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科学上第二章基础知识

八年级科学上第二章基础知识

第二单元基础知识一、大气层1、大气的重要性A大气层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之一(氧气、二氧化碳等);B大气层的存在使各种复杂的天气变化得以发生(水蒸气成云致雨等);C使得地球表面的温度差比较小;D大气层还阻挡了很大一部分可能对地球生物造成危害的紫外线辐射和小天体的撞击。

2、大气的温度与分层①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②根据大气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把大气层分成五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其中与人类最密切的是对流层。

③大气的对流运动二、天气和气温1、动物反常行为与天气蛇出洞(蛇洞中空气潮湿稀薄);鸡不进笼(鸡喜干燥,而笼内潮湿);蜻蜓低飞;蚂蚁搬家等都预示着天气的变化。

2、天气①定义: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叫天气。

②天气的组成要素:主要的是气温、气压、风、湿度和降水。

其中气温是最基本的要素。

③区别天气与气候阴转多云冬暖夏凉晴空万里秋高气爽和风细雨终年高温冬雨夏干雷电交加长夏无冬烈日炎炎鹅毛大雪四季如春④天气现象的突出特点:多变。

3、气温①定义:空气的温度叫气温,表示当地空气的冷热程度。

②测量的仪器:温度计;单位:摄氏度(℃)。

③温度计的放置:距地面约1.5米的阴影处来测定气温。

(原因:这个高度空气稳定,并且人类活动都在这一高度,更具有实用价值。

)④观测时间:北京时间的2时、8时、14时、20时。

⑤气温的计算:A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数;B月平均气温:将一个月中每天的平均气温加起来,除以该月天数。

⑥气温的变化A日变化:陆地最高气温:约14时;最低气温:日出前后;日较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B年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4、百叶箱的介绍:A百叶箱的朝向:北方。

原因:防止太阳光的直接辐射。

B百叶箱漆成白色的原因:反射太阳光,使所测温度接近真实温度。

C百叶箱离地面的高度:1.5—2米左右。

原因:既脱离地面温度的影响,又是人类活动的一般范围。

5、常用的气象符号S :沙尘暴三、大气的压强1、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

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而且很大。

2、大气压的大小①测量工具:空盒气压计、水银气压计(水银气压计较精确)。

②常用单位:毫米汞柱(mmHg)、百帕(hPa)。

③单位换算: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76厘米汞柱=1.01×105帕=10.3米水柱④标准大气压:1.01×105帕或760毫米汞柱。

⑤气压的大小跟空气的密度的关系:离地面越高,空气的密度越小,大气压也越小。

3、气体和液体的压强跟流速的关系:气体和液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气体和液体的流速越小,压强越大。

四、大气压与人类生活大气压对天气、人体和液体沸点有很大的影响。

1、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在相同高度上,气压高的区域叫高压区,其中心的空气从上往下运动,天气晴朗、干燥。

气压低的区域叫低压区,其中心的空气从下往上运动,天气阴雨、多云。

(晴天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气压比夏天高。

)2、大气压对人体的影响:心情;高山反应;飞机内增压等。

3、大气压对液体沸点的影响:当气压增大时,液体的沸点会增大。

当气压减小时,液体的沸点会降低。

4、生活用品与大气压:真空压缩保存袋、吸尘器、抽水机等。

五、风1、风的形成:大气由高压区向低压区作水平运动。

2、风的两个基本要素:风向和风速。

①风向:风吹来的方向。

可用风向标来测风向。

北风是从北吹向南的风。

天气观测和预报中常使用的风向表示,如下图所示:8级。

中的小短线叫做“风尾”,每道风尾表示风力2级。

1个风级用半个短线表示,如:北风5级,北风3级。

②风速:是指单位时间内空气流动的距离。

常用单位有:米/秒、千米/时。

风速常用风级表示。

可用风速仪来测风速。

六、为什么会降水1、空气的湿度①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的多少。

空气湿度分为空气绝对湿度和空气相对湿度。

相对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的丰富程度,常用百分比表示。

空气相对湿度与空气水汽含量成正比,与空气温度成反比。

空气湿度一般用相对湿度来表示。

②空气中容纳水汽的能力随气温的升高而增大。

温度越高,空气中所能含有的水汽就越多。

任何时候、任何地方的空气中都含有水汽。

③观测湿度的仪器称为湿度计,干湿球湿度计是最常用的湿度计,其原理是:空气中水汽越多,湿球温度计上的水蒸发就越少,与干球温度计温差就越小。

④用干湿球温度计测量空气相对湿度的方法:先读出干球温度计刻度,再读出湿球温度计刻度,然后计算它们的温度差。

最后通过查相对湿度表,即可得出相对湿度。

2、降水①空气中水汽凝结的条件:(1)空气相对湿度达到100% (2)气温降低到一定程度(3)空气中有微小的灰尘颗粒。

②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固态和液态的水)。

③降水过程:气温下降→水汽凝结→云滴→云滴增大→降水④降水量的测量A降雨量表示一定时间内地面积水的深度。

B测量工具:雨量筒;常用单位:毫米。

七、明天的天气怎么样1、部分表示天气的谚语:早晨云挡坝,三天有雨下。

黑黄云滚翻,冰雹在眼前。

早雨一日晴,晚雨到天明。

今晚花花云,明天晒死人。

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2、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气象观测获取气象数据加工处理气象情报分析判断、得出结论制作天气预报节目3、怎样看卫星云图①在卫星云图上,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

