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中的信息发布井敏中央党校政法部副教授好,我们这一讲给大家介绍一下应急管理中的信息发布。
应急管理中的信息发布,是我们应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的工作之一。
信息发布的及时、公开和透明,就能有效的和公众以及应急公共突发事件的受害者有一个有效的沟通。
我们就可以和媒体、公众以及突发事件的受害者共同合作来把应急管理做到更好、更有效。
所以它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工作环节。
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在很多的突发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应急的这种信息发布,我们目前做的还并不是非常的令人满意。
如何做好应急管理中的信息发布呢?我们今天在这里提出这样几点。
一、理性对待媒体第一点,我们认为首先我们要理性的对待媒体。
就是你怎么看待媒体?只有定位好媒体是什么,我们才知道如何和媒体打交道,才能做好新闻发布。
所以,媒体是什么呢?我们知道我们过去我们把我们自己的这些主流媒体,我们定位为党和政府的宣传机构,是我们的喉舌。
一定意义上来说它所有的新闻稿,发布什么信息、不发布什么信息,一定意义上来说都可以通过我们的审批和把关,它就成了我们的传声筒,我们让它发布什么信息,它就要发布什么信息。
反过来说,我不允许它发布的信息,它就不能发布。
所以在传统的意义上,当定位于党和政府的宣传工具和喉舌的时候,我们是可以控制信息发布的。
但是现在我们知道它不仅仅是,包括我们的主流媒体,它不仅仅是党和政府的宣传机构和喉舌,它依然要担当起这样的责任。
但我们还要意识到,它同时也是一个市场经济下的一个传媒。
很多传媒也已经走向企业化运作。
也就是说,它是一个商业传媒。
作为一个传媒机构,或者说作为一个新闻人,他们就不可避免的要追求一些新闻所产生的这种轰动效应。
也就是说,他们经常会追逐一些我们所谓的吸引人们眼球的一些新闻。
这就是成为眼球经济的追逐者。
所以很多的媒体我们可以看到,它总是爱用那种新奇的、什么煽情的,甚至是超出人们日常的知识范围之外的猎奇性的画面、场景来吸引读者,提高自己本传媒在自己行业中的竞争力。
所以,这是我们不得不看到的一个现实,就是媒体它已经很难完全说我们让它做什么它就做什么。
再加上,大家也知道我们现在有更广泛的所谓的这种网络媒体,今天这样的一个媒体我们称之为自媒体时代。
每一个人、每一个个体,他都可以通过互联网、通过公开的这些媒体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发表他获取的信息。
所以对于这样的媒体我们更是无法完全控制。
既然无法完全控制,或者无法完全按照我们的意志来发布所有的信息的话,那么我们就要学会如何和他们打交道,如何让他们成为我们的合作者。
在我们的应急管理中,能够帮助我们一起来发布我们希望发布的信息,产生一个我们希望产生的一个效果。
那么就要定位媒体到底是什么?我在这里说两点。
第一,我们认为媒体它既不是朋友也不是敌人。
虽然我们在很多很多的新闻发布会的开场白里,我们总是可能听到我们的主持人说各位新闻界的或者是媒体朋友们,但是我们说这是一种礼貌。
这是一种礼貌。
为什么说不能定位是一个朋友呢?因为朋友之间我们可以交谈很多不确定的想法,可以推心置腹的交流一些信息。
但是和媒体,我们不能这样交流。
我们交流的所有的信息都应该是以正式的、公开的这样的场合这样的渠道,发布的所有的信息也都应该是确定性的。
至少是到你发布信息的这样一个时间点上,我们能够掌握的、认为的、事实上的实际发生的事情。
