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材料课程标准编订:刘宇哲审核:汽车与物流学院二〇一四年十月目录一、课程基本信息 (1)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1)1.课程性质 (1)2.课程任务 (1)三、课程目标 (2)1.知识目标(编号Ai) (2)2.能力目标(编号Bi) (2)3.素质目标(编号Ci) (3)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3)五、教学基本条件 (4)1.师资要求 (4)2.仪器设备要求 (4)3.实验实训场所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课程实施建议 (4)1.课程模式建议 (4)2.教学建议 (5)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5)4.其它 (5)七、考核与评价 (5)1.理论考核................................................................................................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实践考核................................................................................................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课程教学资源 (5)1.教材 (5)2.参考书 (6)3.课程特色及其他 (6)二、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汽车材料》课程是汽车保险专业进行岗位能力培养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该课程设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通过对汽车行业保险理赔岗位的职责进行分析,提炼出7个典型工作任务,并结合汽车服务人才的职业发展规律和要求,设计了10个学习情境,通过案例研究、项目教学、知识迁移、计划演练、角色扮演、引导课文等教学方法,以及独立学习、小组学习、双人工作等教学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的汽车定损实践能力。
本课程的独特创新之处在于实训内容。
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之中引入了学生课后实训的内容。
旨在学习本课程的同时,通过进行有针对性的仿真实训内容,从而达到加强学生的实操能力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本课程通过紧密结合汽车产业发展现状,把汽车材料的运用和发展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做好汽车事故现场勘查的铺垫。
通过汽车材料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以及对汽车事故的剖析和研究更进一步掌握理论并且加以应用。
提高学生的评估水平,又加强对汽车定损评估工作的实际操作能力。
理论和实战两者齐头并进,双管齐下,完善对汽车事故定损人才的综合性、立体式培养模式。
2.课程任务《汽车材料》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在学习汽车材料以及使用知识的基础上,根据高职院校特点,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以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从而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良好的沟通与表达能力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应变能力,锻炼学生通过自学方式改善工作思路与方法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创业意识和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综合素质,并能取得汽车营销和二手车评估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致力于为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培养,既懂汽车基本使用性能、又懂汽车销售技巧、更懂汽车定损评估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编号Ai)A1熟悉汽车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A2了解汽车用金属材料的特性、分类及应用。
A3能正确识别汽车上使用的有色金属及合金件;A4了解汽车用非金属材料的特性、分类及应用。
A5掌握汽车用燃料、润滑材料及工作液的使用性能;会正确选用合理选用。
A6熟悉汽车用燃料、润滑材料及工作液的相关知识,能根据故障现象判断有关燃料、润滑材料及工作液方面的故障。
A7掌握各种燃料、润滑材料及工作液的使用注意事项。
A8了解各种汽车新能源特点和发展前景。
A9掌握更换常见油液、润滑材料及工作液的方法和步骤。
2.能力目标(编号Bi)B1熟悉汽车使用的碳钢件、合金钢件及铸铁的识别;了解碳钢、合金钢及铸铁的性能;了解碳钢、合金钢、铸铁的和牌号;了解碳钢、合金钢、铸铁的应用。
B2了解常见有色金属及合金的性能;了解铝、铜及轴承合金的牌号及应用。
B3了解汽车橡胶件的选择和鉴别。
了解车用橡胶的品种及性能特点。
掌握轮胎的结构和类型。
B4了解汽车上的塑料件的选配和鉴别。
了解汽车上的玻璃件的选配和识别。
了解汽车玻璃性能及主要用途。
了解塑料的性能及主要用途。
B5了解汽车上摩擦材料、复合材料和陶瓷材料的性能特点及合理使用。
了解汽车用胶粘剂的正确选择和使用。
B6掌握汽油的使用性能,了解其评价指标。
掌握车用汽油的牌号、规格及使用注意事项,了解汽油油气的控制与回收。
掌握柴油的使用性能,了解其评价指标。
掌握车用柴油的牌号、规格及使用注意事项。
B7熟悉各种代用能源的基本知识,了解未来汽车燃料发展的方向。
掌握常见代用燃料的特点、现状与前景。
了解正在研究的其他代用燃料。
B8掌握发动机油的正确选用,了解发动机油的相关知识。
了解发动机油的牌号规格及回收利用。
掌握发动机油选择与使用注意事项。
B9了解齿轮油的相关知识、分类及规格。
掌握齿轮油的选用、更换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B10了解润滑脂的使用性能指标及分类。
了解润滑规格在汽车上的使用。
掌握润滑脂的选择及更换。
B11掌握防冻液的使用性能及要求。
了解防冻液的种类、规格及检测方法掌握防冻液的正确选择和使用。
B12掌握汽车制动液的相关知识。
了解汽车制动液的品种、牌号及鉴别方法。
掌握制动液的正确选择和更换方法。
3.素质目标(编号Ci)在进行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的同时,结合课程内容与企业实际逐步使学生树立:C1责任意识C2效率意识C3服务意识C4安全意识C5环保意识C6团队合作精神C7成本意识C8吃苦耐劳的精神C9终身学习意识及旺盛的学习的热情C10爱岗敬业等良好的职业道德C11坚定的自信心和强烈的成功欲望C12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C13有创新精神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五、教学基本条件1.师资要求主讲教师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职业素质:(1)汽车类专业硕士及以上学历,具备高校教师资格证;(2)爱岗敬业、治学严谨;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有良好的执教能力,同时师德高尚;(3)主讲教师要与汽车技术服务企业紧密联系,参与校企合作或相关专业技术服务项目,并积极到汽车销售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2.仪器设备要求本课程需要多媒体教学过程,所以学要一台投影仪和电脑一台。
六、课程实施建议1.课程模式建议《汽车材料》是一门偏重于理论的课程,学生学习过程中必须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的理论应用于汽车定损评估工作的实际。
因此,应该把课堂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结合起来,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以,鼓励学生通过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提升识别汽车材料的综合应用能力,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
因此,本课程应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2.教学建议《汽车材料》课程的重点设计理念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与汽车企业专家联合开发课程,按照汽车保险岗位职责的描述,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
然后把典型工作任务转换成典型学习任务,教师用教学语言描述出来,进行课堂教学。
充分体现该课程的实践性、职业性和开放性的综合要求。
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本课程应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组织形式应多样化,尽量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以及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丰富教学内容,满足学生通过现代信息技术随时、随地自主学习的需要。
4.其它(1)根据企业和汽车行业的发展,在平时授课中应介绍一些有关的新知识、新技术,让学生及时了解最新的科技动态。
(2)在教师队伍方面,应注意不断提高教学队伍的素质。
要求教师具有双师型素质或研究生学历,其所学专业材料和汽车相关专业。
还应考虑采用学术会议、进修和学习等形式,保证教师有一定的进修学习时间和到企业实习、学习的机会。
七、考核与评价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侧重于理论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对汽车金属材料基本内容的掌握和理解。
理论考核采取闭卷答题的形式,占课程总成绩的6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在学期末进行。
八、课程教学资源1.教材在选用教材的过程中尽可能选用“十二五”规划教材、获奖优秀教材。
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
教材使用一段时间以后,应该及时对使用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思考一下教材的使用是否达到了预先制订的教学目标、是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应该在哪些方面做进一步改进。
2.参考书(1)《汽车材料》熊建武等主编,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2014年3月(2)《汽车材料与金属加工》赵永强主编,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2年3.课程特色及其他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汽车材料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学中,为了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开拓教和学的渠道,更新教和学的方式,增强教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应该积极利用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多媒体光盘资料、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报刊杂志等基本的和常规的教学设施,尽可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