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JB-SJGF-0009-2012汽车内外饰零部件技术要求

JB-SJGF-0009-2012汽车内外饰零部件技术要求


4.3 耐挥发性
4.3.1 样品条件
泡沫塑料材料,纺织品,皮革品或木制品要干燥至少 72 小时。将试样放在五氧化二磷上并用托架一
并放入干燥器中,在非真空的状态下干燥。
4.3.2 样品
3
应检测 5 个样品。按规定,测试样品应当从产品部件上截取。万一由于形状或尺寸的原因,不可能从
产品部件上截取的话,样品允许从与产品部件具备相同条件而制造的卷材或板材上截取。
面粘附及硬度变化等缺陷
15-1992
耐温度性(耐热、 - 不得有明显的脱色或褪色
5.1
耐寒、耐冷热循环) - 螺钉、螺母及密封部位不得产生松脱
- 不得有由于内在成分性能退化而产生的变形
- 试验后样件变形量不得超过±5mm
- 不得有明显的龟裂、剥落、溶胀、释出、发白、粉化、喷霜、表面粘附 QC/T
耐候性

15-1992
- 表面不得出现软化或硬化等缺陷
5.5
- 不得有明显的变形、龟裂
QC/T
- 螺钉、螺母及密封部位不得产生松脱
15-1992
5.6
- 不得产生对表面质量有很大影响的像断裂、撕裂与变形等缺陷
QC/T
- 螺钉、螺母及密封部位不得产生松脱
15-1992
5.7
-重要外观件(如仪表板、门饰板、前后保险杠等):无明显磨损;非重要 QC/T
如果零件具有不同类型的表面,例如着色 PP 材料、喷漆或涂层,样件应从所有这些表面提取。
4.2.2 试验方法
样品应按 ISO 105(使用氙弧灯源)的试验条件:
- 黑板温度:89±3℃
- 实验室湿度:50±5%RH
- 辐照:65-100w/m2(范围 300-400nm)
- 辐照率:波长≤320nm 辐照的辐照率应小于 300-400nm 范围内的辐照率的 1.5%。
等缺陷 - 表面不得出现软化或硬化等缺陷
15-1992 5.2
- 不得有明显的脱色或褪色,不得有明显的变色
- 不得有明显的龟裂、剥落、溶胀、释出、发白、粉化、喷霜、表面粘 QC/T
耐水性
附等缺陷 - 表面不得出现软化或硬化等缺陷
15-1992 5.3
- 试验后样件变形量不得超过±5mm
1
耐湿性 耐化学物质
玻璃板放到烧杯上,再把它们放到测试台上每一个分配好的小孔里的软化聚亚胺酯泡沫中。关上门,打开
电源,以大约 1 圈/90 秒的速度回转测试台。升高样品表面温度知道表 5 中给出的温度并且保持此温度 60 ±2 分钟的时间。
表5
适用
测试样品温度
仪表板,高位制动灯
110±1℃
除以上部件外
100±1℃
5)模糊值测量
将装置放置 60±6 分钟后,在模糊点中央用扫描积分光度计测量扩散传导系数(Td,%)及太阳能传
导系数(Tt,%)。
按公式①及计算模糊值。
报告五次测量里面的最大值。
如果在玻璃板上形成了清楚的胶片或小滴,那么不需要测量模糊值。判断失败。
模糊值(薄雾)H=Td/Tt×100…………………………………………………………………………①
上面并保持烧杯在温度控制缸中 5±0.1 小时的时间。
表 4 测试温度和时间
适用
缸的温度(℃)
冷却板温度(℃)
测试时间(小时)
经常暴露于阳光下的零 100±1
部件,例如仪表板、后架
座椅
100±1
有时暴露于阳光下的零 90±1
20±1
5±0.1
部件例如门边
很少暴露于阳光下的零 80±1
部件例如地毯
d、模糊值测量
汽车工程研究院技术标准
JB-SJGF-0009-2012
汽车内外饰零部件技术要求
编制: 校对: 核准:
修改记录 修改 1 修改 2 ……
日期
版本
备注
2012-2-16 发布
2011-5-20 实施
汽车内外饰零部件技术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内外饰零部件的性能要求,材料的性能不在此技术条件的要求之内,另行规定。 本标准不含内饰的燃烧特性的技术要求,详见 GB 8410-2006《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本标准适用于内外饰一般零部件的性能要求,如图面有特殊要求,以图面为准。
4.3.3 试验方法
样件应依据表 3 中的 A 方法进行试验,如各种原因而不能使用方法 A,也可以使用方法 B。 表 3 测试方法
测试方法
适用
方法 A
ISO 方法
ISO 6452
所有内饰件
方法 B
灯加热法
-
暴露于阳光下并耐高热的内
饰件,例如仪表板及后窗台版
-ISO 方法
1)样件
直径为 80mm±1mm 的圆测式样品从样件上剪切下来。测试样品的厚度可以一直达到 10mm。更厚的材料
