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放管服优化营商环境调研报告思考建议“放管服”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举措。
营商环境是发展的体制性、制度性安排,其优劣直接影响市场主体的兴衰、生产要素的聚散、发展动力的强弱。
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来优化营商环境,从根本上说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市知联会经济发展组组织部分委员赴X等地进行了专题调研。
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深化放管服改革经验做法。
X.深化商事制度改革。
一是大力实施简易注销登记,取消了注册资本实缴制,改为认缴制。
二是推进“互联网+”,全面实行电子化登记,通过“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工商登记越来越便利。
目前,息县各乡镇、办事处已经全部开通了政务外网,X项便民服务事项已经全部录入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
三是全面落实“多证合一”改革,正式实施“三十五证合一”,同时在“多证合一”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涉企证照事项,探索推进“证照分离”改革,以“减证”促“简政”,不断提高市场准入便利化程度。
四是不断推动涉企信息统一归集公示工作长效化、制度化,落实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管理制度,信用约束机制逐步完善。
五是以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着力点,积极营造安全规范、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比如息县,截止X年度,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全面
完成。
企业公示率X%,个体工商户公示率X.X%,农业合作社公示率X%,为实施“双随机、一公开”奠定良好的基础。
X.不断改善民生服务。
一是通过推行不动产登记、税费征缴、房屋交易“一窗受理,并连办理”,在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受理情况下,对梳理确定的不动产登记事项,通过创新服务方式,努力打造优质服务平台,优化营商环境,实现从受理申请到办结“只上一张网、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二是在行登记服务大厅设立“雷锋岗”,实现每天有一人为人民群众做咨询、做引导。
三是在审批中心大厅设置了服务台,由专人负责解答办事群众咨询和进行办件指引,还添置了叫号机和自助办件、查询一体机,并可自助免费扫描、复印,方便办事群众。
X.大力精简行政审批。
一是事业单位法人登记事项都已对接省政务服务网站,并通过在线受理、线上审核等形式开展业务,为方便单位办事,线下办理渠道依然畅通。
二是为提高办事效率,明确专职人员办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事项。
X.“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不断完善。
一是推行审批服务集中办理,与老百姓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政务服务事项如不动产登记、社保、医保、婚姻登记、等基本实现了“应进必进”,尽量做到了在“只进一扇门”的前提下,通过统一管理、集中办理,争取不断的方便群
众,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二是推进信息系统整合和数据共享,企业和群众可通过互联网访问,提交各类网上办事申请,进行网上咨询,部分事项(如林木采伐证等)实现了在线办理。
三是提升审批效率。
借助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的监督预警功能,进驻中心窗口单位的服务事项已经全部实现服务事项的限时办结,同时因为变“群众跑”为“数据跑”,审批效率较以前提升X%以上。
二、放管服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X.改革实效与社会各方期盼还有差距。
政务服务中心是提高审批效率、优化投资环境的重要平台,但目前有些行政审批事项,名义上进了中心,实际是还有“两头办理”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心功能作用的发挥。
X.政务服务效能有待提高。
行政审批机制需进一步完善。
特别是投资项目审批环节多、审批时限长等问题依然存在,有些还比较突出。
一个备案项目从立项到开工,一般都要经过X多个职能部门、X多个审批环节,各种审批要件、程序、环节依然繁多。
“门好进、脸好看、就是事办不成”的情况还客观存在,特别是服务新经济方面,基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素质能力跟不上,敷衍塞责、推诿拖沓现象偶有发生。
X.“放权”和“接棒”衔接不顺畅。
部分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专业性、业务性强,权责不匹配问题突出,存在“接不住”或“接不好”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