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我们的地球ppt课件
(4)最近几十年来,从石圈中不断地发现了各种具有新的用途的原 料。 (5)那么怎么办呢? (6)关于太阳能和热核反应热量的利用,科学家们已经进行了较 多的工作,也获得了初步的成就。 (7)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 (8)地球内部那么深,那么热,我们既然钻不进去,摸不着,看 不见,也听不到,怎么能了解它呢? (9)到现在为止,地球究竟是怎样来的,在这许多的看法和说法 中,主要的有下述两种。
14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有关地球的相关知识,研讨本文的说 明方法。 2.能力目标(重点) 掌握文章的行文思路,提高说明文阅读能 力。 3.情感目标 搜集有关地球及其能源的开发利用的资料 ,以便了解科学的飞速发展,激励学生努 力学习,激励学生对未来的探索。
15
布置作业:课后题1---4题。
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具体说明了最近几十年来, 从石圈中不断地发现了各 种具有新的用途的原料。
11
3、列数字: 越往地球深处,温度越加增高,大约每下 降33米,温度就升高摄氏一度
运用列数字的说明 方法,准确的说明 了越往地球深处, 温度越加增高,
12
小组竞赛:
根据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完成以下各题。
地球有气圈、水圈、石圈组成。
文章先介绍地球的组成,由气圈、 水圈引出说明对象石圈。
概括第2段段意。
介绍石圈的形成
7
课文的哪几段是具体说明介绍石圈的?
3—12段
阅读13—17段,并概括这一部分的段意。
展望开发利用其它天体的美好前景。
8
请你梳理文章写作思路。
第一部分(1-2)由地球上的气圈、水圈引出 文章的说明对象-----石圈,介绍他的位置及形 成。 第二部分(3---12段)具体说明人类对石圈的 探索和开发利用 第三部分(13—17段)望开发利用其它天 体的美好前景。
(1)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有关石圈 的知识? (2)作者认为我们应该怎样解决石圈 上可利用的矿物质资源日益减少的问题 ? (3又该怎样开发利用地热 资源?
13
速读课文,画出文中的中心句、过渡句或总结句。
(1)石圈不是由不同性质的岩石规规矩矩造成的圈子。 (2)可是到现在为止,我们的眼睛所能钻进石圈的深度,顶多 也还不过十几公里。 (3)和我们关系最密切的,还是石圈的最上一层。
补充“壳”的读音: [口语]物的坚硬外皮读ké, [文]:坚硬的外皮时读qiào
4
理解词语意思
驯服:使其温和顺从的意思, 灼热:像被火烧着、烫着那样热 消耗:消散损耗。今多指因使用或受 损而逐渐减少 规规矩矩:指人的品行方正,谨守礼 法、有素质。
5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石圈
6
阅读1—2自然段。 思考:地球有哪些部分组成?文章是如何引出 说明对象的?
9
写批注,请从文章找出运用不同说明方法的 句子并分析。每种说明方法写一例。 1、作比较: 可是到现在为止,我们的眼睛所能钻进石 圈的深度,顶多也还不过十几公里。而地 球的直径却有着一万二千多公里呢!
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 明方法,突出的说明了 我们对地球的了解很少。
10
2、举例子: 比如能够分裂并大量发热的放射性物质,如 铀、钍等类,我们已经能够加以利用,例 如用来开动机器、促进庄稼生长、治疗难 治的疾病等。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但对地球的了解又有多 少呢?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有关地球的知识, 就请认真阅读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的《看看 我们的地球》一文。
1
看看我们的地球
---李四光
2
李四光(1889年-1971年),中国 著名地质学家,湖北省黄冈县回龙 山香炉湾人,蒙古族。首创地质力 学。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 院士,之后李四光的著名事迹也被 翻拍为电影。 主要成就: 为中国甩掉“贫油”帽子 为中国原子弹作出了突出贡献 创立地质力学理论
16
为中国氢弹的研制成功作出贡献
代表作品:
《地质力学之基础与方法》
《地质力学概论》
3
.解决生字词,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铀( y óu ) 钍(t ǔ )窥测 (ku ī ) 灼热( zhu ó)规规矩矩( j ǔ ) 外壳(ké)地壳(qiào ) ) 驯服( x ùn)消耗( h ào )储存(ch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