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合金工业的结构调整与发展趋势前言截止2005年底, 我国的铁合金已具备年生产能力约2200万吨, 在建含拟建项目年产能力约200万吨, 现有铁合金生产企业1570家, 其中年产能力10万以上的企业仅28家, 年产能力在1万吨以下的达787家。
2003年全国铁合金产为634.06万吨, 出口181.80万吨;2004年全国铁合金产量为919.78万吨, 出口铁合金218.87万吨;2005年全国铁合金产量为1067万吨, 出口铁合金173.58万吨。
2006年铁合金产量为1433.2万吨, 出口铁合金235.9万吨。
显然, 中国作为世界铁合金生产和出口大国, 为我国钢铁工业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已有的2200万吨生产能力中, 硅系约占800万吨, 锰系约占1000万吨, 铬系约占200万吨, 特种合金近200万吨。
由于供电枯水期、环保、市场、资金等因素的影响, 当年设备开工率不足50%, 中国铁合金生产能力有50%被闲置, 全行业的集约化程度极低, 工艺装备水平低下。
一、铁合金工业的产业政策及行业准入条件近年来, 国家颁布了产业结构调整目录即钢铁工业产业政策, 其目的是实施行业准人, 淘汰落后,消除过剩的生产能力, 从2003年至2004年钢产的增幅为26.1%, 而铁合金的增幅为53.7%, 超过了钢增幅的1倍;2005年的钢产仅比2004年增长25.5%, 而铁合金的增长为29.1%, 已超过钢增幅的35%。
由于连续两年的超高速增长, 铁合金严重供过于求, 国家出台的涉及铁合金的产业政策的主要要点如下第一类(鼓励类), 铁合金新工艺、新技术的开发应用;第二类(限制类), 25MVA以下、25MVA及以上环保、能耗达不到准人要求的铁合金矿热炉项目(中西部具有独立运行的小水电及矿产资源优势的国家确定的重点贫困地区, 单台矿热电炉容量12.5MVA);第三类(淘汰类), 3.2MVA及以下矿电炉、3MVA以下半封闭直流还原电炉、3MVA以下精炼电炉(硅钙合金、电炉金属锰、硅铝合金、硅钙钡铝、钨铁、钒铁等特殊品种的电炉除外), 5MVA以下的铁合金矿热电炉(2005年)。
同时, 国家决定在2005年6月底之前对现有铁合金生产企业进行一次行业准人检查认定, 其具体规定见国家发改委相关文件。
1.1出台系列宏观调控政策2004年12月24日,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取消铁合金产品出口退税的通知, 并从2005年开始执行。
随后国家又将Fe-Si出口关税税率由零提高到5%, 2005年8月16日国家海关总署等多部委将铁合金矿列人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 使铁合金的来料加工和出口受阻。
2007年6月1日国家将再次提高铁合金产品的出口关税, 受国家限制出口政策的影响, 铁合金出口形势相当严峻。
1.2出台加快铁合金行业调整的新政策2006年4月12日,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委联合下发《关于推进铁合金行业加快结构调整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指出, 要加快推进铁合金行业结构调整, 并且确定2010年铁合金生产能力控制在每年1700万吨左右等铁合金行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目标及工作重点。
通知中所提到的“十一·五”期间铁合金行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目标第一, 铁合金生产能力与市场需求基本相适应。
2010年铁合金年生产能力将控制在1700万吨左右, 比2005年减少25%。
第二, 工艺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
25MVA以上电炉生产能力占总能力的10%, 全部淘汰5MVA以下电炉(部分精炼电炉和特种铁合金产品电炉除外)和100立方以下铁合金高炉。
第三, 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10万吨以上大型企业生产能力占总生产能力的40%以上。
第四, 物耗进一步降低, 环境污染得到改善。
2010年,铁合金产品单位资源消耗将比2005年降低10%以上, 主元素回收率将比2005年提高10%以上, 生产企业环境污染治理达标率将达到100%。
第五, 产品质童进一步提高。
2010年, 低磷、硫、铝、氮等优级品及其它新产品的产将比2005年增长1倍以上, 产品综合合格率将达到99.5%。
被列人“十一五”期间铁合金行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包括严格行业准人管理, 控制生产能力增长以节能降耗、污染治理、综合利用为重点, 推广先进实用技术, 加强技术改造, 淘汰落后工艺设备, 促进工艺装备升级开发新产品, 提高产品质量, 满足钢铁、有色、化工、电子等行业需求发挥比较优势, 提高产业集中度, 优化产业组织和布局坚持实施“走出去”战略, 充分利用国外资源, 在合理开发利用国内铬矿、贫锰矿及其他矿产资源的情况下, 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国外投资办矿, 支持大型铁合金企业建立进口铬矿、锰矿联合体, 避免互相抬价抢购,抑制矿价暴涨鼓励进行境外铁合金投资。
此外, 国家还将采取加强信贷、土地、环保、供电等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 严格控制投资等政策措施, 进一步推进铁合金行业的结构调整要充分发挥市场配里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利用市场约束和资源约束增强的“倒逼”机制, 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坚持区别对待, 分类指导, 有保有压, 促进扶优汰劣, 实现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
