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水土保持与可持续发展分析袁小红
发表时间:2018-10-23T10:55:19.14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12期作者:袁小红
[导读] 尽量规避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和故障,其中水土保持就是需要重点把关的核心要点所在。
文章就首先从水土流失的危害性入手进行分析论述,然后指出了水利工程建设中水土保持对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价值,最终在实际操作层面探讨了水利工程建设中进行水土保持的基本举措,希望具备一定的借鉴参考价值。
袁小红
肇庆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肇庆 526000
摘要: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可以说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其对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备着较强的作用价值,当然这也就需要切实保障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能够较为合理规范,尽量规避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和故障,其中水土保持就是需要重点把关的核心要点所在。
文章就首先从水土流失的危害性入手进行分析论述,然后指出了水利工程建设中水土保持对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价值,最终在实际操作层面探讨了水利工程建设中进行水土保持的基本举措,希望具备一定的借鉴参考价值。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
1.水土保持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可持续发展作用
1.1对整个国家的宏观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
众所周知的是,水土保持对自然生态环境有着很强的积极促进作用,除此以外,水土保持其实对国民经济的宏观发展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古至今,水土流失所带来的洪涝灾害对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是很严重的,加强水土保持可以有效避免这些灾害,从而推动经济发展,所以说,水土保持在国民经济的宏观发展方面有促进作用。
1.2水土保持使水资源的利用率提高
目前,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使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尤其是水土流失使水资源的利用率逐渐下降,洪涝灾害频频发生,使水资源的质量也变得低下,为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就要做好水土保持的工作,不断改善我国的水土资源,从而才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让水资源发挥出它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3水土保持可以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
水土保持可以使土壤的入渗量得以增加,在干旱季节,水土保持可以减少土壤地形的改变,最大可能减少干旱对土地造成的危害。
在洪涝季节,水土保持可以提高防洪能力,固化土壤,能够很大程度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
1.4减少水质污染,提高水环境质量
水土保持能够促进水环境的质量提高,把水源保护作为工作中心,全面推进小流域综合一体化治理,全力构建生态保护,生态修复和生态治理三道防线,形成一个完整的水土保持防护体系,有效减少当前环境污染对水资源带来的危害,提高水环境的整体质量。
2水土流失的原因
水土流失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严重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在造成耕地退化的同时,还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而对经济发展产生严重的阻碍。
究其原因,造成水土流失的因素有很多,具体如下:第一,地理因素:山地在我国国土面积中分布相对比较广泛,已经超过75%,且分布最大的当属黄土,而黄土地区的植被覆盖较为缺乏,造成水土侵蚀的可能性较大;第二,气候因素:我国气候以季风气候为主,降水较为集中,在雨水侵蚀的影响下造成水土流失的可能性较大;第三,人为破坏:基于不能高度重视环境保护,普遍存在滥砍滥伐的情况,致使大面积的地面裸露出来,相应的会严重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系统。
在上述诸多因素的影响下,相应的会造成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基于此为严重威胁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水利工程中水土保持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3.1提升水土保持意识
对于水利工程项目中水土保持工作的有效落实而言,为了促使其相应工作的执行较为流畅可靠,还需要重点围绕着基本意识层面进行优化布置,促使其能够表现出较为理想的可持续发展作用价值。
结合这种水土保持意识的有效提升而言,其主要就是为了促使相应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决策人员以及相关落实人员能够充分意识到该项工作的重要价值和必要性。
尤其是对于当前社会发展形势必须要清晰认识,如此也就能够有助于保障相应水土保持工作的有序开展。
当然,这种水土保持意识层面的有效提升不仅仅要求相应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人员自觉落实,或者说是仅仅从宣传层面进行加强力度,促使其基本意识能够得到改进优化,还需要重点从相关法律法规层面进行有效约束,逐步完善当前有关水利工程项目的基本内容,进而也就能够充分提升其整体落实经济效益,尽量避免了该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最终促使相应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能够较为合理,水土保持方面的各项任务也能够得到较好体现。
3.2完善制度建设
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建设中水土保持工作的有效落实还需要重点从相关制度层面进行完善,促使其能够对于水利工程项目的有效建设形成理想的保障约束效果,如此也就能够充分提升其后续流畅性,避免了在任何环节中可能出现的缺陷或者是遗漏。
从具体工作的落实中来看,这种制度建设必须要较为完善详细,能够对于整个水利建设工程项目的落实形成全面控制。
从基本构成上来看,相应制度建设不仅仅要切实围绕着传统的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基本需求和相关制度进行匹配性构建,促使其能够在基本施工管理层面具备理想的作用价值效果,还需要切实围绕着水土保持工作的落实构建相关管理制度,促使其能够有效促进和约束相关水利工程项目的水土保持任务,切实保障整体水利工程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
当然,这种水土保持方面的制度体系建设难度比较大,应该针对该项任务的具体负责人进行明确职责划分,并且针对其具体任务要求以及落实的绩效考核进行完善,如此才能够充分提升其有效满足运行效果,避免了任何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障碍和问题。
3.3充分做好水土保持的系统规划
对于任何水利工程建设而言,工程的准备阶段都需囊括任意潜在隐患的防范方案,尤其是水土流失方面,需从多方面入手分析,制定出科学有效的防范措施。
水利工程的类型基本有两种,点型和线型,两者各有其特点,造成水土流失的源头也存在差异,因此需要有针对的分析。
其次,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设计的初级阶段,需要大致确定水土保持的具体实施方法,细分设施种类的同时确定大致的规模。
与此
同时,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破坏自然原有地貌的行为,需指定科学的设计方案,耕地区域及挖填方式都不容忽视。
最后,水土保持的实施效果同样需要重视。
3.4创新应用各类技术手段
对于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建设中各类水土保持处理手段以及技术方式的有效选择和合理运用同样也是比较核心的一环,其直接关系到最终的落实价值效果。
基于这种施工技术手段的有效开展落实而言,其不仅仅是单纯针对植被覆盖率进行提升优化,往往还需要切实围绕着其它先进的水土保持能力提升、生态环境改善、调度能力提升等各个方面进行重点剖析,促使其能够体现出理想的可靠运行效果,各类先进的技术处理方式以及材料也应该得到恰当选择和运用,逐步提升其整体改良优化效果。
此外,为了提升其可持续发展效果,还需要切实围绕着相关监测技术进行有效运用,不仅仅要监测周围水土流失状况,还需要对于水质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如此才能够充分提升其整体稳定性价值。
结语
当今时代的主题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水土保持防治措施需要因地制宜,对不同空间不同特点的地区采取不同的措施来减少水土流失现象,水土流失对于水利工程的危害非常严重,因此做好水土保持的防治与治理是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水利工程以及经济水平发展的大事,水利工程项目是我国的基础性设施建设,关乎国民发展和家家户户的生活水平,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水土保持工作需要水利工程参与单位以及政府部门,包括广大民众的参与,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是保护水土资源,维护平衡的生态环境,保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孙为民,杜春霞.对现阶段水土保持施工技术的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4(07):216-263.
[2]刘卉芳,曹文洪,秦伟,等.淤地坝在流域水土保持措施中的贡献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1(01):55-58.
[3]钱爱国,李海林,高荣,等.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水土保持,2012(07):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