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州市木渎镇发展战略

苏州市木渎镇发展战略

木渎镇发展战略1.1社会经济发展路径从春秋末年的山乡小市,唐代的“鱼米之乡”到现在在吴中区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工业型小城镇,从解放前寥寥无几的工业布局到目前两大工业园区发展并举的状态,木渎镇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逐步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乡镇,发展成为集工业、商贸、文化、教育、旅游、交通为一体的城镇。

2005年,木渎镇被列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揭开了古镇旅游发展的又一新的篇章,《木渎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整治规划》以及《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整治规划》等规划的颁布充分体现了近年来木渎镇政府对古镇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的重视。

2007年《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中又将木渎镇的主镇区纳入苏州市中心城区。

在200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木渎镇作为苏州西南部商贸中心、旅游集散中心地位逐步确立,融入苏州中心城区的速度明显加快。

表1.1 木渎镇社会经济发展历程注:数据来源《木渎镇志》表 1.2 1990年以后木渎镇三产结构的变动情况统计注:数据来源《木渎镇志》《吴中区统计年鉴》纵观历年来木渎镇的产业发展路径,从1991年开始,木渎镇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份额开始下降,而第三产业所占份额逐渐增长。

进入21世纪以来,全镇经济始终保持较快增长。

2008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8亿元,增长15.5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680美元,增长14.25%;第三产业增加值31亿元,增长31.36%,三产结构为0.3:51.48:48.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2亿元。

木渎镇的已从90年代的二产主导逐渐转化成为二三产业双轮驱动的态势。

按照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中国工业化、信息化和工业现代化的关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中国地区工业化进程的综合评价和特征分析》中的衡量工业化的指标,可以判断出木渎镇处于工业化实现阶段的中后期。

在新的发展背景以及发展条件下,对比相关古镇发展的道路,木渎镇必然面临着多种城镇发展的道路选择的可能,而如何在这些可能的发展模式中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既成为木渎镇本次规划所面临的关键问题。

1.2社会经济发展现状1.2.1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耕地主要集中于藏书片区(特色农业)本次规划范围共包括9个行政村(天平村、灵岩村、西跨塘村、姑苏村、金山村、尧峰村、五峰村、善人桥村、天池村),10个社区居委会(香溪社区、同春居委会、翠坊社区、胥江社区、下塘社区、白塔社区、花苑社区、藏书社区、穹窿社区、接驾社区)。

近年来由于村庄合并,2007年木渎镇靠近镇区的姑苏、灵岩、金山、尧峰、西跨塘、天平这6个村改设为社区,原名不变。

木渎镇现状仅有五峰村、善人桥村和天池村这3个村。

考虑到发展的对比性研究,将这些新建社区也纳入镇域研究范围。

图 1.2 镇域村庄布局状况表1.3 镇域村庄经济发展情况统计1、基本情况2、产业发展总人口耕地面积农村经济总收入农民人均所得年末固定资产值三产收入结构三产从业结构姑苏社区5467 0 37590 14500 49449 1.8:95.2:3.0 0.9:89.1:10.0 五峰村5529 1448 20388 13280 29689 0.5:88.2:11.3 2.1:72.3:25.6 善人桥村4145 903 12733 11997 0 14.1:63.6:22.2 0.5:24.4:75.1 天池村6106 6186 840 11546 26085 10.1:47.6:42.3 42.0:33.4:24.6 灵岩社区4110 0 45676 14600 23084 0.0:88.9:11.1 0.0:68.5:31.5 金山社区4328 0 45002 17032 49228 0.0:68.5:31.5 0.0:56.2:43.8 尧峰社区3893 3200 24280 13485 0 1.0:78.8:20.2 2.9:74.1:23.0西跨塘社区4586 0 72643 17292 42216 0.3:92.9:6.8 0.0:91.2:8.8天平社区4983 0 75700 17925 35770 0.0:83.9:16.1 0.0:84.2:15.8(1)基本情况分析1、现有耕地数量较少。

现有耕地基本集中在五峰村、善人桥村、天池村、尧峰村这4个村。

尧峰村原有的经济基础较差,2007年改为尧峰社区后,城市化发展有了一定程度加速,除基本农田外的土地征用较多。

2、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

在各个村人口相近的情况下,按经济总收入、人均所得和年末固定资产值三个要素进行叠加聚类分析,将这9个村(社区)分为3个等级:高级——姑苏社区、金山社区、西跨塘社区、天平社区;中级——五峰村、灵岩社区;低级——善人桥村、天池村、尧峰社区;这种经济发展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对应了现有3村的现实,主要与镇区的远近、本村发展土地的限制以及与高新区的临近程度有关。

图 1.4 农村经济发展聚类统计(2)产业发展分析表格中对于9个村庄(社区)的三次产业的从业人员和收入分析表明,木渎镇的这几个村庄(社区)基本以第二产业为主导产业,但是也有一定的特殊性:1、天池村和善人桥村的一产比例较高,特别是农业在天池村产业收入中占据主导位置。

