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节能服务产业分析报告(430)

我国节能服务产业分析报告(430)

我国节能服务产业分析报告一、节能服务产业概述节能服务行业是为企业及项目在节能减排等方面提供服务和支持的战略新兴行业。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节能减排问题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推动节能降耗的行政措施、法律和经济政策,特别是在2012年《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节能环保产业为我国战略新兴产业,并将其列为七大新兴产业的第一位。

节能服务行业涉及合同能源管理、能源审计、节能项目设计、设备和材料采购、人员培训、节能量监测、信息、咨询等方面,其中合同能源管理的地位最为突出,是节能服务行业的核心力量。

合同能源管理(EMC-Energy Management Contracting)是指专业节能技术服务公司(EMCO-Energy Management Company、ESCO-Energy Service Company)与客户签订能源管理合同,为用户提供节能诊断、融资、改造等服务,以期帮助企业节能降耗,最终通过节能效益分享的方式回收投资和获得合理的利润,其实质是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的成本。

这种方式可以大大降低耗能单位节能改造的资金和技术风险,充分调动耗能单位节能改造的积极性。

二、行业法规政策九十年代以前我国对节能服务业重视不够,但从九十年代后政府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政策的实施力度有了极大的加强,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有了长足进展,涉及各个方面,特别是在财政投入、税收优惠、金融扶持等有了重大的政策利好,对行业的发展和企业的扶持有着重大的影响。

特别是2012开始,我国面临的环保压力已经到了临界点,中央和各地方政府都出台了各项关于环保的政策,以加快环保业的发展。

近年发布的重要政策法规如下表。

图表 1 2010-2014年我国节能服务业重要政策法规三、行业所处的周期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在产业生命周期中处于快速成长期阶段。

虽然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体规模相对还很小,但其边界和内涵仍在不断延伸和丰富。

行业的市场增长率和需求增长率不断提升,产品品种从单一、低质、高价向多样、优质和低价方向发展,行业出现了生产厂商和产品相互竞争的局面。

龙头企业实力雄厚,引导行业发展方向。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将由小变大,逐渐成为改善经济运行质量、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经济技术档次的产业。

图表 2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所处的生命阶段图表 3 节能环保产业的生命周期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正处于快速成长阶段,“十一五”期间我国环保投入保持快速增长,2008-2010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从占2008年GDP的4.7%增加到2010年的5%,总产值增加了0.59万亿元。

而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预计将达到4.5万亿元左右,占GDP的8%左右,到2020年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经济地位逐年增强。

预计以后10年都将保持15%以上的复合增长率。

四、行业发展现状(一)行业规模节能服务产业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业态,节能服务市场需求广,涉及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工业、农业、服务业,建筑、交通、餐饮等方面;同时技术供给专业广,几乎所有节能环保问题都涉及机、热、电、光等专业。

现阶段我国节能服务产业处于快速成长期阶段。

行业的市场增长率和需求增长率不断提升,产品品种从单一、低质、高价向多样、优质和低价方向发展。

据我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EMCA)统计,截止到2012年底,全国从事节能服务业务的公司数量将近4175家,其中备案节能服务企业2339家,行业从业人数也有大幅度增加,从原来的37.8万人,增加到43万人。

图表 4 2010-2012年节能服务业公司数和从业人数截止2012年底,我国节能服务产业产值达到1653.3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2.24%。

图表 5 2010-2012年我国节能服务产值额(亿元)我国节能服务主要服务领域为工业、建筑和交通,其中工业的产值占比最大,单项工程的业务规模最大。

受国家对建筑节能的不断重视,建筑节能的发展前景广阔,而交通领域受技术和市场的约束,其发展还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各细分市场产值占比如下表:8361250165337.8%49.5%32.2%0.0%10.0%20.0%30.0%40.0%50.0%60.0%0500100015002000201020112012节能服务产值增长率2012年全行业共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3905个,投资总额为505.72亿元,比上年增长22.62%,实现的节能量达到1774.46万吨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4430多万吨。

图表 6 2010-2012年我国合同能源投资额(亿元)从地区分布看,东部、中部、西部地区节能服务产业总产值贡献率分别为59.2%、26.7%、14.1%,区域发展依旧不均衡,差距明显。

从企业规模看,节能服务产值超过10亿元的6家,超过5亿元的18家,超过1亿元的83家。

其中,合同能源管理投资超过5亿70.50%26.80%2.70%工业建筑交通28741350536.3%43.4%22.6%0.0%10.0%20.0%30.0%40.0%50.0%0100200300400500600201020112012合同能源投资额增长率元的12家,超过1亿元的46家。

图表 7 2013年节能服务前十强公司名单(二)节能服务细分行业——建筑节能服务行业建筑节能服务,是指建筑节能服务提供者为业主的建筑采暖、空调、照明、电气等用能设施提供检测、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管理的节能活动,是以降低建筑能耗,提高用能效率为目的的,提供服务与管理的经济活动的相关主体总和。

