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章 典型光学系统

第七章 典型光学系统


ϕ ×Γ = ε
五、眼睛的对准精度
对准形式 对准和分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分辨是指 眼睛能区分开两个点或点线之间的线距离 或角距离的能力。而对准是指在垂直于视 轴方向上的重合或置中过程。对准误差
六、眼睛的景深
当眼睛调焦在某一对准平面时,眼睛不必 调节能同时看清对准平面前和后某一距离 的物体,称作眼睛的景深。 远景和近景到人眼的距离
' '
7.3 显微镜系统
一、显微镜的视觉放大率 1.成像与光束限制:
显微镜原F
2.视觉放大率 tgω ' (250mm)∆ Γ= =− = βΓe ' ' tgω f0 fe 若把显微镜看作一个组合系统,其组合焦距 f ' = − f 0' f e' / ∆,则Γ = 250 / f ' 为 显微镜设计中的规定参数: 共轭距:显微镜物镜从物平面到像平面的距离。 机械筒长:把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取下后,所 剩的镜筒长度。(我国规定为160mm)
常用的物镜倍率: 常用的目镜倍率: 二、显微镜的线视场 500tgω ' 500tgω ' (1)公式 2 y = =
βΓe
Γ
线视场与视觉放大率的关系:显微镜的视觉 放大率越大,其在线空间的线视场越小 三、显微镜的出瞳直径 显微镜的数值孔径NA=nsinu 显微镜的出瞳孔径D'=500NA/Γ
四、显微镜的分辨率和有效放大率 1.显微镜的分辨率 以能分辨的物方两点间最短距离σ来描 述 瑞利判断公式 道威判断公式 两者关系:瑞利标准比较保守,通常 以道威判断给出的分辨率值作为目视 衍射分辨率,或称理想分辨率。
'
tg ω = h / P , tg ω = ( h + a ) / P
因放大镜用于观察近距离小物体,故放大镜的 视场通常用物方线视场2y表示,如图7-10。
当物面放在放大镜前焦平面上时,像平面 在无限远,则线视场为(50%渐晕)
2 y = 2 f tan ω , 500h 2y = mm ' Γ0 P
7.4 望远镜系统
一、望远镜的结构及参数
1.视觉放大率
f tgω ' 1 Γ= = γ , Γ = − = − D D' , Γ = tgω f β
' 0 ' e
视觉放大率:与物体的位置无关 出瞳大小:4mm左右 出瞳距:10mm左右 2.其它形式的望远系统: 加入棱镜转像系统的军用望远镜: 伽利略望远镜:
人眼两瞳孔间的平均距离b=62mm,则 立体视觉半径
Lmax = b / ∆θ min = 62 × 206265 / 10 ≈ 1200
''
立体视觉阈
∆Lmin = 8 ×10 L (m)
2 −4
通过双目光学系统来增大基线b或增大 体视锐度△θmin,则可以增大体视半径 和减少立体视觉误差。
7.2 放大镜
P= 1
PD p D p + Pε
, P2 =
PD p D p − Pε
2
远、近景深分别为 Pε Pε ∆1 = P − P = , ∆ 2 = P2 − P = 1 D p + Pε D p − Pε
2
若眼睛调节在无限远,P=∞,则远、近 景距离为
P ∞ = + Dp / ε 1 P2 ∞ = − D p / ε
二、分辨率等
变焦物镜
7.7、投影系统
7.8 现代光学系统
激光光学系统 傅立叶变换光学系统 扫描光学系统 光纤光学系统
7.9 光学系统的外形尺寸计算
一、转像系统和场景 1.转像系统的作用和实现方法 转像系统分为棱镜式转像系统和透镜 式转像系统。 应用双透镜转像系统能大大改善整个 系统的像差校正。
人眼观察时,一般把物体放 在明视距离上,D=250mm
则: ω = y D tan
f −l D Γ= ' '× ' P −l f
' '
放大镜视角放大 率不是常数,取 决于观察条件P' 和l'
下面两种特殊情况是非常重要的: 1)当眼睛调焦在无限远,即l'=∞时,物 体在放大镜的前焦点上。
Γ0 = D
f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250
f
'
2)正常视力的眼睛一般把物象调焦在明 视距离D,则
P − D 250 P P − l = D, Γ = 1 − = ' +1− ' ' f f f
' ' ' '
3)若眼睛紧靠着放大镜,即P'≈0,则
250 Γ = ' +1 f
单透镜不能校正像差,倍率较大的放大 镜由组合透镜组成。若放大镜的物是前 面光学系统所成的像,则把这种放大镜 称作目镜。
2.场镜 在具有转像系统的光学系统中,为了使 通过物镜后的轴外斜光束折向转像系统 以减少转像系统的横向尺寸,在物镜的 像平面和转像系统的物平面处往往加入 一块透镜,此透镜称为场镜。
作业
1,2,7 一学生配戴500度的近视眼镜,求其近视眼 镜的焦距,以及学生裸眼所能看清的最远 距离? 显微镜的物镜焦距为10mm,目镜距离为 30mm,两镜间距为200mm,求该显微镜 的视角放大率? 摄影物镜的三个重要参数是什么?它们分 别决定系统的什么性质?
