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安全(非传统安全)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也。
——孙武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是极其可贵的。
没有这种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民族可能灭亡,而具有民族自豪感和胜利信心的民族则是不可战胜的。
——金日成赢得核战争的方法是确保它永远不会发生。
——奥马尔我们要有忧患意识,没有一个巩固的国防,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我们就不可能一心一意搞经济建设。
我们的国防实力越强大,我国的安全和完成统一大业就越有保证。
——江泽民第一节国家安全概述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最离不开的是安全。
国家安全是国家全部活动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一个国家的民众所追求的最基本的目标之一。
古今中外的实践表明,安全利益是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也就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
但要切实维护国家安全,首先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符合实际的安全观。
跨入21世纪的中国必须以现实和发展的眼光慎思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安全形势,居安思危,在战略上和战术上作好应有的准备,以维护国家安全。
一、国家安全的概念安全观就是对安全问题的观点、看法及由此形成的系统理论。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安全环境和安全威胁的判断,对安全性质和安全利益的认识,对安全战略和安全目标的确定,以及对寻求和维护安全的途径、方式的选择。
国家安全作为一种对国家安危状态的描述,以及为维护国家安全所采取的措施,古已有之。
但“国家安全”这个概念的现代用法最早出现在美国作家李普曼1943年的著作《美国外交政策》中。
二战结束后,这个提法才成为国际政治中一个常用的标准概念。
国家安全就是不存在危险或不存在对国家的威胁,表现在主观上不恐惧、客观上不受威胁。
二、国家安全的分类国家安全可以分成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新安全)两大类。
传统安全指涉及一个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的主要问题。
其基本理论是以军事安全为核心,国家政治安全,国家意识形态为主要内容。
强调军事实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实力强弱最重要的标准。
在传统安全观指导下,各国均把国家军事力量视为维护国家安全的基石。
由此,我们不难理解国际社会,尤其是在冷战时期美苏两极争霸格局中为什么会长期存在着恶性循环的军备竞赛。
传统安全以外其他涉及安全的问题统称为非传统安全问题,主要是指保证资源供给与维护生存环境,即维护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人”的安全成为非传统安全问题中最为突出的因素。
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使日本深感能源供给的变化对像日本这样的资源短缺的国家的威胁。
日本于1977年提出“综合安全”的概念;20世纪80年代初由瑞典首相帕尔梅主持的非政府组织“裁军与安全问题独立委员会”提出,并很快被联合国接受和倡导的“共同安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美国布鲁金斯学会提出并系统阐发,同时被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接受的“合作安全”,都是非传统安全。
非传统安全在国家安全中处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国家安全不是一个封闭系统,而是一个开放系统,国家安全既具有内包性,也具有外涉性,在内包国民安全、经济安全、政治安全、军事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等内容的同时,又外涉他国安全、地区安全、国际安全、全球安全,甚至社会之外的自然环境。
维护国家安全,既可能涉及军事问题,也可能涉及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科技和环境等问题。
三、国家安全观的发展传统安全观是在革命与战争的时代形成的,它主要从政治、军事、外交角度去判断安全环境和安全威胁,认识安全性质和安全利益,确定安全战略和安全目标,以选择寻求和维护安全的途径方式。
突出的是军事安全。
人类曾经历无数次战争,最近100年更是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和40年冷战对峙的磨难。
在冷战时期的核恐怖下,军事安全被各国视为生存的第一需要。
但武力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争端与矛盾。
冷战的最终结果向人们证实,军事上的强大只是暂时的,经济上、科技的强大才是持久稳固的。
大国之兴起,始于制度的先进、经济和科技的发达;大国之衰落,则归于制度、经济、科技的相对落后。
如从疆域来说,英国本土很小,但它直至20世纪30年代仍然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大国。
日本、美国同样如此。
所以大国不是以疆域大小区分,主要指标是制度和综合国力。
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当今时代,传统的安全观已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变化,国家之间的冲突或战争往往由非传统安全因素所引发,如金融危机、石油危机、环境污染、恐怖袭击、疾病传播等。
现代意义上的“威胁”和“安全”,其内涵和外延均已大大扩展,由此引起安全性质、安全利益、安全战略、安全目标,以及寻求和维护安全的途径诸因素也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第二节新安全观的特点冷战后的国家安全问题越来越趋向于高度的综合,它已不局限于军事领域,在相当程度上是军事领域之外的问题。
因而新安全观有与传统安全观不同的特点。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安全内涵的综合化传统的安全与军事安全几乎是同一个意思。
新安全观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综合安全观,即把国家安全看成为一个由多种要素构成的,随时间和环境而变化的综合安全系统。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国际竞争的基本态势的变化,国家安全已经越过了以政治、军事等基本要素为主的时代,进入了以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生态、社会、文化等多要素共同发挥作用的综合安全时代。
新安全是包括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等在内的综合安全。
