)题,与其 纬度有关。甲山的纬度比乙山高,因此甲山的温度条件较乙山差,相同的自 然带在甲山分布的高度较低。 第(4)题, 云杉林在甲山的 A 坡(南坡)没有分布, 与该处的降水量小有关。
以图串知
考点探究
地理图表十六
提能演练
以图串知
考点探究
地理图表十六
提能演练
(1)从图中干旱指数看,图示地区植被覆盖率最高的是 ( A.西部 B.东部 C.南部 D.北部 ) (2)图示地区植被自东南向西北可能依次为( A.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 B.森林草原—森林—草原—荒漠草原 C.草原—荒漠草原—森林—森林草原 D.荒漠草原—草原—森林草原—森林
以图串知
考点探究
地理图表十六
提能演练
解析
(2018· 江西赣州期末)我国某山脉主峰植被曾因火山喷发全部毁掉, 此后 山体各坡向植被恢复状况差异明显,目前北坡拥有较完整的植被垂直带谱, 其上部还分布有独特的岳桦林带。 下图为该山地地形及植被分布示意图,读 图完成 5~6 题。
以图串知
考点探究
地理图表十六
以图串知
考点探究
地理图表十六
提能演练
(1)图中所示山地(
)
A.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 B.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界比南坡低 C.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 D.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造成基带差异大 (2)该山地位于( A.喜马拉雅山脉 C.祁连山脉 ) B.天山山脉 D.昆仑山脉
以图串知
考点探究
以图串知
考点探究
地理图表十六
提能演练
(1)甲山 B 坡冰川分布的下界高度比 A 坡的低,其原因是什么? (2)乙山 D 坡自然带数目比 C 坡的多,其原因是什么? (3)与乙山的针叶林带相比,甲山的云杉林带分布较低,其主要原因是 什么? (4)甲山 A 坡没有云杉林带,简析其主要原因。
以图串知
考点探究
地理图表十六
提能演练
解析
4.推测图中该山地雪线最高地区雪线高的原因是 ( A.气温最高,降水最多 C.气温较高,降水较少
答案 C
)
B.气温最高,降水最少 D.气温较高,降水较多
以图串知
考点探究
地理图表十六
提能演练
答案
解析 正确。
读图可知,该山地雪线最高地区出现在西坡,大致在南回归线附
近。该处纬度较低,气温较高;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较少,故 C 项
)
以图串知
考点探究
地理图表十六
提能演练
答案
以图串知
(1)C (2)A
考点探究 地理图表十六 提能演练
答案
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由赤道到两极 ( 纬度地带性 ) 的地域分异规 律和从沿海向内陆(干湿度地带性)的地域分异规律。 (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