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办公大楼内的综合布线的设计和施
工
日本办公大楼内的综合布线的设计和施工
1JISX5150标准的概要
1.1适用规模
JISX5150标准对综合布线的定义是:从电气通信企业的通信设备作为分界点,且由此连接到用户侧的信息通信用的综合布线。
综合布线的最大适用规模是:占地面积——1000000m2
最远距离——3000m
对象人口——50000人
在这口范围内估计有许多幢办公大楼。
图1为综合布线系统的典型示例。
1.2综合布线的分级结构
许多幢办公大楼内的综合布线系统设置有:建筑群配线架CD,建筑物配线架BD,楼层配线架FD,通信出线插座TO等。
这些配线架之间,配线架和出线插座之间用电缆进行连接。
建筑群的布线系统为分级结构。
见图2。
建筑群配线架CD是星形分级结构的顶点,它通过信息设备的集线装置(例如:用户电话交换机PBX,集线器HUB,主装置等)最后连接到终端设备。
这种星形分级结构的布线系统是很有必要的。
在LAN(局域网)等网络中,从逻辑上讲,由于采用令牌环网(TokenRing)和光缆分布数据接口(FDDI)等集线装置构成环网。
从物理的角度来见,该环网能够变换为星形布线连接,这种星形分级结构理所当然有较高的通用性能。
壹种例外的情况是:除了有星形分级结构之外,在楼层配线架FD和FD之间,或者建筑物配线架BD和BD之间,也容许用电缆进行直接的连接。
用作相邻楼层的楼层配线架FD之间的转接电缆。
对熟练人员来说,它的设计技巧要采用有效的电缆规格。
1.3配线架等的设置标准
楼层配线架的设置标准是:每1000m2楼层面积最少要有壹个配线架。
如果每层楼的楼层面积超过1000m2的话,要采用有多处的信息通信用的纵向竖井。
必须注意的是:每个楼层上至少有壹个楼层配线架FD。
有通信实际需要的标准楼层,也可设置必需有的楼层配线架FD。
每10m2的楼层面积需要设置壹个之上的电信出线插座。
因为日本的办公室,每人使用的有效办公面积为4~6m2左右,为每个人设置壹个插座是合适的。
1.4最大电缆长度
图3示出了最大电缆长度。
在许多场合,应考虑CD和BD配线架之间以及BD和FD配线架之间的最大电缆长度要努力满足图3中规定的距离限制值。
在FD配线架和TO插座之间的距离应为90m,小于90m的距离当然是没有问题的,对多数的LAN(局域网)设备的距离限制值是有严格规定的。
超过90m 之上的距离会使LAN设备出现停滞的情况。
壹般的电缆敷设,由于其配管长度是不确定的,而电缆又会敷设到四周各处,设计时估计的电缆敷设长度未必在施工时就是同样的电缆敷设长度,所以在施工好之后,测定电缆的长度是不可缺少的步骤。
1.5链路(电缆)分级和连接硬件分级
施工好之后,要保证对用户有从A级到D级的链路分级性能,它表征了从电信出线插座TO至楼层配线架FD之间的链路分级性能,又是各段电缆和连接器等的复合性能。
电缆和连接器等要按传输频率分为以下几类:
(1)3类:16MHz;
(2)4类:20MHz;
(3)5类:100MHz
使用这几类连接硬件时,见表1中的链路特性。
链路电缆分级的近端串音衰减量以及衰减量希望参阅JISX5150标准的规定。
必须对用户保证在综合布线系统施工结束之后,应具有标准中规定的衰减量的数值。
2智能建筑物设计的注意事项
2.1MDF(总配线架)室设计的注意事项
电气通信企业的通信电缆和综合布线系统的分界点见图4。
在MDF(总配线架)室内,设置有建筑物配线架BD以及建筑群配线架CD,室内除了有综合布线系统之外,许多场合仍有用户电话交换机(PBX),中继线设备(TDM),话务(几-夕)等信息通信设备。
安装这些设备的空间设计占有重要的位置。
最近,电气通信企业将用户的光多路装置安置在办公楼内,由于增加了将光多路装置的出线接口见成是分界点的事例,有必要确保在过去的信息通信设备上再增加用户的光多路装置的电源,仍要考虑增加个别电度表的设置以及相应的发热问题。
总配线架室的设备配置应考虑电缆的敷设路由,设备的维护空间,以及消防法规的要求等。
维护空间为80cm左右距离是必要的,见图5。
