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发展永不懈怠奋力开创专业平台工作新局面2017年度工作总结和2018年工作思路上海电气人力资源有限公司2017年度工作总结公司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以“五个夯实”为工作目标,不断夯实基础、优化创新、精细管理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使区域党建更深入、服务职工更精准、信访稳定更扎实、平台支撑更专业、管理流程更清晰的目标又提升了一大步。
综观全年工作运行情况,主要体现在“五个特点”上。
第一个特点:主要考核目标全面达标集团考核主要指标的完成情况。
1、费用支出管理运行费用考核目标5058万元,预计实际使用5050万元,占年度98%左右。
2、稳定工作系统共受理职工来电、来访、来信共5328人次。
其中受理职工来电3345人次;答复处理职工来信124封;接待处理职工来访1859人次。
对来电、来信、来访快速协调、认真处置,办结率达到100%、化解率86%。
3、帮困救助公司对困难职工帮困17193人次,总金额885.37万元。
其中,深度帮困510人次,帮困金额达90.77万元。
4、延伸服务手臂为调整企业提供各类政策、劳动法规等咨询服务,对近20家调整企业分流方案进行了评审,快进快出635人(总费用1.31亿元),做好人员的费用结算和劳动关系的处置。
5、拓展就业岗位全年职介录用上岗150人,实际完成180人,占全年的120%。
其中:为产业集团改革分流职工职介上岗28人。
6、服务直属退休干部上门慰问、住院探望287人次、电话慰问750人次,新接纳直属退休干部6名,老干部中心转入遗属139人,组织发放体检卡99人。
直属退休干部已经形成了服务全覆盖工作机制。
7、档案信息化管理开发以托管企业、托管职工、退休职工、死亡职工等四大信息应用系统,信息平台在托养托管平台中得到充分应用,提升了管理水平。
到目前为止管理295家单位、195363册的人事档案,共接待查(借)阅档案总人数为4382人次。
8、人均管理幅度人均管理幅度达到1:50; 1:1201。
第二特点、细排摸、建好档,体现精准帮扶体现“兜底线、保基本”帮困的精神,充分利用社会政策资源,积极做好离岗职工“雪中送炭”帮困工作,让他们基本生活过得去。
1、精准帮扶,突出“雪中送炭”。
2、多措并举,突出“雨中送伞”。
第三特点:守阵地、破难题,体现维稳能力今年以来信访稳定工作总体平稳,有四个特点:一是信访总量呈下降趋势,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7.2%;二是群体性矛盾总体受控,出现新的群体(原机电三分校25年工龄锁定群体);三是越级上访(总公司、市政府)比去年同期相上升了5.2%;四是历史遗留问题成主流,(主要以政策类、特殊工种、老工伤为主)占信访总量的74.2%以上。
第四特点:创机制、强基础,体现专业水平在夯实基础、优化管理上取得新的成效。
1、理顺职能,精细管理。
2、现场服务,提供支撑。
3、优化管理,提升能级。
4、盘活资源,搭好梯队。
5、加强考核,完善机制。
6、思想重视,措施落实。
7、关心职工,凝心聚力。
第五特点:抓深入、创特色,体现政治核心公司党委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为工作的着力点;把推进“二个第一”的区域党支部建设作为工作的切入点;把深入推进“人力37℃主题系列(责任篇)”活动作为党建工作的落脚点。
1、抓理论学习,提综合能力。
2、抓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3、抓党的建设,强基础工作。
4、抓主题活动,凸显新亮点。
5、抓宣传阵地,传递正能量。
6、抓互动共建,联创显成效。
7、抓群团组织,增强凝聚力。
8、抓创建工作,提升软实力。
工作中有待改进和完善方面:一是部门相互协调配合不充分,工作中有推诿现象,责任意识不够强。
二是有些干部工作作风不深入,安逸现状,面对复杂突出的矛盾问题,存在慢作为,甚至不作为现象,工作主观能动性有待进一步增强。
三是部分管理人员工作主动性、服务意识,还不能完全适应转型发展的需要,有待进一步强化提升。
2018年工作思路指导思想:2018年是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服务集团“三步走”战略目标,实现“电气梦”,推进公司平台建设的关键之年。
做好2018年工作,必须按照集团总公司的决策部署和对人力公司工作的新要求,深刻了解托管平台建设新任务和新使命,以打造集团托养托管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平台为工作目标,扎实推进公司“两个基地”“三个人力”建设,团结带领广大干部职工不忘初心、凝心聚力,永不懈怠扎实推进专业平台建设。
工作总体思路:打造集团托养托管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平台三、工作重点(一)、打造专业化托管平台,服务集团“三步走”战略积极探索托管专业管理运行机制,通过不断创新管理,拓展业内托养托管业务,凸显专业平台的优势。
主要措施:1、提升化解矛盾能力。
全面提高信访事项及时办结率,积极运用法治思维化解信访矛盾,着力推进信访工作信息化管理。
积极做好各类政策调整过程中的稳定,确保“五个不发生”,初信初访办结率达到100%,初信初访化解率80%以上。
一是抓队伍建设。
坚持现场办公制度,抓好“敏感期”的预测预报,依靠基层、服务基层,不断提高区域管理部、托管企业部、工作站的业务素质和处置技能。
参与解决疑难问题,发挥督促、查处、协调等方面的作用,确保无重大事件发生。
要提高公司稳定应急队伍的化解能力、掌控能力、协同能力。
灵活、务实地处置好、控制住各类突发事件和矛盾,实行联合接待、集中办理,形成维护稳定的强大合力。
二是抓体系建设。
