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13.《野望》(一等奖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ppt)
13.《野望》(一等奖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ppt)
方法指导
诗歌赏析四部曲
一读:结合注释,读懂内容 二品:抓住关键,赏析写法 三想:结合意象,想象画面 四悟:把握情感,明确主旨
检查预习
一 读一读字音
东皋(gāo ) 徙倚( xǐ yǐ )
落晖( huī)
二 写一写字形
驱dú( 犊 )
采wēi( 薇)
一读:结合注解,读懂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准字音, 注意节奏。
三想:结合意象,想象画面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静谧之景
归家的温馨
四悟:联系背景,悟感情,明主旨
1.“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描绘所见 之景,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你还 可以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牧人”和 反 内心的
“猎马”纷纷 回家的温馨
衬
孤独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中国是诗的国度,山水田园,借 景抒情,托物言志……各种类型的诗 歌,不仅让我们领略到了祖国山川名 胜之美,还让我们了解到诗人的内心 世界,与他们同喜同悲。今天,就让 我们一起走进唐诗,感受他们心中的 喜怒哀乐。
中国历史上几乎每个朝代都有诗, 但唯有唐代的诗歌流传数量最多、影 响最为广泛。作为中华民族最珍贵的 文化遗产之一的唐诗,或雄壮浑厚, 或清雅秀丽,意境深远,具有深厚的 美学韵味。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 唐代,走进唐诗,走进历史,走进情 怀。
译文:牧人驱赶着牛群回圈,猎人带着猎获的鸟 兽归来。大家相对无言并不相识,我只好吟唱那 首《采薇》,怀念古代隐士伯夷和叔齐了。
野望
【唐】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黄昏伫立在东皋怅望,徘徊着不知 归依何处。每棵树都披上枯黄的秋色,每一座 山峰都涂上余晖。牧人驱赶着牛群回圈,猎人 带着猎获的鸟兽归来。大家相对无言并不相识, 我只好吟唱那首《采薇》,怀念古代隐士伯夷 和叔齐了。
2.把握律诗的结构——起承转合
一首律诗一般由四联构成,分别称为首 联、颔联、颈联、尾联,往往遵循起承转 合的格局。
首联,起,开门见山,直接扣题。 颔联,承,紧承首联,延续延伸。 颈联,转,转折变化,由此及彼。 尾联,合,呼应开头,收束全诗。
作者及背景介绍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 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 诗人。因简傲(高傲)纵酒被劾,弃官 还故乡。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 下省。贞观中,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 东皋。工诗赋,尤擅五言诗。其诗多写 饮酒与田园隐逸生活,平淡质朴,不染 梁陈雕琢浮华旧习,于唐初诗坛独具面 貌。此诗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之时。
3.主旨归纳
这首五言律诗描绘了一幅动 静结合、光影相称的田园秋景图, 于萧瑟恬静的景色中透露出诗人 内心的孤独和惆怅,抒发了一种 避世归隐的落寞情怀。
知识点链接——分析诗歌情感的方法
(1)关注诗词标题及诗歌题材。 (2)抓“诗眼”或关键词(徙倚、何依)。 (3)分析诗中的主要意象。 (4)借住“注解”和“序”(用典,用什 么典故就表达与典故相同的情感)。 (5)关注作者和写作背景。(写于诗人辞 官隐居东皋之时)
译文:(我)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 徘徊着不知归依何处。层层树林都染上秋 天的色彩,每一座山峰都披覆着落日的余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小牛。这里指牛群。 禽:泛指猎获的鸟兽。 采薇:采食野菜。据《史记•伯夷列传》,商末 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商亡之后,“不食周 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遂以“采 薇”比喻隐居不仕。
二品:抓关键词句,赏析写法
1.读诗,从标题入手,请你说说 你对标题的理解,并分析其作用。
野 指原野
“野望”即眺
望 向四处望
望原野
作用:标题简洁明了,表明诗歌描写的 是原野的景色,交代了写作对象。“望”
字点题,表明诗的内容由望所得。
2.诗人眺望原野,看到了哪些景色?作 者从哪些角度描写景色的?说说你的理解。
野望 黄鹤楼 使至塞上 渡荆门送别 钱塘湖春行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诗歌。 2.疏通诗意,了解诗歌内容,感受律 诗的格律之美。 3.品词析句,感受诗歌意境,理解诗 人抒发的思想感情。
律诗知识链接
1.律诗的基本特征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 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律诗 的韵、平仄、对仗,都有许多讲究。基本特征如下: (1)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为一联,共四 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2)律诗要求全诗通押一个韵,限押平声韵,二四六 八句押韵,首句可不押韵。 (3)每句的平仄都有规定:每句中用字平仄音相间, 上下句中的平仄音相对。 (4)一般来说律诗的第二三联(颔联和颈联)的上下 句应是对仗句。
“东皋”交代地点,“薄暮”交代时间。 “徙倚”即徘徊,写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 矛盾。“欲何依”表现出诗人想在政治上有 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2.尾联在诗中有什么作用?(抒发 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结构上:照应开头“东皋薄暮望,徙倚 欲何依。”
内容上:运用典故,抒发感情。这两句 诗表面说自己在现实中无认识之人,只 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 的人交朋友。实则流露出诗人孤独、抑 郁的性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树树皆秋色, 写 静态 山山唯落晖。 物 远景
宏观描绘
牧人驱犊返, 写 动态 猎马带禽归。 人 近景
微观特写
诗人举目四望,到处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 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 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 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野秋晚图,光与色,远 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2.结合注解,读懂诗歌内容。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注释: 东皋:地名,在今山西万荣,作者弃官后隐 居于此。皋,水边高地。 薄暮:傍晚。薄,接近。 徙倚:徘徊。 依:归依。 落晖:落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