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制订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解读概览

《关于制订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解读概览


2
序号
条目
1999 版
2009 版
2018 版
解读 与心理健康的同等 重要性。
掌握所从事工程 领域的坚实的基 础理论和宽广的 专业知识
掌握所从事领域 的基础理论
掌握所从事行业 领域坚实的基础 理论和宽广的专 业知识
首次提出了 “行业 领域”的表述。 坚持了基础理论 的坚实性和专业 知识的宽广性这 一基本要求。 将先进技术方法和 手段方面的要求, 融入“在行业领域 的某一方向具有独 立担负工程规划、 工程设计、工程实 施、工程研究、工 程开发、工程管理 等专门技术工作的 能力”的表述中。
《关于制订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解读概览
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 二〇一八年五月


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培养目标、规模、模式 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发展和变化。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关于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德智体美 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和国家关于服务创新驱动和“中国制造 2025”等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均对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 《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 改革的意见》 、 《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 等重要文件, 对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做出了新规定。 现行的《关于制订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 《关于制订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分别制订于 1999 年和 2009 年,许多内容和要求与新形势下工程人才培养需求存在明显的不适应。 根据教育部关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总体部署,以及全国工程专业学 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2016 年工作会议精神和要求,教指 委启动了 《关于制订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以下简称 《指 导意见》 )的制订工作。 由于时值工程专业学位类别调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发布《关于对 工程专业学位类别进行调整的通知》后, 《指导意见》又补充了类别调整的相关内 容,形成《关于制订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以下简称 《工程类指导意见》 ) ,经教指委 2018 年工作会议审议通过。 为配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转发 《工程类指导意见》 , 并便于各培养单位 了解 1999 版、2009 版和《工程类指导意见》的内容变化,教指委秘书处特编写 本解读概览以供参考。
3
培养定位 与目标的 具体要求
较好地掌握马克 思主义、毛泽东 思想和邓小平理 论,拥护党的基 本路线和方针、 政策 热爱祖国,遵纪 守法
拥护党的基本路 线和方针政策
拥护中国共产党 的领导
热爱祖国,遵纪 守法
热爱祖国,遵纪守 法
要求所培养的研究 生爱国与守法这一 基本要求一直体现 在历次的指导意见 中。 首次强调了 “社会 责任感” ,并将社 会责任感提到了 “服务国家和人 民”这一高度上。 “良好的职业道 德和创业精神” 一直体现在历次 的指导意见中, 针 对大量的非在职 生源, 强调了创业 精神的培养。 强调了对所培养的 研究生的学术规范 与工作作风要求。 “积极为我国经济 建设和社会发展服 务”这一条,已经 在“培养目标”中 有更准确的体现。
2
培养定位 及目标
工程硕士专业学 位是与工程领域 任职资格相联系 的专业性学位 侧重于工程应 用,主要是为工 矿企业和工程建 设部门,特别是 为国有大中型企 业
工程硕士专业学 位是与工程领域 任职资格相联系 的专业性学位
工程类硕士专业 学位是与工程领 域任职资格相联 系的专业学位 强调工程性、实 践性和应用性 培养单位应在满 足国家工程类硕 士专业学位基本 要求的基础上 面向经济社会发 展和行业创新发 展需求 紧密结合自身的 优势与特色,明 晰培养定位,突 出培养特色 更好地服务于工 程类硕士专业学 位研究生的职业 发展需求和社会 多元化的人才需 求
掌握解决工程问 题的先进技术方 法和现代技术手 段
先进技术方法和 手段
熟悉行业领域的 相关规范
1
序号
条目
1999 版 培养应用型、复 合型高层次工程 技术和工程管理 人才
2009 版 培养应用型、复 合式高层次工程 技术和工程管理 人才
2018 版 培养应用型、复合 型高层次工程技 术和工程管理人 才
解读 “培养应用型、复 合型高层次工程技 术和工程管理人 才”的人才培养定 位一直体现在历次 的指导意见中。 高度凝练了对所培 养的研究生的政治 思想要求。
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 二〇一八年五月
《关于制订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解读概览
序号 1 条目 适用范围 1999 版 在职攻读工程硕 士专业学位研究 生 2009 版 全日制工程硕士 专业学位研究生 2018 版 全日制、非全日制 工程类硕士专业 学位研究生 解读 首次对全日制和 非全日制培养方 案指导性意见进 行了统筹制订。 首次提出 “工程类 硕士专业学位研 究生”的表述。 与职业资格相联系 的这一属性一直体 现在历次的指导意 见中。 首次明确了应用 型、 复合型高层次 工程技术和工程 管理人才的内涵。 明确了培养方案 与学位基本要求 之间的关系, 首次 强调了要依据学 位基本要求来制 订培养方案。 与 1999 版明确具 体的服务部门和 对象相比, 首次突 出了人才培养适 用面的宽广性。 首次突出了院校 要根据自身优势 和特色明确自主 办学的方向和措 施。 首次强调了要处 理好了学生的职 业发展需求与社 会的多元化的人 才需求之间的关 系。
具有良好的职业 道德和创业精神
具有良好的职业 道德和敬业精神
具有服务国家和 人民的高度社会 责任感、良好的职 业道德和创态度和工作作风 积极为我国经济 建设和社会发展 服务
科学严谨和求真 务实的学习态度 和工作作风
身心健康
身心健康
针对大量的非在职 生源,强调了所培 养的工程人才身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