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都天府新区——发展规划

成都天府新区——发展规划

成都天府新区天府新区规划背景p2010年9月召开的全省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工作会议上,省委省政府提出要规划建设天府新区,形成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集聚、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区。

到目前为止,天府新区这一目标从提出到总体规划形成,经过了一年多的时间。

p从背景来看,全国已经形成了新的区域布局,四川也进入到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所以四川需要有一个专门的区域,成为成渝经济区打造产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从而“再造一个产业成都”。

p这次规划的编制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技术力量为主体,省住建厅、成都市规划设计院等单位也纷纷参与。

在规划论证过程中,更是邀请了国内外一些知名专家来参与,应该说规格很高、力量很强,最终形成了这样一部较为完善的总体规划。

p在天府新区这一概念提出来时,省上是想开辟出一块区域来专门建设,但没明确是在哪个具体区域。

所以,天府新区的最终选址,也在全省范围内进行过海选。

四川目前正处于承接产业转移的黄金阶段,天府新区必须是一块具有强大产业聚集规模的功能区域,要形成这个聚集功能并做大做强,只能在成都及周边地区。

天府新区的规划范围最终花落成、资、眉三市。

p这样的决定一是该区域经济、科技、人才等各方面都有较为明显的发展优势,二是符合成都市向东向南发展的战略要求,三是成资、成眉等地之间有较为牢固的区域合作基础,“另外,选择成都南部、以丘陵为走向的发展方向,还能尽可能地少占用成都平原的良田,保护耕地。

空间布局:一核、两区、双中心一核为成渝经济区规划中的成都发展核,两区指成都中心城区和天府新区,双中心为成都老城中心和天府新区的新中心。

规划范围:涉及3市7县1578平方公里天府新区规划为“一带两翼,一城六区”,一带是高端服务功能集聚带,两翼指东西两翼的产业功能带,一城指天府新城,还有六个产城综合功能区。

p“一带”:为高端服务功能聚集带,从人民南路至天府大道,沿天府中轴向南延续,并逐步折向龙泉山和三岔湖方向。

p“两翼”:为东西两翼的产业功能带,包括成眉高技术和战略新兴产业聚集带和龙泉经开区的高端制造产业功能带。

p“一城”:为天府新城,这是去年市委提出建设的13个战略功能区之一,同时也承载着天府新区里主要的城市高端功能,将聚集发展中央商务、总部办公、文化行政等高端服务功能,建设区域生产组织和生活服务的主中心。

p“六区”:是依据主导产业和生态隔离划定六个产城综合功能区,发挥产业聚集效应,配套完善的生产生活服务功能。

p天府新区规划以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南区)、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双流经济开发区、彭山经济开发区、仁寿视高经济开发区以及龙泉湖、三岔湖和龙泉山(简称“两湖一山”)为主体,主要包括成都市高新区南区、龙泉驿区、双流县、新津县,资阳市的简阳市,眉山市的彭山县、仁寿县,共涉及3市7县(市、区)37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总面积1578平方公里;p到2030年,天府新区城镇人口计划控制在580万-630万人;p建设用地650平方公里。

p 根据总体规划,天府新区要建设成为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集聚,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区,形成现代产业、现代生活、现代都市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示范区,力争再造一个“产业成都”。

p 作为内陆开放门户,天府新区是内陆面向欧亚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成为西部地区与全球经济、技术、信息、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通道和平台。

p 核心为高技术产业基地和高端制造业基地,前者以电子信息为龙头产业,做大做强新能源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技术等高技术产业;后者以汽车研发制造为重点,发展航空航天、工程机械以及节能环保设备等高端制造产业,两个基地的产值都将在万亿元以上。

总体定位——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集聚、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现代新城区高新天府新城的规划建设理念“产城一体、科文并重;业态高端、设施高效;生态优良、形态优美;将天府新区高新天府新城建设成为集现代产业、现代生活、现代都市于一体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区”。

天府新区实施步骤分为三个阶段p天府新区分为近期(2011—2015)、中期(2016—2020)和远期(2021—2030)三个实施步骤。

p近期:新增城镇建设用地160平方公里,以国家级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依托,基础设施先行,高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以及高端服务业快速推进。

p中期:新增建设用地150平方公里,实现再造产业成都目标;p远期:新增城镇建设用地150平方公里,基本建成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现代新城区。

产业布局:再造一个“产业成都”p产业布局:再造一个“产业成都”p天府新区一个主要的目标将是再造一个“产业成都”。

根据总体规划,天府新区共规划了八大产业集聚开发区:1.空港经济开发区:以新能源产业为主导,重点发展光伏、风电与核电装备;2.双流信息产业区:以电子信息与科技研发为主导,重点发展集成电路、软件服务与物联网;3.新川创新科技园:以科技研发为主导,大力发展信息服务、服务外包和总部办公;4.成眉战略新兴产业区:主要从事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产业及科技研发;5.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汽车研发与制造、航空航天装备、工程机械制造为主导;6.东山科技产业区:以科技研发为主导,创新发展信息服务、中试孵化、总部办公等;7.南部现代农业产业区:以农副产品深加工、现代农业科技研发、生物技术为主导;8.视高经济开发区:以农副产品深加工、机械、电子制造为主导。

p据悉,在天府新区发展的近期和中期,制造业的发展非常重要;而在远期,产业方向将从制造逐步向研发和服务转变。

支撑体系轨道交通标准超中心城区,铁公机+水运为天府新区开路•立体交通网:增至300多公里,主要有快线、轻轨和地铁线,大致规划标准是每平方公里为0.5公里的密度,比中心城区还高。