1、军事安全军事安全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首要问题。
军事实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一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
保持必要的军事实力是抵御外来侵略的保证,也是维护世界和平和稳定的基础。
因此,军事安全是各国关注的一件大事。
尽管以军事安全为主要内容的传统安全观已发生变化,以政治、军事为主要内容的国际竞争让位于以经济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但并不意味着军事安全不重要。
近年来,军事因素的作用再度凸现。
重订和新签的军事安全合作条约或协议增多。
1996年4月克林顿访日发表《日美安保联合宣言》,同年7月佩里访澳签署《澳美21世界战略伙伴关系》声明。
美纠集日本、韩国、台湾建立“战区导弹防御系统”。
北约内部改革进程中,批准成立多国多兵种特遣部队,提出了北约21世纪战略新概念,彻底改变了北约的防御性质。
大国或集团以军事手段干预地区事务和别国内政近年来有增无减。
1996年3月针对我国在台湾海峡举行军事演习,美出动两个航母编队赶赴现场显示武力,对我国施压。
美、英多次发射巡航导弹或出动飞机袭击伊拉克。
尤其是1999年4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绕开联合国,悍然对主权国家南斯拉夫联盟进行长达78天的狂轰滥炸。
频繁举行军事演习。
其中有些是一般常规的例行军事演习,但有些则是有针对性的非例行演习,深具政治含义和战略象征意义。
各国更加重视加强质量建军和国防建设。
冷战结束以来军费开支下降的势头趋于停止,高技术军备发展势头有增无减。
在超级大国和大的军事集团以种种借口恣意干涉别国内政的事件愈演愈烈的形势下,对有可能遭受类似侵害的国家来说,军事安全更加突出。
军事安全是维护国家综合安全的重要手段和基本保证。
2、经济安全经济安全是指主权国家的经济发展、经济利益不受外部或内部的威胁和侵害而保持稳定、均衡和持续发展的状态。
经济利益是国家、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诸种国家利益中居于最主要地位。
在国家经济相对封闭的情况下,国家只要守住大门,经济就可以不受干扰地运行。
但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与依赖越来越紧密,任何国家的经济都要受到世界市场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仅仅守住国门是不够的,它还要保住国内的经济不受外界任何不利因素的打击。
有关国家间就贸易摩擦而展开的谈判,就是各自维护经济安全的体现。
美国总统克林顿上台后即把经济安全置于对外政策的首位,强调要“以发展经济来保证美国在国际上占据强国地位”。
德国则强调“经济是德国的命运,经济实力将决定德国在今后世界上的政治地位”。
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是国家稳定发展、与各国展开正常交往的基石。
经济安全的主要目的是不断增强自己的经济实力,同时以经济实力为手段来获取政治、军事安全。
3、政治安全政治安全主要是指在世界形势大动荡的冲击下,本国现行政治制度运行是否会突然中断。
政治安全的目标就是维护一定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原有基本结构和基本性质,及时有效地解决社会张力,清除不安定因素,防止政治动乱,保证政治运作的秩序性、规范性和连续性。
一定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等要素对任何国家来说,都是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的。
冷战结束后,经济安全在国家安全战略中的地位明显上升,但政治安全仍是各国特别是大国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内容。
美国总统克林顿上台之初,一方面把“经济安全”突出为其对外战略三大支柱之首位;但另一方面,他在对外政策实践上,却仍非常重视政治安全问题。
俄罗斯在国内面临各种危机,尤其是经济实力大为下降的情况下,仍把重振和恢复大国地位作为其对外战略追求的主要目标。
社会主义国家要坚持自己的社会制度,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亦要坚持自己的社会制度。
保持国家的政治稳定,对政治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政治稳定决定政治安全。
任何一个国家,只有坚持它的基本社会政治制度和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更好地发展本国经济和谋取对外经济利益。
4、科技安全科学技术知识将是最宝贵的资源和生产要素。
一个国家创造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已经成为影响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
科学技术直接成为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武器与筹码,成为政府掌握的维系国家安全和发展的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世界各主要国家更是将知识及其各种载体,如知识产权、关键技术、专利许可、科技人才等,当作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武器。
知识的这些形态和载体常常还没有与武器、军备、经济增长发生直接的联系,就被拿来作为政治斗争与国际竞争的工具。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科学发明和技术创新及产生这些发明的实力和潜力本身都成为国际政治斗争的工具,成为为国家获取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军事利益的重要武器,因此,必须进一步提高对科学技术在国家安全中的地位与作用的认识,将科技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独立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加以研究和保护。
当代科学技术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强。
科技安全越来越决定国家安全的总体状态。
科技安全不仅自身成为国家安全的独立的基本要素,也是影响政治、军事、经济等其他要素的关键因素,是国家安全诸要素中最关键、最核心的要素。
5、信息安全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人类即将迈入一个全新的信息社会。
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愈益离不开信息技术和信息。
而信息安全与否,直接牵动着国家的安全。
目前,信息安全最主要的威胁来自於技术系统本身,如计算机软件设计缺陷、计算机病毒和黑客等。
在战争中,信息战已经非常重要。
互联网的存在为信息战提供了非常好的技术平台。
根据美国国防部信息系统局对国防部信息系统进行的3800次模拟入侵结果来看,入侵成功率为65%,而被发现的概率仅为4%。
对已发现的入侵能及时通报的只有27%,能做出积极防护反应的还不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