二、铁合金行业的发展趋势“十一五”时期, 对于中国的钢铁工业而言, 是由大到强的战略机遇期。
今后几年, 中国的粗钢产将继续增长,2006 年的钢产量为4.19亿吨, 钢铁产能的大幅上涨, 据预测2007年的钢产有望达到4.6一4.8亿,年需铁合金约在1400万吨(2006年铁合金的表观消费量为1262万吨,2007年新增0.4-0.6亿的钢产量约增加100一130万吨的铁合金市场需求), 挑战与机遇并存, 机会与困难同在, 其主要任务和发展趋势有以下几方面:2.1淘汰落后、压缩产能在未来几年内, 我国铁合金行业要淘汰、限制37%即700万吨的生产能力, 行业准人和国家先后颁布的产业政策的法律、法规、通知是淘汰落后, 消除过剩生产能力的依据。
认真执行行业准人政策,2006年初国家发改委对符合行业准人的第一批70家企业名单公告, 2006年11月国家发改委又对符合行业准人的第二批110家企业名单公告,2007年3月国家发改委对符合行业准人的第三批282家企业获得准人认可, 到目前为止已有近1300万吨的生产能力和近1000万吨的铁合金产量规模纳人准人管理范围。
准人企业由政府向社会公告, 金融、电力、海关等部门应给予支持, 钢铁企业应在公告的准人企业中招标采购铁合金产品。
对不符合准人条件的企业,国家应按有关法规尽快处置。
中国铁合金界要认清形势, 达成共识, 不要盲目建设, 要坚决贯彻国家铁合金产业政策和行业准人规定, 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并将资金投人到煤气回收利用、粉尘和炉渣的综合利用、水的循环使用等方面, 搞好环境保护。
2.2调整产品结构高洁净度是钢铁产品优化的首要需求, 要求铁合金有害杂质含量少、成分均匀稳定合金高标准、成分高均匀性不断开发适应钢铁生产发展的新品种是铁合金结构调整的方向。
首先, 铁合金的发展方向将随着钢铁发展的需求而变化。
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 今后钢铁产品仍将是难以替代的结构材料。
世界的粗钢产量从2000年的8.4亿吨, 一跃增加至2005年的1.29亿吨, 今后仍然会继续缓慢增长。
铁合金的消耗童也将随着钢铁产的增减而波动, 世界年综合消耗铁合金在2000万吨左右。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 特别是中国钢材品种结构的变化, 不锈钢、合金钢、低合金钢和微合金化钢等钢种的比例会不断增长, 铁合金的品种结构也将随之改变。
市场对锰系、铬系、特种铁合金的需求比例也将随之增长。
其次, 钢铁生产对铁合金产品质量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这是因为钢铁工业产品的发展方向是纯净化、超纯净化、低合金化和微合金化, 对铁合金成分的精确控制要求越来越高。
要达到上述要求, 就要加强纯净铁合金和颗粒铁合金的生产。
如通过在钢中添加部分特种合金, 可使钢材的各项性能指标大幅度提高, 既可达到用户的要求, 又可减少资源消耗。
因此, 特种铁合金的消耗量必将不断上升。
再次, 各类钢铁产品提高纯净度的要求, 必然促进铁合金生产工艺的进步, 从而提高各类铁合金产品的质量。
如大幅度降低铁合金中的铝、硫、磷的含量, 从严控制铁合金中碳及合金成分的波动范围, 开发和应用铁合金微量元素分析新技术, 精确控制铁合金中的微量有害元素。
最后, 采用水淬造粒工艺, 生产颗粒铁合金, 并控制铁合金的粒度, 此工艺可保证铁合金成分的均匀性, 降低铁合金的碎屑比例。
合理粒度的铁合金,在使用时能控制钢水成分的均匀性, 提高合金元素的收得率。
2.3推动科技创新、促进技术进步铁合金产品结构的调整和质量的提高必需依靠科技创新, 近年来, 炼钢工艺流程的优化经验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供铁合金生产与科技创新借鉴。
精料, 这已成为钢铁生产优化的关键。
铁合金生产的“精料”还没有形成像高炉流程的铁水预处理、钢水精炼无缺陷铸坯等钢铁生产系统精料从原料处理到工艺开发可共用的关键技术体系与装备, 因而成为铁合金生产优化的一个“瓶颈”。
铁合金原料预处理和铁合金母液的进一步精炼, 可借鉴钢铁生产优化经验的创新方向。
电炉炼钢从超高功率化、供电制度优化、炉料优化配料的创新中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而与此类似的铁合金矿热炉在这些方面的创新研究还有滞后之处。
类似于炼钢电弧炉“比功率”、全泡沫渣埋弧冶炼节能高效等技术概念与标准, 还需认真研究。
铁合金生产必须大力开发清洁生产的系统技术, 包括密闭生产, 余热、余压及煤气利用, 固体废弃物资源化, 社会的废弃物等方面都应作为重点创新目标。
其它可借鉴的技术还包括炼钢生产中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效率的铬、锰矿熔融还原可供研究全新型铁合金生产工艺借鉴, 而高效的连铸生产技术也可作为铁合金成形、降低消耗、更好符合铁合金不同粒度要求全新工艺的开发。
2.4 走国内外资源一体化的发展道路以铬系合金为例, 近几年铬系铁合金市场价格变化很大。
从1996年到2000年, 铬系合金市场价格逐年下滑。
2001年和2002年国内市场虽然需求增加, 但受国际市场和低价进口铬铁的冲击, 市场价格继续跌到谷底。
2003年国内外需求大增, 市场价格不断攀升。
2004年受进口铬矿价格和电价、运费等的增加和市场需求的影响, 市场价格继续在高位运行。
2005年受国内外市场供求变化及国家限制铁合金出口政策的影响, 国内大宗铁合金产品价格不断下跌。
2005年上半年铬系铁合金市场价格变化不大, 但从第三季以后价格明显下跌,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2006年随着中国不锈钢产量的增加(2006年不锈钢的表观消费量为595万吨), 对铬铁进口越来越大, 2006年进口了高碳铬铁44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