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学》习题与答案——第17章激励

《管理学》习题与答案——第17章激励

第十七章激励一.教学要点K解释激励过程。

2>卢因的力场理论的基本内容。

3s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

4.需要的性质。

5.弗鲁姆的期望理论的基本内容。

6、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的基本内容。

7、斯金纳的强化理论的基本内容。

8s波特和劳勒的综合激励模型的基本内容。

9、四种激励方法的基本内涵。

10.关键名词:激励.力场理论、需要层次理论、需要、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强化理论.正强化、负强化、二习题(一)填充题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管理的激励职能就是研究如何根据规律性来提高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是产生激励的起点,进而导致某种行为。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所谓效价是指个人对达到某种预期效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或某种预期成果可能给行为者个人带来的____________ O4•根据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激励力=某一行动结果的____________ X _____________ 。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库尔特•卢因(Kurt LEwin)把人看作是在一个力场上活动的,力场内并存着 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 ,人的行为便是场内诸力作用的产物。

6•美国心理学家 ___________ 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

7.马斯洛将需要划分为五级: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____ .8•尊重的需要可以分为两类,即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o9.安全的需要可以分为两小类,即_______ 的安全的需要和对_______ 的安全的需要。

10.需要具有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____ 的特征。

11•需要的可变性是指需要的____________ 、从而需要的_________ 可以改变的。

12.期望理论的基础是____________ ,它认为每一员工都在寻求获得最大的__________ 。

13.期望理论的核心__________________ o14.期望理论的员工判断标准是员工个人的_________ ,而与实际情况不相关。

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于1960年代首先提出的,也称为社会比较理论。

16.公平理论认为人们将通过两个方面的比较来判断其所获报酬的公平性,即_______ 比较和__________ 比较。

17.强化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_______________ 的函数。

1&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以分成两大类: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19.波特和劳勒的激励模式指出,个人是否努力以及努力的程度不仅取决于,还受到个人觉察出来的__ 和受到奖励的___________________ 的影响。

(二)选择题1.提出力场理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

A. 马斯洛B.卢因C.弗鲁姆2. 提出公平理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

A. 马斯洛 B •卢因 C ・弗鲁姆3. 提出期望理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oA. 马斯洛 B •卢因 C.弗鲁姆4. 激励理论主要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 oA. 力场理论B.需要层次理论C.权变理论 5. 处于需要最高层次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生理的需要B.安全的需要C.感情的需要D.尊垂的需要E.自我实现的需要6. 期望理论认为,人们对工作的态度取决于对下述 ___________________ 三种联系的判 断。

A. 努力一绩效B.努力一奖赏C.奖赏一个人目标D.绩效一奖赏E.绩效一 个人目标7. 下列关于强化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 。

A. 强化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首先提出的。

B. 所谓正强化就是惩罚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使这些行为削弱直至消失。

C •连续的、固定的正强化能够使每一次强化都起到较大的效果。

D.实施负强化,应以连续负强化为主。

&为了激发员工内在的积极性.一项工作最好授予哪类人 __________________ oA. 能力远远高于任务要求的人B. 能力远远低于要求的人C. 能力略高于任务要求的人D •能力略低于任务要求的人9. A 、B 两人都是同一个企业的职工,两人横向比较结果是Q/IQQ/5则B 可能的表现是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 OA. 要求增加报酬B. 自动减少投入以达到心理上的平衡C. 离职D. 没有任何改变E. 更加努力10. 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决定于 ___________________ oA. 需求层次B.激励程度C.精神状态D.主导需求11 •高级工程师老王在一家研究所工作,该所拥有一流的研究设备,根据双因素理论, 你认为下列哪一种措施最能对老王的工作起到激励作用A. 调整设计工作流程,使老王可以完成完整的产品设计而不是总重复做局部的设计B. 调整工资水平和福利措施C. 给老王配备性能更为先进的个人电脑D. 以上各条都起不到激励作用12・从期望理论中,我们得到的最重要的启示是A. 目标效价的高低是激励是否有效的关键B. 期望概率的高低是激励是否有效的关键C •存在着负效价,应引起领导者注意D. 应把目标效价和期望概率进行优化组合13. 企业中,常常见到员工之间在贡献和报酬上会相互参照攀比,你认为员工最可能 将那一类人作为自己的攀比对象A. 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D.亚当斯 D.亚当斯 D.亚当斯 D.公平理论E.期望理B.员工们的顶头上司C.企业中其他部门的领导D•与自己处于相近层次的人14.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可得如下结论A.对于具体的个人来说,其行为主要受主导需求的影响B.越是低层次的需要,其对于人们行为所能产生的影响也越大C•任何人都有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而且各层次的需求程度相等D•层次越高的需要,其对于人们行为产生的影响也越大15.某企业对生产车间的工作条件进行了改善,这是为了更好地满足职工的A.生理的需要B.安全的需要C.感情的需要D.尊重的需要E.自我实现的需要16.某企业规定,员工上班迟到一次,扣发当月50%的奖金,自此规定出台之后,员工迟到现象基本消除,这是哪一种强化方_______________ 。

