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标准

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标准

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先修课程:机械设计、电工电子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数控原理
后续课程:毕业设计、毕业实习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
二、课程性质
(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是三年制高职高专机电类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课,这门学科的实践性应用性很强,随着制造技术发展的要求,对设备的平均维修时间要求越来越高,对该专业学科的理论和实践能力的要求亦将有更高的要求.
(二)课程的地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根据常见机电设备的故障现象,合理地分析,诊断出故障原因,并确定合适的维修方案,掌握常用设备的日常维护知识,培养学生分析生产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用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

三、课程的基本理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并配合相关的实验与实训,使学生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情况下初步学会用机电设备中常用的检测技术与方法去分析现象,故障定位,并学会用基本方法去排除常见故障。

四、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理念
该课程是依据“机电一体化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职业岗位工作项目设置的。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
目的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二)课程设计思路
该课程以机电维修工等职业标准所要求的知识技能为载体,以训练学生的维修技能为目标,选取维修基础、数控系统、伺服系统、主轴系统、换刀等内容,采用案例组织教学内容,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讲述维修技巧,培养学生维修应用能力.
(三)课程设计的具体内容
课程具体内容包括: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基础,数控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伺服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主轴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输入输出模块的故障诊断,刀架维修改造等。

五、课程的目标
(一)总目标
掌握机电设备故障诊断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正确使用常用的故障诊断工具,掌握常用机电设备的电子电气元件的失效判断和更换方法。

(二)具体目标:
1.知识:
1)了解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的概念和发展方向;
2)掌握典型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的检测技术和修复技术;
3)掌握数控机床典型部件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及其故障诊断的常用方法。

2.能力
1)培养学生根据图纸编制检修工艺初步能力;
2)熟悉机电设备机构特点、工作原理及性能;
3)正确读表和巡检能力、故障判断能力、故障影响和分析故障能力、故障处理能力、反故障反事故能力。

3.素质
1)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能力;
3)掌握将来从事设备装配、设备安装调试、设备管理和维修等相关工作所需
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4)创新创业意识:课程融入创新创业知识,提升创新创业意识。

六、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二)课程具体内容与教学要求表
七、教学实施
(一)教学方法建议
本课程的知识跟实际工作结合度大,采取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教学手段主要有PPT课件、图片、动画及视频、企业设备的案例分析以及创新创业案例分析等。

(二)学习方法建议
建议学生多利用网络资源了解课本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工况,结合教材多种案例的介绍,更容易理解课程所介绍的各种故障诊断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利用方式。

八、教材选取的原则
(一)总体原则
以项目或任务为载体,将知识、技能、态度三者融入教材内容,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教材与行业标准及工艺要求结合、操作与管理结合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材,建议使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二)推荐教材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王爱玲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三)参考书
《数控原理与系统》汪木兰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陈则钧,龚雯高等教育出版社
(五)学习网站
http://www.zidonghua。

com。

cn/ 自动化网
http://www。

gongkong。

com/ 中国工控网
九、学习场地、设施要求
教学地点尽量选择在数控维修实训室进行,结合多媒体、图片、动画、视频、现场进行教学,逐步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十、教师能力要求
担任本课程教师应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老师,不仅有较强的理论教学能力,还要有一定实践操作能力,能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

十一、考核方式
为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本课程主要以过程考核为主。

课程考核涵盖项目(学习情境)任务全过程,主要包括项目计划制定、项目实施过程、项目实施结果等几个方面。

每一项目的各考核点应综合反映学生的知识理论水平、实际操作或运用能力及综合素质的表现掌握情况。

本课程共45学时,2.5学分,考核方式如下:
1、平时成绩占30%,平时成绩主要根据学生完成堂上及课后作业情况、考勤及遵守纪律情况评定;
2、期末考试占70%,期末考试采用笔试方式进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