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理解【2019·郴州卷】【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资治通鉴》)【乙】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钱行于郊衢,抚节悲欢声震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选自《列子·汤问》,有删节)1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2分)(1)及鲁肃过寻阳()(2)未穷青之技()13.文中画波浪线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B.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C.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D.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1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分)(2)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2分)15.读了甲乙两文,你认为孙权和秦青在劝说艺术上有哪些高妙之处?吕蒙和薛谭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4分)【答案】(1)等到(2)未尽,即指没有学完13. D.1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1)你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2)于是薛谭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15.二人都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达到劝人的目的。
孙权是现身说法,直言劝说,提出要求,易为人所接受;秦青则不说话,以自身的行动,即演奏的高超技巧让秦青折服,从而达到劝人的目的。
启示: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不要满足于眼前所学,只有不断努力学习,才能达到更高的目标。
【2019·邵阳卷】(一)古诗文阅读(9~14小题,共16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三闾祠①②(清)查慎行平远江山极目回,古祠漠漠②背城开。
莫嫌举世无知己,未有庸人不忌才。
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③犹动楚人哀!湘兰沅芷年年绿,想见吟魂自往来。
注释:①三闾(lǘ)祠:位于潮南汩罗。
②漠漠:这里形容荒凉寂寞。
③岁时:节今。
9.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4分)(1)骈死于糟枥之间()(2)是马也()(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4)湘兰沅芷年年绿()10.翻译句子。
(4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楚人京。
11.用“/"划分朗读节奏(各划1处)(2分)(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平江远山极目回。
1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A.问所从来,具答之。
B.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D.孔子云:“何陋之有?”13.“英嫌举世无知己,未有庸人不忌オ”这两句是化用屈原《离骚》中的“国无人英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请结合乙文,赏析这两句诗的表达效果。
(2分)14.甲乙两文都在谈人才问题,甲文指出因为(1)“_______________”的现实,造成了千里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的遭遇,终被埋没,推残:乙文中,作者认为是(2)“_______________”导致了屈原终被放逐的命运。
(请用课文原话回答)(2分)【答案】9.(4分)(1)(骈,两马并驾,一同)(2)(这样,指示代词)(3)(通晓)(4)(意指成长)10.(4分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屈原被放逐也不能消除他亡国的愤恨,每年到这时,他的死都会引起楚人的伤心。
11.(2分)(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平江远山/极目回。
12.(2分) B13.(2分)这两句诗化用典故,一方面回忆了当年屈原不被人理解的苦闷,也以屈子自喻,暗指自己当世的遭遇,言犹尽,而意无穷。
14.(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2)“未有庸人不忌才”(请用课文原话回答)(2分)【2019·永州卷】【甲】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驰驱。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节选自《史记》)【乙】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
广家世世受射。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
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节选自《史记》)8.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军士吏被甲:被: B.居无何居:C.吾欲入劳军劳:D广不尝食尝:9.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已而之细柳军B.不闻天子之诏C.介冑之士不拜D.乏绝之处见水10.下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怡当的一项是A.《史记》,西汉司马迁所著,被鲁迅先生称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李广被誉为“飞将军”,后成为典故,“七绝圣手”王昌龄就写有“但使龙城飞将在”。
C、“揖” “拜”为古代礼仪,周亚夫身在军营对皇帝只“揖”不“拜”,可见其刚正不阿。
D.后世将李广作为善射之人的代称,梁山好汉燕青就是因箭术高超而得名“小李广”。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6分)(1)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3分)译:(2)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魔下。
(3分)译:【答案】8.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被:同“披”,穿着 B.居:居住C.劳:慰问。
D. 尝:曾经9.A(A中“之”是“往、到”之意,其余“之”则是“的”之意)10. D(“花荣”人称“小李广”。
)11.(1)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2)只要得到赏赐就会与部下一同分享。
【2019·岳阳卷】(三)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8-12题。
(10分)凡草木之生石上者,必须微土以附其根。
如石韦、石斛之类,虽不待土,然去其本处,辄槁死。
惟石菖蒲并石取之,濯去泥土,渍以清水,置盆中,可数十年不枯。
虽不甚茂,而节叶坚瘦,根须连络,苍然于几案间,久而益可喜也。
其轻身延年之功,既非昌阳之所能及。
至于忍寒苦,安澹泊,与清泉白石为伍,不待泥土而生者,亦岂昌阳之所能仿佛哉?余游慈湖山中,得数本,以石盆养之,置舟中。
间以文石,石英,璀璨芬郁,意甚爱焉。
顾恐陆行不能致也,乃以遗九江道士胡洞微,使善视之。
余复过此,将问其安否。
(节选自苏轼《石菖蒲赞》一文)注释:昌阳,《名医别录》认为昌阳和菖蒲是两种不同的植物。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C )(2分)A.濯去泥土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B.乃以遗九江道士胡洞微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C.既非昌阳之所能及及郡下(《桃花源记》)D.置盆中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9.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项是( D )(2分)例:以石盆养之A.两狼之并驱如故(《狼》)B.已而之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柳》)C.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答谢中书书》)D.公与之乘(《曹刿论战》)10.用“/”标出下面句子中的一处朗读停顿。
(1分)余/ 游慈湖山中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苍然于几案间在室内的桌案之间显示着自己的苍翠颜色。
12请简要概括石菖蒲的特点,并揣摩作者对石菖蒲的情感。
(3分)生命力强,忍寒苦,安澹泊;生长条件简单,易养且能入药等等。
作者对石菖蒲充满怜爱赞美之情。
【2019·张家界卷】【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②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注释:①鄙:边境。
②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①惩山北之塞惩:②越明年越:(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3)对[甲][乙]两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可见他们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
乙文富者两次说“子何恃而往”,说明富者也是坚决反对贫者去南海的。
B.两文都强调人要立志并付诸行动,但两文的表达方式不一样。
甲文叙事为主,理寓事中;乙文叙议结合,说理为主。
C.甲文写太行、王屋二山高大,乙文写西蜀距离南海遥远,都突出了困难之艰巨,从侧面衬托了人物形象。
D.愚公和贫僧勇于挑战,最终都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不怕困难、改造自然、战胜自然的伟大气魄。
(4)成语故事《南辕北辙》中想去楚国的驾车人也像愚公和贫僧那样执着,却没有达成所愿。
请仔细思考,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案】(1)①苦于;②到了。
(2)①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②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3)A;(4)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