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良无性系的筛选—无性系测定
法桐
无性系育种不仅不排斥有性过程的作用,而且还提倡“有性制种,无性繁殖”的原则。
由于我们的选种性状是以树木营养为主体,据认为营养性状的早期选择是有效的,因而更加
确定了无性系选择在树木遗传改良中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二)无性系寅种在树木改良中的地位和作用
近年来,在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支持下,于1973年、lW7年和1981年先后召开3次大型
国际学术会议专门讨论林木无性繁殖的方法、进展问题及遗传改良问题。
由于世界各国对无
性系育种的高度重视,20世纪70年代以来,树木的无性繁殖应用在林木遗传改良上取得了
很大的进展,开辟了无性系林业的新阶段。
无性系育种不仅从无性繁殖和无性系改良中,拓
开了一条良种生产的新途径,而且是一个潜力很大的领域。
无性系改良包括无性繁殖和无性
系选育两个方面。
无性系改良的许多作用是由无性繁殖所带来的。
据目前国内外经验,无性
繁殖在林木改良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优良基因型和基因的保存
应用无性繁殖方法,将分散在各林分中优良基因型或基因包装收集于无性系档案、无性
系库或基因库小,可作为基因保存之用。
如建立良种收集园、良种保存园,是指将散生优良
树木,通过嫁接或择插的方法,移栽到一个方便的地方作为基因保存之用。
由于基因集存于
无性繁殖体中,基因是不会变化和损失的,通过无性繁殖这一手段,以达到优良基因保存、
基因繁殖(或称基因复制)之目的o
2.营建无性系种子园
各种形式的无性系种子园是通过嫁接或扦插等无性繁殖方法建立起来的,它既保存了良
种,又在此基础上,由手相互授粉结实,实现了优良基因的重新组合。
它产生的后代,通过
选育比亲本价值还高,可以获得遗传性更优的良种。
3.中选单株(优树、实生苗、杂种苗)的直接大量繁殖
当一个优良单株被无性系测定证实其基因型确实优良以后,就采用嫁接或扦插的方法大
量繁殖,实现优良无性系或无性系混系进行造林,这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技术进步。
我
国目前在板栗、核桃、枣、油茶、油桐、乌柏、油檄榄等许多经济林树种都己攻克了无性繁
殖的困难,开始大规模无性系或混系造林,使无性繁殖为良种化服务取得了显著成就。
据国内外报道,由于无性系苗木能保持和利用母株优良基因型效应(加性和非加性效
应),具有产量高、遗传品质优良、性状整齐一致等特点,其遗传增益提高到40%以上,所
以世界许多国家开始大规模选育优良无性系或混系造林,其理由是很显然的。
4.优良无性系的筛选—无性系测定
无性系测定的目的,是为了筛选优良无性系以用于造林。
对于无性繁殖技术过关的树
种.对中选单株进行筛选就较为容易了,只要对它们进行无性系测定就行。
当然,无性系测
定的前提,是要排除待测材料位置效应和成熟作用的干扰,这可以将持测成年优树枝条嫁接
到幼年砧木经过复壮,然后再作测定。
或者从成年优树基部取根聚苗扦插,或挖根进行人工
根萌,然后嫩枝扦插,再作天性系测定。
至于劝龄实生苗或杂种苗的无性系测定,因材料处
于幼年期,重复稳定性小,年青时的排列很难维持到轮伐期末。
这时早期测定的风险将比复
壮了的无性系测定要大。
对这类材料的无性系测定,最好分期分批进
行。
先对土地状况均一
的苗圃进行低强度的选择,然后一边作多点测定,一边结合造林进行试种,进行高强度的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