直径为 142mm±1mm,深度为 11mm±1mm,用于放置试样。 d、 烧杯 烧杯由玻璃制成,其尺寸由图 2-④给出。 e、 玻璃板 它们是 50mm 宽,50mm 长,3mm±0.2mm 厚的玻璃板。并且,发光传导可见度应为 98%或以上。
5
f、 温度调节器 为了不断地保持测试样品的表面温度,温度调节器能够控制白炽灯的亮度。
- 样品的暴露辐照量见表 2
表 2 测试条件
零件
曝光能量(MJ/m2)
门饰板上部,无通电玻璃的后部饰板,垂直面组成的挡板饰板的上部
252
耐热要求在 80℃-120℃的零件
84
耐热要求在 70℃-80℃的零件
42
4.2.3 评价
应按照 ISO 105-A02 灰色范围的要求目视的评价零件的表面变化及变化率。
应在里侧磨削到 10mm 以下。里侧是指内饰件看不到的一面。测试报告中记录材料厚度。
2)仪器
总体来说,应该使用 ISO 6452 中规定的测试仪器。但是,其他满足图 1 所示要求的仪器也可以使用。
图 1 ISO 方法里使用的仪器 ①冷却板:控制温度在 20℃±2℃; ②玻璃板:最小尺寸 110mm×110mm,厚度 3mm±0.2mm,可见光透射率为 98%或更高; ③密封圈:L 形或圆形截面的硅橡胶 横截面,内径 95mm±1mm 厚度 2mm 硬度 60IRHD 或 70IRHD; ④烧杯:如图 1 所示; ⑤温度控制缸:温度范围为 60℃±2℃到 120℃±2℃; ⑥金属环:外径 80mm,内径 74mm,高 10mm,总重量为 55g±1g,由耐腐蚀钢制成; ⑦测试样品。
A 类型测试方法,≤10%(薄雾)或≥75%(光泽保持率)
B 类型测试方法,≤5%(薄雾)
- 耐热要求在 80℃-90℃的零件要求
A 类型测试方法,≤20%(薄雾)或≥55%(光泽保持率)
B 类型测试方法,≤15%(薄雾)
- PP 材料,表面电阻率≤
4.4
- 其他材料,应符合相关图纸的要求
2
4. 试验方法
耐振动 耐冲击 耐磨损 耐擦伤
刚性 耐光照
耐挥发性
抗静电
- 不得有明显的龟裂、剥落、溶胀、释出、发白、粉化、喷霜、表面粘 QC/T
附等缺陷
15-1992
- 表面不得出现软化或硬化等缺陷
5.4
- 试验后样件变形量不得超过±5mm
- 不得有明显的龟裂、剥落、溶胀、释出、发白、污斑、表面粘附等缺 QC/T
4.1 一般条件
4.1.1 试验条件
除特殊规定,所有在下文中所涉及的零件试验数值都应基于以下受控的大气环境条件,在温度 23±2
℃及相对湿度 50±5%的环境中置放至少 24 小时,如果在试验种大气环境条件不在控制范围内,当时的温
度及相对湿度应被报告。
4.1.2 试验零件的准备
作为原则,试验样品在制作后应静置 24 小时,并在 4.1.1 所述条件下暴露 1 小时后才可开始试验。
外观件:轻微磨损;非外观件:明显磨损,但外表面变化与非磨损表面相 15-1992
同,例如磨损区域与非磨损区域的间隙
5.8
-重要外观件(如仪表板、门饰板、前后保险杠等):无明显划伤;非重要 QC/T
外观件:轻微划痕或划伤;非外观件:明显划伤,但外表面变化与非划伤 15-1992
表面相同,例如划伤区域与非划伤区域的间隙
将装置放置 60±6 分钟后,在模糊点中央用扫描积分光度计测量扩散传导系数(Td,%)及太阳能传
导系数(Tt,%)。
按公式①及计算模糊值。
报告五次测量里面的最大值。
如果在玻璃板上形成了清楚的胶片或小滴,那么不需要测量模糊值。判断失败。
模糊值(薄雾)H=Td/Tt×100…………………………………………………………………………① e、斑点的重量 如果玻璃板上的斑点是直线的话,称重清洁的玻璃板到毫克级。计算前后重量的变化。
6
图 2 灯加热法使用的仪器 3)测试温度的测量 厚度不能少于 0.8mm,用来测量测试温度的样本应该使用与测试样品同样地材料。热电偶应该像图 3 所示埋在中间。烧杯和玻璃板应该设置成如图 清洗烧杯和玻璃板两次,然后用去等离子水冲刷,在温度为 105℃的烤箱里干燥 1 小时。插 入一个测试样品到每一个准备好的烧杯中。在车市样本的可见侧,即朝向汽车内部的一侧,朝上。然后把
e、斑点的重量
如果玻璃板上的斑点是直线的话,称重清洁的玻璃板到毫克级。计算前后重量的变化。
报告五次测量里面的最大值。
- 灯加热法 1)样件 直径为 28mm±1mm 的圆测式样品从样件上剪切下来。测试样品的厚度可以一直达到 5mm。更厚的材料
应在里侧磨削到 5mm 以下。里侧是指内饰件看不到的一面。测试报告中记录材料厚度。 2)仪器 包括测试箱,白炽灯,测试台,烧杯,玻璃板和温度调节器。详情请看图 2. a、 测试箱 测试箱有内尺寸 350mm 长,350mm 宽,750mm 高的钢板(厚度 2.0mm)制成。并且在它的前面低些的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