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了适应盐城市发展环境与功能定位的变化,实现“在苏北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将盐城主城区建设为区域性中心城市,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编制《盐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以下简称为本规划)。
第2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2、《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3、《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建规[2002]204号)4、《关于印发〈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的通知》(建规[2002]218号)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0]25号)6、《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工作的意见》(苏发[2000]17号)7、《关于印发〈江苏省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要点〉的通知》(苏建规[2002] 35号)8、《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9、《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规[1991]14号)10、《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建规[1995]333号)11、《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建规[1994]36号)12、《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2003)13、《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14、《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15、《盐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第3条强制性内容规定文本中采用“楷体字”表示的为本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第4条规划指导思想1、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增强城市总体规划的宏观调控功能,为实现“两个率先”目标提供保障。
2、结合江苏省沿江、沿海、沿东陇海、沿沪宁的“四沿”发展思路,突出制造业在盐城的地位和作用,并在空间上落实“以工兴市”发展战略。
3、应对盐城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和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构建主城区长远发展框架,增强规划的弹性。
4、内涵提高和功能完善并重,塑造平原地区城市特色,突出城市个性。
5、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5条规划重点1、研究盐城市发展战略和功能定位,协调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关系。
2、保护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塑造盐城城市特色。
3、研究区域交通变化和家庭汽车发展对城市布局的影响,构筑完善的综合交通体系。
第6条规划范围本规划空间范围分为市域、市区、主城区三个层次。
市域即盐城市行政区范围,包括盐城市区、响水县、滨海县、阜宁县、射阳县、建湖县、东台市、大丰市的全部,总面积14983平方公里。
市区指亭湖区和盐都区的行政区范围,总面积1728平方公里。
主城区指宁靖盐高速公路及其东延段、徐淮盐高速公路、沿海高速公路围合而成的范围加上新兴镇区,总面积423平方公里。
第7条城市规划区城市规划区包括盐城市区的全部,总面积1728平方公里。
第8条规划期限近期:2003—2007年;中期:2008—2013年;远期:2014—2020年;远景:展望X年。
第二章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第9条经济社会发展总目标近期(2007年):城乡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东台、大丰、市区超过苏中平均发展水平,融入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域;建湖、射阳、阜宁达到苏中平均发展水平;滨海、响水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速度向前发展,提升在苏北的位次。
中期(2013年):在苏北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远期(2020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保证良好的生态环境质量,建成经济繁荣、科教发达、生活富裕、法制健全、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生态市。
第10条经济发展目标第11条富民目标第12条社会发展目标第13条环境保护目标第14条城市建设目标(主城区)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第一节城市化目标与战略第15条市域总人口现状(2002年):795万人;近期(2007年):750万人;远期(2020年):721万人。
第16条城市化目标现状(2002年):城镇人口262万人,城市化水平32.9%;近期(2007年):城镇人口300万人,城市化水平40%;远期(2020年):城镇人口400万人,城市化水平55%。
第17条县(市)人口和城市化水平1、东台近期:总人口110~115万人,城市化水平40~45%;远期:总人口105~110万人,城市化水平50~55%。
2、大丰近期:总人口70~75万人,城市化水平40~45%;远期:总人口65~70万人,城市化水平55~60%。
3、射阳近期:总人口100~105万人,城市化水平30~35%;远期:总人口95~100万人,城市化水平45~50%。
4、建湖近期:总人口70~75万人,城市化水平40~45%;远期:总人口65~70万人,城市化水平50~55%。
5、阜宁近期:总人口95~100万人,城市化水平30~35%;远期:总人口90~95万人,城市化水平45~50%。
6、滨海近期:总人口100~105万人,城市化水平25~30%;远期:总人口95~100万人,城市化水平40~45%。