三、常用目镜形式:惠更斯目镜;冉斯登目 镜及其他类型的目镜
7.6 摄影系统
一、视场 1.影响因素:焦距、接收器尺寸 2.像的大小与焦距的关系 常用摄影系统介绍 当接收器尺寸一定时,物镜的焦距越短, 则其视场角越大;焦距越长,视场角越小。 相应的称为广角物镜和远摄物镜。 普通相机标准镜头焦距为50mm
二、望远镜系统的分辨率及工作放大率
a 0.61λ 1.望远系统的分辨率:ϕ = ' = ' ' ' f 0 n sin u f 0 按瑞利判断:ϕ = 140 / D
''
按道威判断:ϕ = 120 / D
''
即入射光瞳直接D越大,极限分辨率越高。 2.视觉放大率和分辨率的关系
ϕΓ = 60 , Γ = 60 / ϕ = D / 2.3
四、眼睛的分辨率 视网膜上的最小鉴别距离至少等于两个视 神经细胞的直径,即0.006mm。 眼睛能够分辨的最靠近两相邻点的能力称 为眼睛的分辨能力。 物体对人眼的张角称作视角,人眼能分辨 的物点间最小视角称作视角鉴别率ε 0.006 tgε = × 206265'' f' 设计目视光学仪器应注意的问题
六、显微镜的照明方法 1)透射光亮视场照明 2)反射光亮视场照明 3)透射光暗视场照明 4)反射光暗视场照明 生物显微镜多为透明标本,常用透射光亮视 场照明。其照明方式又分两种, 即临界照明和科勒照明。 七、显微镜的物镜 1.基本参数β,NA;2.较像差的考虑:小视 场,大孔径;3.几种典型物镜的结构型式
第七章 典型光学 系统
南京林业大学
2009-8-3
一、眼睛及其光学系统 (一)眼睛的结构
(二)眼睛的调节及校正
眼睛的调节能力度量: 1 1 = r , = P远点和近点的发散度 lr lp (或会聚度),单位为屈光度(D) D)
− 1 1 − = R−P = A lr l p
在阅读时,或眼睛通过目视光学仪器观测物 像时,为了工作舒适,习惯上把物或像置于 明视距离处。
近视眼
远视眼
通常用R表示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程度,称作视 度,单位为折射度,一般一折射度称作100度。
校正像散
当眼睛的折光系统各个部位的折光能力不一 致时,使得从被观察物体不同方向射来的光 线不能同时清晰成像在视网膜上,称作散光 眼。 对近视散光眼和远视散光眼分别用凹柱面透 镜和凸柱面透镜校正。
三、眼睛——辐射接收器 眼睛的适应能力(动态范围): 适应分为明适应和暗适应。 当由暗处进入亮处时,瞳孔自动缩小; 反之,瞳孔自动增大。 适应要有个过程,最长可达30min。
二、光束限制和线视场
放大镜与眼睛组合构成目视光学系统。眼瞳 是孔径光阑,又是出瞳。放大镜框是视场光 阑,又是出、入射窗,同时放大镜本身又是 渐晕光阑。图7-9
当渐晕系数 K = 100 %, 50 %, 0时, 像方视场角分别为
' ' ' 2
tg ω = ( h − a ) / P
' 1 ' '
七、双目立体视觉
单眼观察空间物体是不能产生立体视觉的。 当用双目观察物体时,同一物体在左右两眼 中分别产生一个像,这两个像在视网膜上的 分布只有适合几何上某些条件时才可以产生 单一视觉。
不同距离的物体对应不同的视角差,其 差异△θ称为“立体视差”,简称视差 。 △θ视差大,人眼感觉两物体的纵向深 度大; △θ视差小,人眼感觉两物体的纵向深 度小。 △θmin称为视角锐度;大约为10'',经训 练可达5''至3''。 图7-7不同距离的物体对应的视角差。
2.有效放大率: 原则:眼睛容易分辨的角距离为2'~4' 公式:500NA≤Γ≤1000NA 五、显微镜的景深 定义:人眼通过显微镜调焦在某一平面(对 准平面)上时,在对准平面前和后一定范围 内物体也能清晰成像,能清晰成像的远、近 物平面之间的距离称作显微镜的景深。
250nε 2 ∆1 = ΓNA
'' ''
三、望远镜的视场
3.有效放大率:满足分辨率要求的最小视觉 分辨率 4.工作放大率:Γ = D 5.瞄准误差:(对仪器的精度要求) 使用压线瞄准, 使用双压线或叉线瞄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