要继续强化“三级维稳工作网络、稳控五大机制”的责任落实,完善压力传递的责任体系;深入研究社会矛盾突发期的稳定工作新情况,不断总结化解各类矛盾的成功经验,提高稳定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要加强重点人物、敏感期的稳控,确保万无一失;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和办法,发挥区域(托管)管理部、区域工作站第一窗口作用,确保第一阵地的平安稳定。
三是抓疏导化解。
要把握托养托管职工中思想动态,各区域(托管)管理部、区域党支部(工作站),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政策解读能力与心理素质。
要进一步完善心理咨询室(点),疏导驿站等工作机制,平衡心理,化解矛盾,坚决遏制越级上访和重大事件的发生。
2、推进托管专业化管理。
托管企业管理部要以精细化管理为核心,完善相关的流程和制度,优化管理效能。
要不断推进前台“受理”,后台“审核”的窗口服务工作,做到“四无”,“无差错、无拖延、无投诉、无上访”的目标。
要不断理顺托管企业管理部和区域管理部工作的互动和互助,加强相互之间协调配合,发挥各自的管理职能,积极寻求工作结合点,在共同的目标下,实行资源互补、功能互动,做到“两个轮子”转得和谐、统一。
区域管理部要推进“一站式”的服务平台,加强对工作站的工作指导和服务,及时为工作站排忧解难;公司职能部室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区域(托管)管理部和各党支部(工作站),主动协调沟通,帮助基层解决突出问题。
人力公司是一个服务性企业,做好服务工作是我们需要不断探索的永恒主题。
各服务窗口要切实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细节决定成败,我们要更关注服务细节,从“最小细节”上体现服务的高品质。
3、提高基础管理效能。
要围绕公司预算目标,查找薄弱环节,确定监督防范重点,充分发挥财务的“管理和监督”职能,抓实公司内控建设;要倡导财务融合业务的管理新理念,做好托养托管工作的服务和指导;要带好队伍、培养年轻财务干部、为财务可持续发展献计策,进一步提升专业化的管理能力。
4、服务退休厂处级干部。
组织直属厂处级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保持直属厂处级干部思想常新,不忘初心,永远跟党走;组织和引导直属厂处级干部,积极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为实现“电气梦”建言献策。
积极做好直属厂处级干部工作,确保直属厂处级干部安置管理服务到位;调动家庭力量,用好社区资源为直属厂处级干部做好常态服务。
5、恢复春晖职校办学。
主动与教委沟通,落实招生指标;落实师资的招聘工作,做好开学的各项准备工作。
春晖职校逐步纳入电气教育体系。
(二)、打造标准化托管平台,服务集团改革调整工作要扎扎实实做好民生工作,确保各项帮困举措落实到位,不折不扣完成年度目标,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托养托管职工,努力朝着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
主要措施:1、完善政策举措。
做好帮扶工作要抓住离岗职工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
要进一步关心好离岗职工,加大对困难离岗职工的精准帮扶,在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好2018版的帮困救助政策,重点是加大对离岗职工中因病致贫,子女就读大学等严重影响基本生活,实施精准帮扶救助,力争到年底有一批建档的离岗职工脱困。
继续梳理调整各类相关约定,进一步做好“雪中送炭”工作。
2、解决实际问题。
组织开展各类技能培训,使转岗人员迅速掌握新技能,尽快适应新岗位的要求。
全年确保有150个离岗职工,实现再就业目标。
要运用多种帮困渠道,充分利用市老年基金会、市总工会职工保障互助会等救助渠道;完善社区互动共建机制,积极探索运用社会帮扶、医疗救助和养老扶助等多方面政策,拓宽帮困救助新路子,让托管职工享受更多的政策惠及。
3、做好跟踪服务。
要始终把服务离岗职工的工作理念,变为每个管理人员的具体行动。
针对区域工作站调整的力度较大,部分离岗职工因住房动迁到外区的较多,离岗职工信息不对称,不全面的现象普遍存在。
因此,要加大主动上门服务的力度,拉近“心贴心”服务的距离,对已发生变化的,应及时更新调整,实施动态管理,决不出现服务的“空白点”。
4、实现集中管理。
按照总公司发挥平台集中管理的优势,以更少的成本管更多的人的要求,不断探索多样化托管管理模式,要完善快进快出分流办法,为集团“三步走”战略提供专业平台的支撑。
同时,积极配合集团改革办和其他职能部门,在集团新一轮改革调整中提供坚强的保障,为打造集团稳定的后方基地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打造信息化托管平台,服务公司转型发展需要在规范管理,优化业务流程的基础上,利用信息应用系统有效采集、加工、组织、整合资源,提高管理效率,实时动态提供管理信息和决策信息,全面提升管理能力,实现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化管理。
主要措施:1、开发公司费用管理系统。
以人员托管管理平台为载体,人员信息为主体,加强系统数据库扩充,实现公司各部门、托管企业管理部、区域管理部等部门的费用报销、核算以及托养托管人员生活费、困难职工帮扶费、银行委托发放等信息数据存储与处理、收入核查比对、实时审批、动态管理、一站式结算等功能。
及时、准确地将相关数据、信息登录并网,力争做到人员费用全覆盖。
实现数据共享,支持集中作业,解放财务人员,降低运营成本,提升运作效率,提高管理水平,从而推动优化管理,为公司运营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2、开发委托发放和养老金、公积金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