在其他村庄(社区)基本不从事农业的情况下,现状中的天池村和善人桥村具有较高的一产和三产比例。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天池村的农业从业人员的比例与农业产业收入比例差距较远,这与现状村庄调研中,天池以花卉乔木为主的农业分散生产相对应。

2、金山社区的三产优势较为明显。

特别是从收入来看,有代替二产成为主导产业的发展趋势。

这与其他村庄(社区)二产突出的优势产业地位相区别。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与金山处于木渎镇以北、紧邻苏州新区和木渎金枫工业园区的区位有关,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促进了该村的服务业发展。

表 1.5 典型村庄三产收入及从业结构善人桥村天池村金山社区14.1:63.6:22.2 10.1:47.6:42.3 0.0:68.5:31.5三产收入结构0.5:24.4:75.1 42.0:33.4:24.6 0.0:56.2:43.8三产从业结构1.2.2经济发展总量较高,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2007年末木渎镇国内生产总值为40.3亿元,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5.6%左右,GDP 总量排全区第二位。

257875328268402473552234638000100000200000300000400000500000600000700000亿元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GDP)GDP增长速度510152025303540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GDP增长速度图1.6 木渎镇国内生产总值(2004—2008) 图1.7 木渎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2000004000006000008000001000000120000014000001600000度假区开发区长 桥甪 直郭 巷木 渎胥 口横 泾临 湖东 山光 福金 庭万元图1.8 吴中区2007年各镇、区生产总值木渎镇作为苏州的边缘城镇,发展基础较好,城镇化水平较高,受到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发展经验以及新区招商引资所带来的机遇,木渎镇也逐步走向了产业快速转型与升级的阶段,在提优第二产业的目标引导下,提出了调优全镇1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内企业的,对现有的企业进行全面的排查的策略。

另外大力发展商贸业,建立四大商圈以及四大市场,通过产业载体的集群建设由南向北、由东到西串联整个镇区,打通与苏州高新区的联系,为城镇的转型发展创造了有力的条件。

表1.9 历年来吴中区各镇三产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度假区40 41.8 43.3 46.6 45.43 46.28 长桥38.8 40 41.3 41.2 41.97 49.57 甪直38.20 38.10 38.40 38.50 38.35 39.18 车坊37.5 38.1 37.3 59.1 59.67 59.28 郭巷41.6 42.5 41.5 45.8 46.27 47.33 藏书41.9 41.8 40.2 39 40.03 40.79 木渎37.40 38.40 40.10 41.50 41.77 41.47 胥口43.5 39.6 27.8 25 25.46 24.54 横泾43.4 42 41.6 36 36.28 37.02 浦庄37.1 33 32.2 39.4 35.12 40.38 渡村36.9 36.8 36.4 36 39.64 41.89 东山40.7 40.7 40 39 38.86 39.93 光福38.7 38.7 39.4 39.3 38.06 38.01 西山40.4 42.6 44.3 50.8 52.07 52.94注:数据来源《吴中区统计年鉴》(村)社区“退二进三”项目推进速度迅速,以金枫路为轴心的创新创意产业街区逐渐形成,科技创业产业园区大量发展,其中包括吴中(木渎)科技创业园,金枫高新产业创业园等。

1.2.3外来人口比重较大,居住、教育等服务配套设施欠缺(1)外来人口规模大,流动性强从人口分布来看,木渎镇人口仅次于吴中区中心城区排名第二,并且从2001年以来,木渎镇也是外来人口增长最多的地区,从镇域及镇区外来人口总人数及外来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来看,木渎镇的在吴中区各镇及街道中都高于中心城区处于领先地位。

外来人口总数2007年23万人,比中心城区多7万人,镇域外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接近90%,镇区达到62.3%。

外来人口占常住人口的高比重成为木渎镇的重要特点之一。

随着本镇经济的快速发展,更受苏州市经济快速发展大环境的影响,外来人员逐年增多,他们来自全国各地,以江苏苏北地区居多,所占比例是:27%,安徽占17%,河南占14.3%,山东占10%,四川6%,其他省份占25%。

图1.10 吴中区分镇(街道)外来人口横向比较(2007年)(2)外来人口导致木渎镇私房出租业的迅速发展外来人员绝大部分居住在私房出租户内,2007年共登记私房出租户7472户。

房屋租赁所得成为木渎镇户籍人口年均收入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高新区的企业,没有建设员工生活区,将大量员工的生活问题推向社会,致使西跨塘村、金山村、天平村的私房居住人员80%来自新加坡工业园区、高新区的企业的员工,这也是产生木渎镇许多社会问题的主要根源。

表1.11 各村(社区)私房出租户(7472户)(3)外来人口子女教育问题难以解决通过对木渎镇大量企业以及居住在集宿区的外来人口的调查发现,子女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外来人口关注的重点,一方面木渎镇本镇学校教育机构容量有限,另一方面外来人口的子女上学还受到很多规定的限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