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第三角法
34
•視圖之基線省略
❖投影面與投影面之相交線為投影面旋轉之基線。 ❖物體與直立、水平投影面間的距離,並不影響其形狀和大小 的表達,所以除特殊情形外,基線均省略不畫。
視圖選擇 35
俯視
俯視圖
前視
右視
前視圖
右視圖
27
•中心線的畫法
具有對稱之幾何形體(圓、 圓孔、圓柱)或對稱物 體之軸(中)心,須繪製中心線,且需超出視圖外約 2~3mm。
28
•體在空間四個象限的投影視圖比較
視圖重疊
視圖重疊
29
•投影法
❖依據投影原理表示物體的形狀,可將物體置於任何象限內, 一般將物體置於第一限象而得到投影視圖的方法稱為第一 角投影法,因此同理可得第二、三、四角投影法。
30
•投影法(續)
❖第二角投影法與第四角投影法所得視圖重疊,製圖 與讀圖不易,所以不適用。 ❖第一角法大部份使用於歐洲國家(如英國、德國、 瑞士等) ❖第三角法與我們觀看物體位置的方向相同,因此美 國、日本等國,使用此種投影法。
❖中國國家標準CNS B1001規定,第一 角法與第三角法皆適用,但同一張圖中, 不得同時採用。
1) 正垂線:當直線平行於兩主要投影面且垂直於另一主要 投影面者,稱為正垂線。
16
2) 單斜線:當直線平行於一主要投影面而與另外兩投影面 傾斜者,稱為單斜線。
17
3) 複斜線:當直線與三個主要投影面皆不平行者,稱為複 斜線。
18
•面之投影
1. 面之意義:面為線之集合,決定一平面的條件 有下列四種:
視圖投影法
視圖可分為﹕ 前視圖 (Front View) 俯視圖 (Top View) 仰視圖 (Bottom View) 左側視圖 (Left Side View) 右側視圖 (Right Side View) 輔助視圖 (Auxiliary View)
1
象限之規定
2
點、線、面及體的投影
19
❖平面之投影:平面與投影面之相對位置的不同, 而有下列三種情形:
平面與投影面垂直 平面與投影面平行 平面與投影面傾斜
20
❖ 平面的種類:物體上之平面依其與投影面之關係 可分為三類: 1) 正垂面: 當平面垂 直於兩主 要投影面 且平行於 另一主要 投影面。
21
2) 單斜面:當 平面垂直於 一主要投影 面而傾斜於 另兩主要投 影面。
6
第四象限點之投影
7
第一象限點之正投影
8
第三象限點之正投影
9
物體上點之正投影
10
•線之投影 1. 線的意義
線為點之集合,空間中的兩點可決定一直線, 線無粗細,只有表示義: ❖ 面之邊視 ❖ 兩面之交線 ❖ 面之極限
11
❖ 面之邊視
一平面垂直於投影 面,則其正投影視圖中成 為一線,稱為面之邊視。
12
❖ 兩面之交線 兩面相交所產生之
線,稱為交線或稜線。
13
❖ 面之極限
當曲面到達極限時, 其轉向素線,在正投影視 圖中,亦成一線。
14
2.直線之投影
直線在空間座標面上的投影,會因直線與投影面之 相對位置的不同,而有三種情況:
直線與投影面垂直 直線與投影面平行 直線與投影面傾斜
15
3. 直線之種類
31
•第一角法與第三角法
第一角法:物體置放於第一限象時,得到的投影視圖的方 法,稱之。主從關係:觀察者→物體→投影面
正投影三視圖
觀察者
32
第三角法:物體置放於第三限象時,得到的投影視圖的方 法,稱之。主從關係:觀察者→投影面→物體
正投影三視圖
觀察者
33
•投影法的表示
同一張圖中以單一投影法繪製,並在標題欄內以文字註明 “第一角法” 或 “第三角法” ,或以符號表示
22
3) 複斜面:當平面與三個主要投影面皆傾斜。複斜 面在三個主要投影面上均顯示縮小之平面。
23
•立體的投影
體是面的集合,面是線的集合,線又是點的集合, 故體的投影僅須將構成體的各點分別投影到各投影 面,再將各點依次連結。
24
•立體的投影(續)
25
立體的投影(續)
26
•視圖中線條的意義
粗實線是表示物體上可見之線。 隱藏線(虛線)表示被遮住無法觀察到的輪廓線。 細鏈線(中心線)表示圓、 圓孔、圓柱或對稱物 體之軸(中)心。
點的投影
點是構成物體之最基本元素,在
投影幾何中,對空間的點,不考 慮其大小,僅須確定其位置所在。
3
第一象限的點投影
空間上的點經投影至投影面後,再經由投影面的旋轉 至平面(即圖紙上)即形成所謂的點的投影視圖
此時A點至直立投影面的距離繪於H面上,A點至投影 面V
4
第二象限點之投影
5
第三限象點之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