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题:古希腊悲剧对后世西方悲剧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古希腊悲剧亚里士多德古典主义文艺复兴思想启蒙
摘要:古希腊悲剧,是欧洲悲剧的开端。
本文对其的产生极其在题材,内容,思想等方面给后世西方悲剧带来的影响作了简要的论述。
正文:古希腊悲剧起源于酒神狄奥尼索斯崇拜和祭祀酒神的颂诗合唱队的民间歌舞。
“崇拜”和“歌唱”,使得希腊悲剧传统在精神和形式两个方面初见端倪。
通过希腊悲剧家的实验和革新,希腊悲剧渐渐趋于成熟。
到了公元前五世纪,希腊悲剧在缓慢的发展成型之后进入了鼎盛时期,出现了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彼得斯。
他们是众多希腊悲剧诗人中的佼佼者,他们流传至今的32个悲剧作品,代表了古希腊悲剧的伟大成就,也是希腊悲剧传统成熟的标志。
他们在戏剧艺术上的巨大成就,代表着古希腊文学的辉煌及人类在戏剧上的探索与收获。
分别由他们创造的《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俄底浦斯王》和《美狄亚》,被称为“三大悲剧”。
其中《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对欧洲近代作家影响极大:伏尔泰、歌德、拜伦都有以普罗米修斯的故事为题材的作品。
古希腊悲剧对后市西方悲剧发展的影响广泛而深刻。
从某种意义上说,古希腊悲剧影响的历史本身已构成了一种传统,后世西方悲剧既连接又有别于古希腊悲剧。
亚里士多德的悲剧学说可谓是西方悲剧史的源头,它是以古代希腊悲剧艺术成就为基础的。
在《诗学》这部千古不朽的经典中,亚里士多德第一次给悲剧下了定义:“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动作的模仿;用的是由各种雕饰来提高的语言,不同的雕饰用在不同的部分;方式是通过动作而不是通过叙述;引起怜悯和恐惧,从而导致这些情感的净化。
”这个定义从摹仿的对象、媒介、方式、和目的四个方面,规定了悲剧的性质、特征和功能。
同时,亚里士多德还突出地论述了悲剧的情结、人物和功用,分别提出了“整一说”、“错误说”、“净化说”。
这些都从不同的深度给后世带来影响。
从希腊悲剧整体的特点和三大悲剧家各自的特点来看,希腊悲剧传统包含者这样一些关键概念:民主、正义、文明、仁慈、和谐、强盛和幸福。
丰富生动完美深沉的希腊悲剧正是伴随这些关键概念,对西方后世的悲剧艺术产生了有形无形、持久深远的影响,对西方现代悲剧的生成和发展的影响也是不容置疑的。
首先是对罗马时期的影响,这一时期成就较高的文艺理论家当属贺拉斯。
他继承了古希腊传统的模仿说,主张文艺模仿生活。
同时,贺拉斯要求作家在模仿社会生活时,务必做到切近真实,合情合理。
他主张借鉴希腊古典,他的《诗艺》是继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后古代欧洲出现的一部重要的文艺理论著作。
贺拉斯论述的戏剧创作原则适用于悲剧创作。
他主张模仿古希腊文学精品,“你们当日日夜夜把玩希腊的范例”,这对古典主义时期的戏剧创作影响很深。
从十四世纪到十六世纪,西欧开始由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
这时期的特里西诺是意大利著名的剧作家和理论家。
他是文艺复兴时期第一个新式悲剧作家。
他对亚里士多德既有继承又有发展。
他继承亚里士多德的“恐惧与怜悯”说,并且进一步阐释了悲剧能引起恐惧和怜悯的深层心理根源。
在悲剧的要素中,特里西诺将“性格”提到了重要地位。
他主张性格塑造中应坚持两个原则:美化原则和激情原则。
这里的激情原则就是要充分注意表达悲剧主人公感染观众的激情。
特里西诺的这些观点,对文艺复兴时代的悲剧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有影响的文学批评家当属卡斯特尔维特罗,他最系统、最全面地阐释了“三一律”,即剧本遵守时间地点和行动的一致。
三一律是
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引申出来的。
在《诗学》中,亚里士多德论述了戏剧行动的一致性,认为戏剧“所模仿的就只限于一个完整的行动”。
这一思想不仅在文艺复兴时期非常盛行,在之后的古典主义时期,甚至更长的时期内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卡斯特尔维屈罗针对亚里士多德的“情节中心说”,提出了“性格中心说”。
他把通过行为表现性格看成是悲剧成功与否的关键。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也受到了古希腊的某些创作方法的影响,如古希腊悲剧中的神性的东西,在莎士比亚悲剧中尽管不占主导地位,但仍是被恰到好处的运用,他的作品不乏有妖魔鬼怪和神仙精灵的出现。
例如在《哈姆雷特》一剧中,哈姆雷特父王鬼魂的控诉,导致了主人公复仇心理的萌生等。
这种鬼魂的出现,对于塑造悲剧形象和强化悲剧效果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十七世纪初,法国古典主义悲剧创始人和代表作家高乃依,他对亚里士多德的“净化说”做了阐释和补充。
高乃依的观点在继承亚里士多德的基础上,又作了符合时代发展的阐释。
高乃依认为悲剧的题材需要崇高的、不平凡的、严肃的事件。
他的悲剧杰作《熙德》代表着法国古典主义戏剧文学的顶峰。
这部作品虽然没有按照“三一律”创作,但却是高乃依最优秀的代表作。
整个剧情围绕着国家利益、荣誉、地位、爱情、人道等几个范畴。
十八世纪的欧洲进入启蒙运动时期,这时的悲剧重点放在对资产阶级生活的现实主义描写上,是对文艺复兴时期悲剧现实主义的继续。
歌德是其中对古典主义批判较深刻的理论家。
他依据欧里彼得斯的《伊菲革涅亚在陶里斯》原型而创作的《伊菲革涅亚》,是一部独特的近代心里悲剧,伊菲革涅亚情愿死也不愿意过失去心上人的生活,这已完全不是希腊悲剧中伊菲革涅亚的形象,而是在古代女英雄名下,画了以为资产阶级妇女的形象。
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
德国悲剧理论成就最高的应是黑格尔,他的悲剧学说的核心内容是:悲剧不是个人的偶然因素所致,而是两种实体性的伦理观念的必然性的冲突。
其实质上反应了近代西方戏剧的“性格悲剧”中的冲突。
黑格尔把古希腊悲剧视为典范,原因在于古希腊悲剧所内含的理性主义精神与神秘主义思想与他不谋而合。
它上承古希腊、古罗马的悲剧理论传统,下接唯意志主义及其之后的悲剧理论。
他的代表作《浮士德》是世界文学中的伟大作品之一,这部作品蕴含了作者深刻的文化批判。
十九世纪下半叶,出现了精神分析学派的悲剧学说。
他们通过对索福克勒斯《俄底浦斯王》的分析,提出了“俄狄浦斯情结”,这成为是弗洛伊德整个精神分析学的一大支柱。
《俄底浦斯王》被亚里士多德称为希腊悲剧的典范。
剧中的悲剧冲突、悲剧性格和悲剧效果都集中代表了希腊悲剧的特点。
悲剧,作为人类文明历史发展的产物,它起源于希腊,是人类艺术史上一颗璀璨明珠,在欧洲文学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它是古希腊人对人类文明独有的贡献,在文化的历史长河持久闪烁。
参考书目:《西方现代悲剧论稿》任生民著
《西方悲剧学说史》程梦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