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饮酒野望公开课

饮酒野望公开课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饮酒》
庐: 刘禹锡《陋室铭》 诸葛亮:三顾茅庐 代表古代一种高尚的品格和高洁的志趣
人境: 陶渊明自创的词,后世变成了一种文化现象
车马喧: 象征荣华富贵
自然真我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饮酒》
何能尔:为什么能这样 尔: 如此、这样
心 远: 思绪悠远
疏离迷我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野望》
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辞 疾,复授扬州六合丞。时天下大乱,弃官还 乡。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 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山,自号 “东皋子”。曾三仕三隐。
一、自然真我与焦灼寻我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
孟浩然《过故人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周敦颐《爱莲说》晋陶渊明陶渊明独爱菊 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疏离迷我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野望》
我们可以听到: 牛马的叫声、猎马的嘶鸣声、禽鸟的叫声、牧人猎人的 谈笑声、牧人吆喝着牛羊回家、
很热闹的画面呀,为什么诗人会感觉到是寂寥 的呢?
二、悠然忘我与疏离迷我
忘言超我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
思考:此中,指的是哪些景物? 确定:庐、车马、菊、南山、山气、飞鸟也 是作者当时心境的反映,反映了他对
东皋:是水边涯岸的高地。
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 皋子”。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百无聊赖的 彷徨心情。
明代文学家谢榛说:“凡登高致思,则神交古人穷乎遐迩,系乎忧乐” 登高望远成为文人情感抒发的载体
王绩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 山西人,隋朝教育家王通(号文中子)之弟, 初唐诗人。
此中的“真意”真的无法说出来吗? (情感体味)
长歌失我
相顾不相识,长歌怀采薇 《野望》
秋景的明艳,暮色山民归家的热闹场景都与王绩无 关疏离的邻人关系,不能从归隐中获得快乐,这种归隐 的标准模式并不能慰藉失意的王绩,反而勾引出心中无 法熄灭的功名之心的焦灼,继而现状的清冷,抑郁孤寂 之情只能在采薇采薇中酝酿的更加浓烈。也越加在长歌 中失去了自我。
隐虽一世 情有万族
——王绩《野望》和陶渊明《饮酒(其五)》 比较
饮酒 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节奏:二三式节奏 语气:舒缓语气,闲适自足
陶渊明生平
(公元365——472年),又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 生”,浔阳人(今江西九江),东晋著名诗人、散文家。 成语、典故:“不为五斗米折腰”,就是出自于他。他辞 别官场,躬耕隐居,开创了“田园诗派”,陶渊明作为中 国士大夫的精神家园,被称为“隐逸诗人之祖”五仕五隐。 初中阶段学习:《归园田居》其三、《桃花源记》、《五 柳先生传》和《饮酒》其五。
一、自然真我与焦灼寻我 二、悠然忘我与疏离迷我 三、忘言超我与长歌失我
隐逸诗歌的特点
主要意象:牛羊、柴门、飞鸟、渔人、牧童、篱 秋季、暝色(日暮)
情感: 陶渊明式:淡泊名利、厌弃世俗、陶醉自然的人生态度 王绩式:焦灼、疏离、孤寂、抑郁
牛刀小试
渭川人家
王维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忘我悠然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饮酒》
热爱田园生活、 热爱大自然、 讨厌官场的尔虞我诈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野望》
王绩笔下的秋天景色是赏心悦目的,色彩明艳,运 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出明艳的秋景,却用了皆和 唯两个字投映出了秋景在诗人心中的单调,在单调 之下又笼罩着一层清冷和寂寥的,你看,夕阳下的 每一座山每一棵树都笼罩着浓浓的秋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