所以它不是朋友之间的推心置腹的这种交流,而是就事实的一个已经我们有了确定看法的一个事实的一个发布。
所以它不能简单的把它看成朋友。
当然它更不是敌人,所以很多的在突发事件的发布中,在应急管理的信息发布中,我们很多官员不愿意面对媒体,甚至是讨厌媒体、害怕媒体。
甚至有的把媒体看成是捣乱者、扰乱者、干扰者,也就是把咱们定语于类似于敌人的这样一个角色。
很显然,这也是不正确的。
那么,媒体到底是什么?我们说媒体就是危机管理的合作者。
也就是说,我们的整个的危机管理,政府发布了什么,做了什么工作,发布了什么样的要求我们公众也好、社会也好需要配合的这些要求等等等等。
实际上,我们政府所有的信息传播都必须通过媒体。
都必须通过媒体。
因为政府的所有信息,我们不可能说政府的官员也好、危机管理的主体也好,一个一个的去告知公众。
公众对我们在应急管理中政府做了什么,下一步要怎么做,我们对事件的看法,希望公众和社会给予怎么样的配合等等这些,它都要通过媒体来传播给公众。
所以它是我们的一个合作者,是我们和它一起来应对危机。
所以这是一个我们说客观的一个定位。
如果我们对媒体有了这样一个客观定位之后,我们如何和媒体打交道呢?在这里,我们给大家提供了一个美国联邦应急管理总署他的《应急信息指南》里边提出的几点他所谓的原则。
我们可以做一个参考。
他提出这样几点。
一点,就是要了解并重视媒体的截止日期。
就是你要对每一个媒体很熟悉,他们的发稿习惯、他们的截稿日期。
你要在他们截稿之前,能够让他的这些记者们获取到他发稿的需要的最新的信息。
所以我们因此可以来判断我们的信息发布的时间、地点和机会。
这是一点。
第二点,迅速回应媒体的询问。
对所有媒体的询问,都要有所回应,即使只能回答目前并没有相关信息或者是在将来某个时间才能知道。
你也要把这种这样的信息告诉他。
就目前我还不知道,将来在什么时间可能会获得这样的信息。
也要把这样的相关的,这也是一个信息,也要告诉他。
只要他问了这相关的内容,我们就要坦诚的、实事求是的,我目前掌握到什么情况,告诉你什么情况。
目前我们还掌握不到的情况,我未来在什么时间点上可能会掌握这样的情况,那我也把这个时间点告诉你。
这是一个。
他提出的第三点,就是要准确、彻底地回答问题,不要提供无关信息。
就是媒体的这些记者们问什么,那我们就我们所能知道的准确彻底的回答,就目前这个阶段我们知道到什么程度。
当然我们所发布的所有信息要准确,准确的知道到什么程度。
我们就把我们目前知道的都告诉给他。
这是一个原则。
第四个原则,他提出要坦诚、要诚实坦率。
如果不知道,就回答不知道,并在知道答案后的第一时间迅速的告诉提问的记者,并且询问记者的截稿日期。
就是如果你能在截稿日期之前,知道得到了这样的信息,他问的信息。
他问的时候你还不知道,你告诉他目前还不知道。
但是你在他的稿截日期之前得到了这样的信息,你就要迅速的第一时间告诉他,以完成他的稿件中对这种信息的需求。
这是一种诚实坦率,实际上也是对记者的一个尊重。
我们的这种尊重也能够换来媒体对我们的尊重。
这是一个原则。
第五个原则,他提出不要与记者就其他机构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
也就是说,你发布的信息你如果作为一个新闻发布人,你只发布你了解的你这个机构应该发布的信息。
其他与本机构无关的信息,你不需要发布,你也不要做评论,因为你不是最权威。
你不是那个机构的人,因此你对那个机构的信息的掌握可能不是最权威的,不是最全面的。
因此就不要随意的发表对别人的评论。
这样容易引起歧义,也造成你和其他机构的合作中会出现一些问题。
所以别人的事情别人发布,我发布的是我掌握的我这个机构应该发布的信息,其他机构的信息其他机构发布。
这是他提出的第五条。
第六条,他说也要学会运用一些外交辞令。
特别是当媒体的要求看似无理的时候,要巧妙的处理。