根据我国城建部门的信息,截止2013年底我国约有500亿平米建筑面积,每年新增建筑约20多亿平米,到2020年,建筑面积共达到700亿平米左右。

目前我国95%以上的建筑都未进行节能处理。

2013年我国城镇建筑面积约占总体建筑面积的47%,大约235亿平米,其中公共建筑面积约占35%,即为82亿平米左右。

大约90%以上的建筑需要进行节能改造。

假设每平米按10元进行LED节能照明改造,那么现存的市场就达到738亿。

如果加上商业建筑和地下建筑的节能改造,建筑照明节能服务的市场规模达上千亿规模。

(三)业务模式节能服务业的商业模式有:节能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节能产品的贸易、节能改造的工程服务、节能中介与咨询服务、合同能源管理等业务模式。

节能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基于单一设备在完成同样功效的前提下能源消耗节约的开发,通过提高设备的能耗节约指标和参数,提供整套技术或系统解决方案,以获取收益。

节能产品的贸易:利用营销优势,从上游合作伙伴购进节能设备,通过销售实现盈利。

该种模式一般为代理国际先进技术公司的节能产品。

节能改造的工程服务:基于节能设备的改造而专门进行的工程服务,一般要求有一定的机电设备安装和工程施工资质。

节能工程实质上就是节能的整体解决方案、节能设备集成技术的应用研究与开发。

节能中介与咨询服务:包括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能源审计、节能量确认与审核、能源标识等。

合同能源管理:用能服务公司与用能单位以契约形式约定节能项目的节能目标,节能服务公司为实现节能目标向用能单位提供必要的服务,用能单位以节能效益支付节能服务公司的投入及其合理利润的节能服务机制。

我国节能服务产业的业务模式主要以合同能源管理为主,其它业务模式为传统的业务模式,在整个节能服务产业中所占比例逐步减少。

(四)合同能源管理运行模式1. 合同能源管理类型我国上世纪90年代末引入合同能源管理机制以来,通过示范、引导和推广,节能服务产业迅速发展,专业化的节能服务公司不断增多,服务范围已扩展到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多个领域。

我国合同能源管理主要包括三类基本合同类型:节能效益分享型、节能量保证型及能源费用托管型。

节能效益分享型:合同能源服务公司(EMC)提供资金和全过程服务,在客户配合下实施节能项目,在合同期间与客户按照约定的比例分享节能收益;合同期满后,项目节能效益和节能项目所有权归客户所有。

节能量保证型:客户提供节能项目资金并配合项目实施,EMC提供全过程服务并保证项目节能效果;按合同规定,客户向EMC支付服务费用;如果项目没有达到承诺的节能量和节能效益,EMC按照合同约定承担责任和经济损失。

能源费用托管型:客户委托EMC进行能源系统的运行管理和节能改造,并按照合同约定支付能源托管费用;EMC通过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能源费用,并按照合同约定拥有全部或者部分节省的能源费用。

2. 合同能源管理客户关系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可为包括EMC、客户、银行、设备供应商、设计及施工单位在内的各方实现“多赢”。

EMC通过分享客户部分因节能效益而回收投资及获得合理利润;客户可分享另一部分节能效益,且可在合同结束后获得安装设备的所有权及全部节能效益;相关银行可顺利回收项目贷款的本息;设备供应商可顺利实现设备的销售。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下的参与方及关系:3. 合同能源管理实施流程节能诊断:针对用户的具体情况,对各种耗能设备和环节进行能耗评价,测定企业当前能耗水平,通过对能耗水平的测定。

此阶段EMC(合同能源管理公司)为用户提供服务的起点,由公司的专业人员对用户的能源状况进行测算,对所提出的节能改造的措施进行评估,并将结果与客户进行沟通。

改造方案设计:在节能诊断的基础上,由公司向用户提供节能改造方案的设计,这种方案不同于单个设备的置换、节能产品和技术的推销,其中包括项目实施方案和改造后节能效益的分析及预测,使用户做到“心中有数”,以充分了解节能改造的效果。

谈判与签署:在节能诊断和改造方案设计的基础上,EMC与客户进行节能服务合同的谈判。

在通常情况下,由于EMC为项目承担了大部分风险,因此在合同期(一般为3至10年左右)EMC分享项目的大部分的经济效益,小部分的经济效益留给用户。

待合同期满,EMC不再和用户分享经济效益,所有经济效益全部归用户。

项目投资:合同签定后,进入了节能改造项目的实际实施阶段。

由于接受的是合同能源管理的节能服务新机制,用户在改造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不需要任何投资,公司根据项目设计负责原材料和设备的采购,其费用由EMC支付。

服务:根据合同,项目的施工由EMC负责。

在合同中规定,用户要为EMC的施工提供必要的便利条件。

即公司提供的服务是“综合型”的服务,既有设计、施工、安装调试等软服务,同时也为用户提供节能设备及系统等实物。

而作为服务的一部分,这些节能设备及所形成的系统也将由公司投资采购。

培训:在完成设备安装和调试后即进入试运行阶段,EMC还将负责培训用户的相关人员,以确保能够正确操作及保养、维护改造中所提供的先进的节能设备和系统。

在合同期内,设备或系统的维修由EMC负责,并承担有关的费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