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
1、珠三角的城市数目发生了什么变化? 2、城市规模发生了什么变化?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二、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进程
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进程
呈现出两个发展阶段。 (P199)
第一阶段 主导产业:劳动密集型
1979 年
至
1990 年
业
附加 值低__
劳动力 丰富
珠江三角
政__策__、__侨引进 资___金_、技 建 乡___优势 术、_设__备__ 立
珠三角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P198)
一、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和条件
国
发达国 契 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
际
家和地区 机 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劳动力和资源
背
产业结构
密集型产业比重下降,技术、知识密
景
调整
集型产业上升,要在世界其他地区寻
找新的出路(即进行产业转移)
国内 背景
地 理 条 件
2012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
东梅莲门林塘工原(地貌1(9(71891)8918)3)
城市化的三个主要标志: 城市人口增加、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标是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的特点及关系
规律 在工业化初期,城市化就已超过工业化,随后就
大珠三角:包括广州、深圳、珠海、 东莞、中山、佛山、江门、惠州、肇 庆共9个地级市与香港、澳门。
泛珠三角:包括广东、福建、江西、广 西、湖南、云南、贵州、四川、海南九 个省份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泛珠三角’’实际上就是沿珠 江流域的省份合作.共同发展。我们 通常叫“9+2”.再加上香港和澳门。 “泛珠三角’’区域里经济的特点: 一是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东部、中部、 西部都有;二是资源很丰富.特别是 广西、云南、贵州等地,水利、矿产 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③城市协调合作是决定长江三角洲经济 发展的推动力。
④粤港的经济互动加速珠江三角洲的经 济发展。
1.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两大工业区。特别是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推进速度很 快。但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崛起, 许多外资企业由珠江三角洲地区向长江三角洲迁移。结合 甲、乙两图,完成下列各题。
对外开放 先 将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我国对外开放
政策
机 的前沿,给予许多优惠政策
良好的区 内 位于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 位条件 因 亚,得以发挥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
的优势,就近接受产业扩散,参与国 际分工
侨乡之一
有着共同的文化背景和亲密的血缘关 系,利于招商引资
区位因素:地形平坦,平原广阔;气候温暖湿 润;河网密布,水源充足;土壤肥
明显地高于工业化水平
发达 时间
城市化超前于工业化
国家 发展速度 城市化快于工业化
发展水平 城市化高于工业化,但两者都较高
两者相互协调发展,较为合理
发展 时间
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
中国 发展速度 城市化慢于工业化 家 发展水平 城市化高于工业化,但两者都较低
城市化与工业化及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因而产
生严重的“城市病”
生__活___消__费___品 加工厂
洲地区工 业增加值 增长较__慢__
改革开放 外商投资 吸引外资额 初期 规模_小__ 增长较___慢__
第二阶段 全国最大的电子
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信息产业基地
1990 年 以 后
珠 江 政__策___优__势_已不明显 三
发展 高新 劳__动__密__集___型产 技术产业
沃;交通便利;人口稠密,经济发
达;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 人文因素:具有对外开放的历史传统,很多地
方是著名的侨乡。
政策因素:国外家开对 放珠,江优三先角发洲展地”区(设实特施区了,“全对 开放)的策略。(降低税率、土地 租金等)
(P198) 珠三角: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东 莞、中山、佛山、江门、惠州、肇庆 共9个地级市。
长江三角洲
地域
长江三角洲
区位优势 东部沿海经济地带和长江沿岸经 济地带的交汇点
土地面积 占全国1%
人口 占全国6.25%
GDP 2000年占全国17.2%
工业产值 2002年占全国21%
城市化水平 40%左右
总结: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经 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对比:
①改革开放政策对两个三角洲经济发展 至关重要。 ②人力资源是地区经济发展的源泉。
(2)工业化加速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 工业化所带来的大机器生产为吸纳大量劳动力提供了条件。随 着珠江三角洲工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经 商,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城市化过程。 (3)工业化加速了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1、2许、多城乡市村的地规区模迅迅速速转扩变大成为城镇,城镇数量 猛增,呈现出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的景观。
(1)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地区的国际 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的比重有何变化? (2)试从珠江三角洲区位条件的变化与长江三角洲区位条件的 优势两方面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
答案:(1)珠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占 全国的比重呈下降的趋势;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 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的比重不断上升,且 2000 年之后国际直 接投资比重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 (2)珠江三角洲地区区位条件的变化:政策优势明显下降;劳动 力工资水平不断提高;科技与人才的优势逐渐丧失;市场萎缩; 环境污染严重。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区位优势:浦东新区的开发, 吸引了大量国际投资;有科技与人才的优势;经济腹地广阔; 水陆交通发达。 解析:从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经济贸易折线图入手提取有效信 息加工分析组织答案。
角 洲 地
业不能支撑该 迫 产业 经济发展 劳_动___力__成_ 地区工业化的 使 升级 带动工资 本__低_的优 进一步发展
区 水平提__高__ 势丧失
抓机
住遇
世界:经济全__球__化__、__信__息__化____,
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_经__济__结__构__调__整____。
2.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1)工业化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的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