成都中心城区与天府新区主要是南北的纵向连接。

•利用地铁1号线南延线、火车南站南延快线、以及接驳地铁6号线南延线的地铁21号线(暂定名天府4线)连接,还将利用成昆铁路既有线进行衔接,这样就能确保天府新区与中心城区连接通道在3条以上。

•而在天府新区内,则主要是东西向的横向连接,包括一些环线以及它与现有的铁路枢纽客运站、机场等重大交通枢纽的连接线路。

天府新区交通规划:天府新区轨道线网将在目前规划的100公里基础上增加到300多公里;与中心城区联系通过南北向轨道交通连接,自身内部则是东西向布局。

铁路规划成资泸、成自宜城际铁路天府新区内建设4个铁路货站,包括普兴铁路货站、青龙铁路货站、新兴铁路货站和大林铁路货站,重点建设普兴铁路货站和青龙铁路货站。

同时,在保留现有的成昆铁路货运外绕线基础上,远期在龙泉山东侧、第三绕城高速通道南侧新建连接成昆线与宝成线、达成线的新货车外绕线,这样天府新区内的货运功能将得到极大提高。

未来,达成铁路、老成渝铁路、宝成铁路以及待建的成贵铁路、成自宜城际铁路,将共同承担起天府新区的货运输出、输入功能,新区的所有货物都可以直接到达沿海港口城市,形成一条出海的货运大通道。

航空“新区造”清晨起飞下午进欧洲超市双流机场新航站楼将于明年完工投入使用,届时,双流机场两条跑道加新老航站楼的配置,将可以满足旅客量达到3800万人次以上。

除了双流机场,在天府新区还将修建成都第二机场,新机场的旅客输送能力可达到每年8000万人次,将和双流机场采取“一主一辅”的方式营运。

双流机场的扩容,第二机场的规划成都航空第四城的地位将得到巩固和提升,从成都前往其他城市更加方便。

今后,天府新区各个产业功能区的公路通道,都将与机场连接起来,市民不论是乘坐飞机,还是通过航空发送货物,都非常便捷。

公路2015年形成18条出川高速大通道天府新区规划形成“两横、四纵”的路网布局,“两横”为绕城高速公路和第二绕城高速公路,“四纵”为机场高速、成雅(成乐)高速、成自泸高速及成渝高速公路。

规划区内高速公路总长度约为175公里。

通过”两横、四纵”这6条高速公路,将天府新区各个开发区全部串联起来。

高速公路进出川大通道累计建成9条,在建11条,除重庆方向外,新增贵州、甘肃、云南、陕西等方向,成都主枢纽形成11条放射线和2条环线。

到2015年,我省高速公路形成18条进出川高速公路大通道,到2030年,出川高速将达到33条。

随着天府新区内“两横、四纵”高速路网格局形成,和最近18条出川大通道的通车,天府新区的高端货物将通过高速通道直达省内各城市甚至全国各地。

水运三大港口送“新区造”出川泸州、宜宾和乐山的三大港口将成为天府新区的坚实后盾,通过成自泸高速、成内泸高速、成乐高速、乐宜高速实现公水联运,通过成渝铁路、成昆铁路实现铁水联运。

泸州港、宜宾港、乐山港开辟出一条水上出川的大通道,为天府新区打开了一道“水门”。

天府新区——国际化世界级未来之城享人居之乐天府新区总体规划·产业用地布局·空间管制规划图新区之新破传统行政区划壁垒抓住产业转移及国家区域优先发展战略等机遇新区建设之新,就在于在更大的范围内打破了传统行政区划壁垒,特别是固化的地方利益对区域经济集中设置的种种阻碍,使得一个本无边界的地理实体或者单元,能够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包括产业转移以及国家区域优先发展战略,营造局部的吸引力,在较为短暂的时期内,促进生产性机构、人口的快速集中,最终推动区域经济密度的极大提升,实现经济的集约集群发展和内涵式增长、绿色增长,以及通过共享性的发展措施实现包容性的社会共同发展,撒播现代文明的种子。

新区之核以高端产业实现共赢要努力构建和管理好区域发展的预期目前,天府新区浩荡起航,在新的起点上延续成都富庶千年的梦想,或者是正在演绎未来之城的故事,更是一匹朝着国际化、世界级目标飞奔的千里之马。

笔者带着备受鼓舞的心跳,在之前的文章中,谈到了新区建设的四个维度。

一是经济密度的维度,新区建设应该坚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沿着提升经济密度的方向推动一切政策变革。

二是金融的维度。

新区建设不仅要对内宣传,更应该“走出去”传播推介,执着于“国际化、世界级定位”的“希望之城”,努力构建和管理好区域发展的预期,包括国内外的投资者、老百姓的预期,并通过良好的预期自然提升新区各类资产的价值,引导社会储蓄流向新区各种生产性投资。

三是产业的维度,这是新区建设的核心。

产业当然是先进制造业、高端服务业等,而且要集约的内涵式绿色增长。

新区开发建设的速度与质量,取决于能否承接目前国际国内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转移,乃至培育本土的创新创业蓬勃发展,进而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复杂程度,深度融入到国际经济产业链条当中,才能走出“零和博弈”的自娱自乐。

四是市场的维度。

要让内置于经济中的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即使政府“闲不住的手”,也要与市场力量直接或间接地联系起来,产生巨大而且正面的经济效果。

新区之城以规划实现人居之乐特别是要避免把新区建成一个无机的水泥森林新区开发建设的第五个维度——体验的维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