白色的程度越浓,表明云层愈厚,这种云层下面往往下雨的几率就愈大。

②天气符号:在天气预报时,表示风、雨、阴、晴等天气状况的各种符号。

见上图。

4、天气图①等压线:气压相等的地方的连线。

A高气压区: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值高于四周的为高气压区;天气晴朗干燥。

B低气压区: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值低于四周的为低气压区。

天气阴雨潮湿。

②锋A锋是影响天气的重要天气系统,冷暖空气的交界面叫锋面。

B冷锋:向暖气一侧移动的锋,带来降雨、大风、降温天气。

C暖锋:向冷气一侧移动的锋,带来降雨、升温天气。

③冷、暖锋的判别方法冷暖气团相遇时的交界面就是锋面,在剖面图上锋面一般以倾斜线表示。

因冷气团密度大,故无论是何种性质的锋,冷气团总在锋面的下侧,暖气团总在锋面的上侧。

那么如何区分冷锋和暖锋呢?冷锋和暖锋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冷锋、暖锋中的冷暖气团势力强弱不同,所以锋面类型和锋面前进的方向也就不同。

冷锋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如图A)。

在图中冷气团部分一般画有冷气团向前推进的方向箭头,它与暖气团在锋面上被迫抬升的气流运动箭头方向相反。

暖锋是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如图B)。

在图中,暖气团沿锋面爬升的气流方向箭头,与锋面另一侧的冷气团移动的方向是一致的。

由此,可借助于冷气团的箭头方向来判别冷、暖锋。

二、锋面符号不同。

冷锋用线条加(黑)三角表示,三角形标在暖气团一侧,如图C为冷锋符号。

而暖锋用线条加(黑)半圆表示,半圆标在冷气团一侧。

如图D为暖锋符号。

三、锋面坡度(即锋面线与地面的夹角)不一样。

因冷气团移动速度快,因此在冷锋中冷气团推动锋面快速移动,暖气团迅速抬升,因此冷锋坡度大;而暖锋中暖气团缓慢爬升到冷气团之上,推动锋面缓慢移动,故暖锋坡度小。

四、冷锋、暖锋降水的位置和范围大小不同。

冷锋降水主要出现在锋线后及附近,雨区狭窄;而暖锋降水全在锋线前,雨区范围较宽。

五、冷锋、暖锋降水的时间、强度也不一样。

冷锋降水时间短,强度大。

暖锋降水时间长,强度小。

六、冷锋、暖锋过境时和过境后的天气变化情况不同。

冷锋过境时,常常出现阴天、刮风、降雨(雪)、降温等天气现象。

冷锋过境以后,冷气团占据原来暖气团的的位置,气温下降,湿度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而暖锋过境时,云层加厚,遮满天空,常常形成连续性降水(即持续较长时间的不间断降水)。

暖锋过境后,天气在暖气团控制下,气温升高,湿度加大,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以上是冷锋和暖锋的主要区别,锋面系统是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我国的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都与锋面活动有联系,其中以冷锋的影响为主。

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多是由冷锋形成的锋面雨;冬季暴发的寒潮也是冷锋南下时形成的。

冷锋过境时,春季会有沙暴,夏秋会有台风,冬季会有寒潮。

5、常见天气系统,高压、低压、暖锋、冷锋、台风等。

高压系统、低压系统(影响范围较大);冷锋系统、暖锋系统(影响范围较小)。

八、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1、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包括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海陆性质、地形、季风。

①纬度对气候的影响A太阳高度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

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地球上不同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有差异,最大值为90o,即直射。

B太阳辐射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一地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太阳辐射就越强,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就越多,气温就会越高。

C结论:纬度是影响气候的基本要素,纬度低,气温高;纬度高,气温低。

②海陆性质对气候的影响A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所吸收(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单位:焦/(千克·℃),符号为J/(kg·℃),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水的比热:4.2×103焦/(千克·℃),表示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时,需要吸收的热量为4.2×103焦,也表示1千克的水温度降低1℃时将放出4.2×103焦的热量。

比热容的性质:a.水的比热最大;b.不同物质的比热是不同的,所以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质量、升高的温度、吸放热的多少无关;c.不同状态的同一种物质的比热不同,说明比热与物质状态有关;d.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不同。

由于水的比热比砂石、泥土的比热大,陆地和海洋的物理性质不一样,陆地吸热快,放热也快;海洋相反。

因此,沿海地区的气温日较差、年较差比内陆的要小,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近海能受到海洋湿润气流影响的地方降水就多,远离海洋的内陆降水就少,近海受不到海风吹拂的地区降水也少。

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③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在对流层,地面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约6℃。

迎风坡比背风坡易形成地形雨。

④季风对气候的影响季风是在不同的季节里风向相反或近于相反的风。

季风区:夏季风能到达的地区。

世界上季风区域很广,以亚洲季风最盛行。

我国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

季风对我国的气候影响最大。

九、中国东部的季风和西部的干旱气候1、我国气候类型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高山气候。

其中季风性气候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度季风气候。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冈底斯山2、我国季风气候的主要特点冬季气温低,降水少(气候干燥) ;夏季气温高,降水多(气候湿润),雨热同期,全年降水比较丰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