要配置壹些补充的维护设备。
许多信息通信设备使用了6~8年之后就应更换新的设备。
必须要保
证将这些旧设备搬出和搬入新设备的通路,不仅考虑这些设备尺寸,仍要留有更多的搬出和搬入设备的空间是必要的。
2.2通信竖井设计的注意事项
在各层楼设置的通信竖井内,多数情况都只有楼层配线架FD。
从最近的情况来见,FD功能是不够用的。
也就是说,有许多场合也要将LAN设备的集线器HUB和话务(几-夕)设备等设置在竖井内。
为此,要增添以下几点新的注意事项:
*确保集线器(HUB)等设备的安装空间;
*确保这些设备的电源;
*设备的发热处理(换气,空调);
*安装该设备的机架的防震处理。
竖井内必然会有电缆的进出,有必要处理这些电缆进出的敷设问题。
(1)楼上和楼下的竖井之间会有:
a干线用金属电缆;
b干线用光纤电缆;
c光管道电缆;
d接地线。
(2)办公室和竖井之间会有:
a支线用金属电缆;
b支线用光纤电缆。
23支线设计的注意事项
支线是从楼层配线架FD至电信出线插座TO之间的这段电缆,仍包括有在整个楼层上配线到个别接线盒的电缆等。
其工程量占了很大部分。
这个支线部分,由于敷设电缆用的构件是不壹样的,支线的设计方法也是不壹样的。
下面介绍三种敷设方式。
第二种和第三种敷设电缆的方式多使用在原有的建筑物中。
(1)双层地面
每人用壹个单独的电信出线插座TO的场合,可用四对电缆来配线。
在小区域范围内的桌上配置集合型电信出线插座TO的场合,要使用20~25对电缆集中配线,见图6。
(2)地板下线槽
按照双层地面进行配线的方法有可能时,由于地面上配线的处理存在问题,只希望同时用地毯下敷设电缆的方式,见图7。
(3)配管方式
敷设电缆的根数较少时,将多对电缆敷设到某处之后,再用连接器分别用地毯下敷设方式以及明敷方式(异线保护器)敷设在地面上,见图8。
综合布线系统用的模块式插座,因为用的是标准8槽式、IEC-7型模块式插座,在终端设备侧。
注意使用能插入这个模块式插座的插头。
3综合布线系统施工的注意事项
3.1端接技术
端接技术和壹直以来的配线有很大的不同,为了确保过去只到达34KHz频率的要求当下要扩展到100MHz频率,电缆的芯线扭绞后的长度有严格要求。
也就是说,端接在端子上的芯线对的扭绞长度为13mm以下是必要的。
如果不能遵守13mm的要求,链路的性能的串音衰减量不符合规格是不能用的。
3.2综合布线和电力线的间距要求
在现行法规中,已按照日本的“电气设备技术基准”和“有线电气通信设备施行令”规定的安全理由,已规定了电力线路和通信电缆的间距要求。
在日本的JIS标准和国际标准,对信号传输点未作规定。
当下,已有制定这部分的国际标准的方向,这些是将来要明确的范围。
在支线系统中,如果通信线和电力线有平行敷设长度为10m的场合,能保证通信线和电力线之间有30cm间距的话,对安全见来是没有问题的。
根据这个条件,有更大的张驰范围。
这意味着,希望抓紧制定有关通信线和电力线的间距规格。
电力线和通信线之间如出现交叉敷设的情况,原则上应为直角交叉敷设,但互相不要接触。
用桥接法进行立体交叉敷设也是必要的。
3.3保证接地
通信系统的接地要求用户交换电话机(PBX)和总配线架(MDF)的接地电阻为10Ω以下。
电力系统的接地,以及避雷针的接地应为单独接地。
使用屏蔽电缆的场合,有必要在屏蔽电缆的俩端进行接地,注意从该接地点用导线接地到楼层配线架FD。
3.4测定
施工结束后,链路(信道)性能测定的主要项目有:
1导线测绘;
2近端串音衰减量;
3直流电阻;
4衰减量;
5电缆长度
过去的绝缘试验,因为怕损坏终端和测定器,除了特殊情况之外,壹般不用测量。
在最新的ISO/IEC11801标准的补充中又删去了测定特性阻抗的要求。
3.5配线管理
将完成了综合布线设计和施工后的资料移交给用户进行管理。
过去多是对设计图纸进行管理。
对于规模较大的综合布线系统(有数百个电信出线插座TO),这时必须用计算机数据库进行管理。
但要注意,用图纸进行管理迟早是行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