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镁合金作为生物医用材料的潜在优势

镁合金作为生物医用材料的潜在优势

镁合金作为生物医用材料的潜在优势、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5080519079 李梦露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镁合金作为生物医用材料的优缺点,并针对缺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方法。

关键词:镁合金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耐腐蚀性
一、潜在优势
镁合金作为生物医用材料,在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三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

1.1力学性能
研究表明镁及镁合金有可能作为新的骨固定材料,因为镁及镁合金有高的比强度和比刚度,纯镁的比强度为133GPa/(g/cm3),而超高强度镁合金的比强度已达到480 GPa/(g/cm3),比Ti6Al4V的比强度(260 GPa/(g/cm3))高出近1倍。

镁及镁合金的杨氏模量约为45GPa,更接近人骨的弹性模量(20GPa),能有效降低应力遮挡效应。

镁与镁合金的密度约为1.7g/cm3,与人骨密度(1.75g/cm3)接近,远低于Ti6Al4V的密度(4.47 g/cm3),符合理想接骨板的要求。

因而用镁及镁合金作为骨固定材料,能够在骨折愈合的初期提供稳定的力学环境,逐渐而不是突然降低其应力遮挡作用,使骨折部位承受逐步增大乃至生理水平的应力刺激,从而加速愈合,防止局部骨质疏松和再骨折。

镁合金,不锈钢以及人体骨骼的力学性能参数可以参见表1。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不锈钢的弹性模量与人体骨骼材料弹性模量不匹配,会产生副作用,使骨骼强度降低,愈合迟缓。

而镁合金及纯美强度高,弹性模量与人体骨骼匹配,同时生物相容性也较好,是良好的骨固定材料。

1.2 生物相容性
毒性试验表明,镁合金浸提液无细胞毒性,不会显著降低成纤维细胞和成骨细胞的存活率。

与纯镁对比,镁合金溶血率更低,黏附的血小板数量也更少,因此适当添加合金元素,可以将镁基合金应用在骨骼和血管植入物材料方面。

此外,体外溶血率和细胞黏附试验结果证实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能加快前成骨细胞在合金表面的黏附。

理想的生物可降解吸收材料在体内应完全降解,且其降解产物对周围组织无害。

镁基合金毒副作用小且血溶速率大,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1.3 可降解性
镁基合金在人体生理环境中可腐蚀降解,但是与其它类型的可降解材料相比,其具有明显高的强韧性和更优的加工性能。

由于体液中存在氯离子,同时镁元素在氯离子溶液中降解速率较快,于是镁基合金在生物体内具有可降解性。

另外,有实验表明,热处理状态可以改变镁合金在体内的降解速率,一般而言热处理的较铸态和锻态而言降低了点蚀发生倾向,降解速度更慢。

二、存在问题
镁及镁基合金作为生物医用材料,最大的问题是耐腐蚀性较差、
镁及镁合金的耐蚀性能较差,很容易发生点蚀,在有Cl-存在的腐蚀环境中腐蚀速率更快,且在周围介质的pH值低于11.5时,镁合金在人体内的腐蚀会加快。

人体内的pH值约为7.4,在手术后的人体代谢吸收过程中可能会引起人体内二级酸液过多症,使体内环境的pH
值低于7.4,所以镁合金作为植入材料在体内会加速腐蚀。

虽然镁是人体的常量元素,但吸收过量镁离子对人体也是有害的。

三、解决思路
为了解决镁合金在生物环境中的腐蚀性问题,主要采用了表面改性的方法。

通过表面改性,不仅可以提高每个进的耐腐蚀性能,降低生物降解速率,而且可以进一步提高其力学性能和表面生物活性,加快组织的愈合。

表面改性方法有沉积法。

等离子电解氧化法、微弧氧化和添加稀土元素法。

主要的作用是在镁合金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层,从而阻止镁和氯离子反应。

四、参考文献
【1】黄晶晶,杨柯。

镁合金的生物医用研究。

材料导报,2006,17(10):67
【2】李龙川,高家诚,王勇。

医用镁合金的腐蚀行为与表面改性。

材料导报。

2003,17(10):29。

【3】葛淑萍,王贵学,沈阳,张勤,贾东煜。

镁基合金应用于生物医用材料的研究进展。

材料导报。

2010,3(24):124。

【4】张佳,宗阳等。

镁合金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中国组织结构工程与临床康复。

2009,28(13):5474
【5】任伊宾,杨村,梁勇.新型生物医用金属材料的研究和进展[J].材料导报,2002,16(2):12-1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