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第13课辛亥革命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兴中会成立、同盟会成立
2.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3.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预学单】
1、完成《自主学习与测评》的“自主梳理”部分,在书上标注出相应的内容。
2、理解《自主学习与测评》的“史论共享”部分。
并用红笔划出重点。
3、回答下列问题
(1)同盟会政治纲领中“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表明它把斗争矛头指向谁?兴中会和同盟会的建立有何共同的作用?
(2)孙中山曾领导了一系列武装起义,最后都失败了,在他流亡国外期间的武昌起义却成功了,其成功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3)中华民国采用民国纪年,1912年为民国元年,2011年为民国多少年?公元纪年和民国纪年之间如何换算?
(4)结合《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分析其模仿的是哪个国家的什么政治制度?有何进步意义?
(5)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这一事件结束了中国哪一政治体制?
(6)辛亥革命的性质是什么?你认为辛亥革命最大的功绩是什么?
【研学单】
第一课时
活动一:导入新课
活动二:主干知识构建(检查预学)
一、辛亥革命基础
1、经济及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2、思想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3、军事基础:举行武装起义,革命力量壮大;
4、组织基础:兴中会和同盟会(时间、地点、领导、纲领、性质、作用)
二、辛亥革命经过
1、武昌起义:有利条件、时间、结果、影响
2、中华民国成立:时间、定都、国旗、政权性质
3、颁布《临时约法》:时间、颁布者、内容、评价
4、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1912年3月在北京建立北洋政府。
三、辛亥革命历史意义
1、性质:
2、功绩:政治、思想、经济、社会
活动三:1.阅读下列材料: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人民得享有下列各项之自由权……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谍叛行为时,可决弹劾之。
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统签署法令须经内阁总理副署
——以上皆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上述材料分别体现了哪些基本原则?
(2)《临时约法》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结合革命的发展进程,分析其目的是什么?
(3)据材料分析《临时约法》具有什么样的性质?
(4)结合其内容分析,为什么《临时约法》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续学单】
1、某年出版的日本报纸关于中国事件的报道中,使用了下列小标题:“点燃革命之火”“武汉的形势”“排满兴汉宣言”“列国的态度”等。
这些文章集中报道的可能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辛亥革命
2、口号和标语往往具有一定的政治背景。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胜利,下列标语、口号最有可能出现在武汉街头的是
A. 热烈祝贺孙中山先生就任军政府都督
B.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万岁
C. 热烈庆祝湖北军政府诞生
D. 满清已经灭亡,汉人从此翻身
3、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共和国政府。
主要是
因为它
A. 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B. 是在美国支持下建立的
C. 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D. 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
4、在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说明中,孙中山说:“我今只说要定一条: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一以表示我党革命真意义之所在,一以杜防盗憎主人者,与国民共弃之。
”这表明
A. 辛亥革命的最终目标是要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B. 辛亥革命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C.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制宪法
D.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认识到了袁世凯企图称帝的阴谋
第二课时
活动一:导入新课
活动二: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革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的报告材料二: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
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草草收场。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三材料三:“中国处在大规模的工业发展的前夜,商业也将大规模地发展起来,再过五十年我们将有许多上海。
——孙中山《中国革命的社会意义》材料四:辛亥革命后,民众都把辫子看成是甘心作清朝奴隶的标志,纷纷自行剪去;当时流行的服饰:中山装、西装、领带、皮鞋、礼帽……——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四请回答:
(1)以上四则材料分别是如何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的?
(2)对于辛亥革命,有人说成功了,也有人说失败了,你认为呢?说明理由。
巩固整理。
(梳理教材知识结构、整理学习所得)
【续学单】
1、“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是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毫无疑问的。
”此后无论谁想建立专制独裁统治都会为人民所讨伐,这是因为辛亥革命
A. 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B.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 使复辟力量日益强大
2、“飘飖故国迭痍疮,白骨哀鸿不忍望。
志士三千凝血肉,磷烟一夜举刀枪。
旌扬绿野寻民主,都建金陵废帝王。
大义当时如号角,吹开晓雾现朝阳。
”此诗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辛亥革命 C.北伐战争 D.挺进大别山
3、历史学习小组讨论题:“为什么说辛亥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谱写了古老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篇章?”以下是几位同学的发言,其中看法既正确又全面的同学是
甲同学:辛亥革命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
乙同学: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丙同学: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习俗发生了巨大变化
丁同学:辛亥革命推进了中国民主进程和社会近代化
A.甲同学 B.乙同学 C.丙同学 D.丁同学
4、(判断)孙中山领导的武昌起义取得了成功,建立了湖北军政府。
5、(判断)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
()
6、南京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它既见证了近代中国饱受劫难,又体现了近代中国奋进求索。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
炮声震动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
……结果是“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随后,“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
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材料三也有另一种见解,把现代化作为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的过程的总称,它不仅包括经济领域,也包括人类在政治发展、社会动员、心理适应和知识增长方面的急剧变化,它更重视社会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这派理论还特别提出“现代性”(mot).ernity)和“传统”(trA.D.ition)两个概念,来对现代化过程进行对比分析。
传统代表前工业社会的特征,现代性代表现代社会的特征。
现代社会的特征包括如下方面:(1)民主化,(2)法制化,(3)工业化,(4)均富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1)分别指出图一、图二、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在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
(2)材料二中“界碑”、“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中关于现代社会特征的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辛亥革命在四个方面的具体表现。
(4)概括指出辛亥革命没有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1)地位:图一: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图二: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界碑”含义:《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胜利”含义:是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的胜利(或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胜利)。
(3)表现:在民主化方面: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等;在法制化方面: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在工业化方面:颁布了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在均富化方面:提出平均地权等。
(4)问题:没有完成民主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