7、响水近期:总人口55~60万人,城市化水平25~30%;远期:总人口50~55万人,城市化水平40~45%。
8、盐城市区近期:总人口140万左右,城市化水平55~60%;远期:总人口140万左右,城市化水平75~80%。
第18条城市化发展战略做强中心城市盐城主城区,加快县(市)城区和重点中心镇的建设,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城镇发展质量。
第19条城市化战略实施途径1、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2、加快工业化步伐,促进制造业现代化;3、提升中心城市的区域性服务功能和辐射能力,扩大中心城市发展空间;4、重视行政区划调整,合理撤并乡镇。
第二节城镇等级规模与定位第20条城镇规模等级结构第21条一级城镇——盐城主城区江苏沿海中心城市,新兴工业城市,海洋经济服务基地。
人口规模近期60万,远期90万。
第22条二级城镇——县(市)城区东台:市域南部中心,江苏省东部沿海地区新兴工商业城市。
配合沿海开发战略,积极开发高技术、高效益的新型产业,同时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城区人口规模近期25万,远期35万。
大丰:盐城市海洋开发前沿基地,全国生态示范城市。
以绿色食品工业为特色,逐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城区人口规模近期20万,远期30万。
射阳: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盐城市海洋开发前沿基地。
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工业现代化进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综合实力。
县城人口规模近期18万,远期25万。
建湖:县域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盐城市域西部里下河地区中心。
发挥传统产业优势,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视第三产业发展,强化地区综合性服务中心地位。
县城人口规模近期18万,远期25万。
阜宁: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盐城市域北部中心。
改造以食品、轻纺、机械、电器为主的传统工业,重视第三产业发展,提高商业服务职能和城市综合竞争力。
县城人口规模近期18万,远期25万。
滨海: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盐城市域北部沿海新兴工商城市。
加快传统产业改造,以沿海工业和港口建设促进现代工业的发展,增强服务辐射功能。
县城人口规模近期18万,远期25万。
响水:县域及连云港南部边界地区经济中心,水陆交通枢纽。
发展海洋产业,巩固以食品、轻纺为主的基础工业,提高社会、文化、商业服务等第三产业发展水平。
县城人口规模近期10万,远期15万。
第23条三级城镇——重点中心镇1、海洋开发基地型:射阳黄沙港镇、响水陈港镇、大丰王港镇、东台三仓镇,镇区人口规模5~10万人。
2、现代工业型:射阳盐东镇、市区秦南镇、阜宁益林镇、滨海八滩镇,镇区人口规模5~10万人。
3、贸易型:建湖上冈镇,镇区人口规模5~10万人。
第24条四级城镇——一般建制镇东台保留14个一般建制镇,镇区人口规模1~3万人。
大丰保留7个一般建制镇,镇区人口规模1~3万人。
射阳保留10个一般建制镇,镇区人口规模1~3万人。
建湖保留6个一般建制镇,镇区人口规模1~3万人。
阜宁保留11个一般建制镇,镇区人口规模1~3万人。
滨海保留7个一般建制镇,镇区人口规模1~3万人。
响水保留5个一般建制镇,镇区人口规模1~3万人。
盐城市区保留7个一般建制镇,镇区人口规模1~3万人。
第25条城镇空间组织1、内陆城镇发展轴依托204国道、沿海高速公路、沿海铁路、通榆运河等构成的交通走廊,串联盐城主城区、东台城区及阜宁、滨海、响水县城。
扩大沿线城镇规模,提高发展水平,形成盐城市域内城镇集聚、经济社会相对发达的增长主轴线,带动市域全面发展,为江苏省“海上苏东”开发奠定基础。
2、临海城镇发展轴依托陈李公路和海防公路等交通走廊,串联大丰城区、射阳县城及黄沙港、陈港、王港、三仓等重点中心镇。
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重视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镇综合实力,带动沿线区域发展,为海洋开发提供依托;建设陈家港、滨海港、射阳港和大丰港,提高港口等级和综合运输能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以东台、射阳、大丰、黄沙港四大林场和麋鹿、丹顶鹤自然保护区为基地,建设沿海林带。
3、远景城镇发展轴依托徐淮盐高速公路、新长铁路、盐淮一级公路、大丰港疏港运河等构成的交通走廊,培育横向城镇发展轴(即远景全省徐宿淮盐城镇聚合轴的盐城段),串联建湖县城、盐城主城区、大丰城区、王港等城市和重点中心镇。
加强东西向城镇联系,强化沿线节点城镇发展,加强对外交通设施建设,扩大大丰港腹地范围,促进沿海开发。
第三节城乡空间利用第26条城乡空间利用原则1、坚持空间规划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相适应,贯彻“以整体协调发展为基本,以土地利用为重点”、“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指导思想。
2、空间上实现三个集中,即工业向城镇工业区集中,居住向城镇居住小区集中,农业向规模经营集中。
3、确保各级城市拓展用地的需求,适时进行小城镇建设空间的调整与合并,实现城镇、产业发展与空间供给的优化。
4、确定合理的基本农田数量,力争占补的动态平衡。
5、严格保护生态敏感区,改善生态环境,保障空间的可持续利用。
第27条建设空间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约475平方公里(按人均建设用地120平方米/人计算),村庄建设用地325平方公里(按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人计算),城镇和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总量800平方公里,预留200平方公里建设备用地。
第28条农业空间耕地总量稳定在800000公顷,基本农田面积不低于770000公顷。
第29条生态敏感空间盐城市生态敏感空间主要包括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盐城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2个自然保护区,射阳河口游览区、东台弶港沿海东沙游览区、灌河口游览区、建湖九龙口湖荡风光游览区、盐城西郊大纵湖渔家休闲度假区等5个风景旅游区,以及海岸带、河湖水库、干渠、水源地和文化遗产等,生态敏感空间范围内禁止各类污染源进入,同时处理好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