也就是说,既不伤媒体的这种自尊,也不要把事情弄的过僵,但是也要回避。
因为他确实是可能提出的是很无理的要求,那我们就要巧妙的应对。
所以也就是说,作为这个新闻发布人员、信息发布主体来说还要有一定的外交智慧。
要运用一些外交辞令,让双方能够既能表达你的意思,婉拒的意思,同时又不让记者或者其他媒体觉得你的这种不礼貌,或者是你的傲慢和无礼。
这是美国联邦应急总署对他的联邦官员,在发布信息时候应该怎么样发布提出的几点建议,我们也可以做一个参考,怎么和媒体打交道,这是一点,就是我们要知道,今天的媒体和我们原来定位的。
特别是我们以前的媒体都是公有媒体,就是说我们基本是可以控制他的舆论的。
而今天这样一个新媒体时代,我们不仅仅说网络这些非常自由的媒体,我们无法完全控制,即便是主流媒体,他们在这样一种非常激烈的媒体界的相互竞争中,他们可能也会产生这样一种希望引起轰动效应的采造这样的新闻的这样的一种心理。
所以有时候他们的这种报道的视角,或者关注问题的视角,未必一定会和我们政府官员发布信息的视角站在一起。
但是这些,我们应该给他以充分的理解。
在这种充分的理解的基础上,我们要学会一些技巧,怎么样和媒体到打交道。
这是一个。
二、在信息发布时争取主动第二个,在信息发布时要争取主动。
有学者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本人很认同,他说应急管理中信息发布的目标,就是要在他人没有开口说话之前自己先来说。
这里说的自己,就是我们说我们这里讲的是政府的应急管理主体的信息发布。
当然就是我们说,政府的有关信息发布官员你先来说,就是在别人还没说之前,我们要强占先机,要先来说。
其实这一点,也是我们的应急管理总体预案以及我们的《应急管理法》里边也都有这样的规定。
我们都提出叫什么,第一时间发布信息。
第一时间发布信息,只有第一时间发布信息,才能掌握舆论的主动权。
同时我们在总体预案里边也提出要及时、准备、客观、全面的发布信息。
就是你第一要争取主动,在别人没有开口,也就是整个社会对这样的事件还没有形成一个共识或者是共同看法的一个前提下,你先提供信息,你的信息将决定着大多数的这些阅读者或者是接触这个信息的人,他们对这个事件的第一印象和第一看法。
相反,如果我们第一时间不发布,把第一时间这么宝贵的机会交给了其他的那些不受控制的媒体。
他们可能有很多,因为他们不是权威的,他们也很难了解完全全面而权威的信息。
他们可能从某一些角度,或者从某一个方面发布一些信息,零零碎碎的、支离破碎的信息,甚至有可能是一些加上个人臆断和猜测的信息,或者是小道消息的信息。
而如果我们说第一时间被这样的信息占据着我们的很多的媒体的话,那公众从这么多的媒体中得到的信息就是这样的信息。
在这样的信息的影响下,他们也会形成对这些突发事件的第一印象。
这些印象很显然,它是支离破碎的,甚至可能是歪曲的。
那么,我们之后要想纠正这种第一印象,歪曲的第一印象或者不真实的第一印象,我们可能要付出更多、更大的努力。
即便是付出更多更大的努力,我们也未必一定能够纠正他们之前所形成的那样一种印象。
或者说即使已经纠正了那样的一种印象,政府在整个应急管理中信息发布的不及时,这样一个印象也已经留在了公众的心里。
所以对我们政府形象肯定是一个不好的影响。
所以一定要占据第一时间。
但是第一时间,我们说作为我们信息发布主体说,掌握的信息可能也是非常有限的。
因此第一时间,我们这里应急总体预案也说了,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要向社会发布简要信息。
就是发生了什么,我们就把一个客观的事实简要的通过媒体向公众发布。
因为这个时候我们掌握的信息非常有限,我们也不可能在第一时间发布信息的时候,就对这件事件的所有东西都搞的非常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