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忽视17.中国企业引入奖金机制的目的是发挥奖金的激励作用,但到目前,许多企业的奖金已经成为工资的一部分,奖金变成了保健因素。

这说明:____________ OA.双因素理论在中国不怎么适用B.保健和激励因素的具体内容在不同国家是不一样的C.防止激励因素向保健因素转化是管理者的重要责任D.将奖金设计成为激励因素本身就是错误的1&公司好几个青年大学生在讨论明年报考MBA的事情。

大家最关心的是英语考试的难度,据说明年将会有很大提高。

请根据激励理论中的期望理论,判断以下四人中谁向公司提出报考的可能性最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A•小郑大学学的是日语,两年前来公司后,才开始跟着电视台初级班业余学了些英语B.小齐英语不错,本科就学管理但他妻子年底就要分娩,家中又无老人可依靠C.小吴被公认为"高材生",英语棒,数学强,知识面广,渴望深造,又无家庭负担D.小冯素来冷静多思,不做没把握的事。

她自信MBA联考每门过关绝对没问题,但认为公司里想报考的人太多,领导最多只能批准1人,而自己与领导关系平平,肯定没希望获得领导批准19. 一位父亲为了鼓励小孩用功学习,向小孩提出:如果在下学期每门功课都考试95 分以上,就给物质奖励•在下述什么情况下.小孩会受到激励而用功学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A.平时成绩较好,有可能各门功课都考95分以上B.奖励的东西是小孩最想要的C.父亲说话向来都是算数的D.上述三种惜况且时存在(三)简答题1.简述卢因的力场理论。

2.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3.人类需要有何特征4.简要说明期望理论的主要内容。

5.简要说明公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6.简述强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7•领导者根据激励理论处理激励实务时,有哪些方法&在对员工进行激励的时候,要注意那几点9•如何进行有效的批评(四)问答题1•说明激励的过程及动因。

2.解释波特和劳勒的激励模式。

3.试以实例说明,如何运用好工作激励、成果激励和培训教育激励这三种常用的激励方法三、习题答案(一)填充题1•积极性;2•未得到满足的需要;3•偏爱程度,满足程度;4.效价,期望值;5.驱动力,遏制力;6•马斯洛7•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感情的需要,尊重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8•自尊,受别人尊重;9•现在,未来;10•多样性,层次性,潜在性,可变性;11.迫切性,层次结构;12•自我利益,自我满足;13•双向期望;14•知觉;15•公平理论16•横向,纵向;17•其所获刺激;正强化,负强化;19•奖励的价值,努力,概率;(二)选择题(三)简答题1.库尔特•卢因(Kurt LEwin)把人看作是在一个力场上活动的,力场内并存着驱动力和遏制力,人的行为便是场内诸力作用的产物。

领导者对在“力场”中活动的职工行为的引导,就是要借助各种激励方式,减少遏制力,增强驱动力,提高职工的工作效果,从而改善企业经营的效率。

2.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有两个基本论点。

⑴人是有需要的动物,其需要取决于它已经得到了什么,还缺少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

换言之,己经得到满足的需要不再能起激励作用。

⑵人的需要都有轻重层次,某一层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层需要才出现。

3.⑴需要的多样性。

人类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

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可有多种不同的需要;即使在同一时期,也可存在着好几种程度不同、作用不同的需要。

⑵需要的层次性。

马斯洛认为,支配人们行为的需要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当低一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就会产生高一级的需要。

⑶需要的潜在性。

需要的潜在性是决定需要是否迫切的原因之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