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ppt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休克的定义、分类、临床表现及护 理措施。
2、掌握中心静脉压监测的临床意义。 3、熟悉休克时微循环的变化。 4、了解失血性休克的病因、病理生理及辅
助检查。
第一节 概 述
[定义]休克(shock) 机体在多种病因侵袭 下引起的以有效循环血容量骤减、全身组 织器官灌注不足、机体缺氧,细胞代谢紊 乱和功能受损为共同特点的病理生理改变 的综合征。
根据休克的发病过程,将休克分为休克代偿期和休克抑制期
1、休克代偿期 中枢N兴奋性↑、交感N活动↑: 此期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交感-肾上腺轴兴奋,临床表现为
神志清醒,精神紧张,兴奋或烦躁不安,口渴,面色苍白,手 足湿冷,心率和呼吸增快,尿量正常或减少(<30ml / h)舒 张压可升高,脉压差减少<(30mmHg) 。 2、休克抑制期 神经精神:神情淡漠,反应迟钝,皮肤发绀,意识模糊或昏迷 花斑纹、四肢厥冷、 出 冷 汗。
能障碍或衰竭
肺:肺微循环栓塞→肺水肿、局部肺不张, 严重时ARDS。
肾:肾血流量↓→水钠潴留,尿量↓,急性肾 衰
心:冠状A血流↓→缺血、酸中毒→心肌受 损
脑:脑灌注压、血流量↓→脑缺氧 胃肠道:胃肠道粘膜缺血、缺氧床表现】
【病因及发病机制】
失血性休克病因:大出血。如大血管破裂, 消化道溃疡出血,宫外孕出血,手术创面广泛 渗血或手术所致大血管器官损伤等
当出血量超过全身总血量的20%时,即可发 生休克。
临床表现同休克
【辅助检查】
1、周围血检查 2、动脉血气分析 有助于了解有无酸碱平
衡失调。因过度换气,注意二氧化碳分压 的改变。
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多系统器官衰竭(MSOF )
有效循环血量: 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心血管系统 进行循环的血量。 维持有效循环血量的因素: 充足的血容量 有效的心博出量 适宜的周围血管张力
【病因与分类】
休克的分类:低血容量性、感染性、心源性、 神经性和过敏性休克五类。
2、休克期:微循环淤血,称微循环淤滞或 淤血性缺氧期。
3、休克晚期:微循环衰竭,微循环衰竭期 或难治期。
1、微循环收缩期 有效循环血量锐减时→ 血压下降→心跳↑、心排出量↑。
2、微循环扩张期 大量乳酸堆积,血液滞 留→ 血浆外渗,血液浓缩→ 心排出量↓,
心脑灌注不足,休克加重。
3、微循环衰竭期 血液浓缩,粘稠度↑, 在酸性环境中处高凝状态,红细胞、血小 板易凝集形成微血栓,甚至DIC。
脉搏细速、呼吸浅促、血压下降,收缩压(80mmHg) ↓, 尿少/无尿(<17ml / h) DIC:皮肤粘膜出现瘀斑 或 消化道出血 ARDS: (呼吸窘迫综合征)进行性呼吸困难 , 咳粉红色痰 .
【处理原则】
去除病因,迅速恢复有效循环血量,纠正微循 环障碍,增强心肌功能,恢复人体正常代谢。
1、一般紧急措施 立即控制创伤所致的大出血
急救:动脉—指压法、止血带止血法 静脉—压迫伤口、抬高受伤部位
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采取休克体位——头及躯干抬高20-30°,下
肢抬高15-20°。 及早建立静脉通路
其他:注意保暖,尽量减少搬动。
休克卧位
2、补充血容量——快速
3、积极处理原发病
7、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反映静脉、 左心房和右心室压力。
【处理原则】
1、补充血容量,处理原发病 扩容:等渗盐水或平衡液1000-2000mL,根据观 察情况,决定补充鲜血或浓缩红细胞
2、止血 首先非手术止血,必要时实施手术止血 【护理评估】
1、健康史 2、身体状况
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血量 增加线粒体功能
促进糖异声生,减轻酸中毒 大剂量静脉滴注,一次滴完,只用1-2次
第二节 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护理
[定义] 主要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短时间内 大量出血,使有效循环血量降低所致。失 血性休克在外科休克中很常见。
失血量 <总血量20%-早期休克 >总血量20%-典型休克
细胞缺氧缺能量→细胞器受损,释放大量 水解酶→细胞自溶,组织损伤→多器官功 能受损。
(二)代谢变化 无氧代谢→代酸 肝糖原、肌糖原分解血糖 蛋白质分解加速→肌酐、尿酸↑ 能量代谢障碍 细胞代谢紊乱、受损
(三)内脏器官的继发性损害 休克病人死亡的主要因素:多系统器官功
4、纠正酸碱平衡失调:5%NaHCO3
5、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血管收缩剂 去甲肾、间羟胺、多巴胺
血管扩张剂 酚妥拉明
强心剂
西地兰
6、处理DIC,改善微循环
早期:立即用肝素
晚期:氨甲苯酸、阿司匹林、小分子右旋
7、皮质激素和其他药物的应用
扩张血管,改山善微循环 防止细胞内酶体破坏
3、动脉血乳酸盐测定 反映细胞缺氧程度。 正常值1.0-1.5mmol/L
4、血浆电解质测定 E4A
5、DIC的监测 血小板低于80×109/L纤维 蛋白原少于1.5g/L,凝血酶原时间较正常延 长3秒以上时应考虑有DIC。
6、中心静脉压(CVP) 代表右心房或者胸 腔段静脉内的压力,其变化可反应血容量 和右心功能。正常值5-12cmH2O
低血容量性休克包括创伤性和失血性休克 两类。
低血容量性和感染性休克在外科休克中最 为常见。
【病理生理】 各种休克共同的病生基础:
共同点:有效循环血量锐减——
组织灌注不足→
1. 微循环的变化
痉挛期→扩张期→衰竭期(DIC
(一)微循环的变化
1、休克早期:微循环缺血,称微循环痉挛 期或缺血缺氧期。
⑴意识和表情
⑵皮肤色泽及温度
⑶血压与脉压
⑷脉搏:休克指数=脉率/收缩压(mmHg) 指数为0.5表示无休克;>1.0~0.5表示有休
克;>2.0为严重休克。
⑸呼吸:呼吸增至30次/分以上或8次/分以下 表示病情危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