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幼师专业中的装饰画教学

浅谈幼师专业中的装饰画教学

浅谈幼师专业中的装饰画教学
幼儿装饰画在幼儿园教育工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了解幼儿装饰画的特点,掌握其造型规律和表现手法,并逐步学会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是每一个幼教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

在幼儿师范教学中提倡装饰画教学,有利于幼师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装饰画,给孩子们一个形式上美丽缤纷的世界,也有利于培养和挖掘孩子们绘画的天性,使他们身心健康快乐、全面地发展。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几点:
一、装饰画的概念
幼儿装饰画是按照形式美的规律和法则,在表现手法上侧重夸张变形,并具有一定装饰效果的绘画,都可以称为装饰画。

幼儿装饰画在这里专指成人画给儿童看的富有装饰性的画。

以幼儿为主要欣赏对象,强调从幼儿审美心理的需要出发,充分运用形式美的规律和法则,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对所要表象的对象进行装饰变化。

让画面天真浪漫、色彩鲜艳充满童趣,真正为幼儿所喜爱。

二、装饰画的特性。

饰绘画的艺术美是一种综合的美,它包含着对材料质感的敏感,对装饰语言的驾驭,对工艺技能的娴熟和最富创意精神的体现,把人类的精神、情感和信念变成了一种可感、可知、可触的物质形象造型。

1.外形轮廓美
强调造型的轮廓和动态美。

形象不求体积而是平面化或浮雕化,所以它不像素描要求形象的边缘表现出立体与深度。

2.色彩单纯美
幼儿装饰画在色彩的表现上不追求条件色微妙复杂的变化,它主要注重物体固有色色块与色块之间的对比调和关系、组合与色调等问题。

3.构图整体美
幼儿装饰画的构图注重画面上下左右面积的经营,不去刻意追求画面的纵深立体效果。

在表现中要做到变化中求平衡,开合中求呼应,整体中求丰满和稳定。

它可运用中国传统绘画总散点透视构图法和“蒙太奇”式的自由组合构图法,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远景与近景、天空与地面、虚景与实景等,按画面需要组合在一起。

形成比现实更理想、更浪漫、更丰富的构成效果。

4.线条统一美
线条是幼儿装饰画最主要的表现手法,线的自由展现就体现了一种美感。

它既可以表现作者自己的感情,是主观与客观的结合产物。

线条的功能有三:即表现构图的分割线,表现物象的造型线,表现画面的韵律和节奏。

因此线条的一致性即线条的统一美。

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如何去做?
1.在教育中培养孩子的创造性
孩子们画画的过程,就是表达自己心灵的过程。

这种伴随着儿童兴味的造型活动,可以培养出锐敏的观察力、对形象的感受力、丰富的构想力、表达的流畅性、思维的独创性、塑造的可变性、再决定与再构成的能力、综合与联系的能力、宏观与微观的调节能力等,这些能力是一切人才所应该具备的。

当教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变得模式化,我们应该主张用儿童一般清洁的眼睛来观察和认识世界,摆脱艺术上的陈规陋习。

因此看来,童心,是幼儿教师最该保留的品质。

引导儿童绘画,不宜模仿别人的作品,即使是写生,也不必画得与大家看的一样。

艺术的创造力,往往由于爱,由于感动。

这也正是装饰绘画的指导思想。

幼儿与装饰画有着与生俱来的联系。

2.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幼儿教师的指导能力
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无限的,它能大大超出我们的估计,所以我们不应该自己的一套模式去限制儿童的想象和创造。

让他们的思维自由驰骋,然而,孩子想心灵就像一张白纸,儿童又是很容易被第一介入的印象所左右,可以说是先入为主,所以将什么观念灌输给儿童,必须三思后行,否则对孩子影响深远。

他们的世界是一个充满幻想的世界,在这个想象的世界里,可以把夜空画成蓝色的,把花朵化成绿色的,想象是创造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想象力就像一根丝线,它能把一颗颗记忆的珍珠串起来,成为五光十色的艺术作品。

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应该最能了解孩子的心理,能够通过欢快途径把孩子的兴趣点及表现的兴奋点的引发出来,在无限的想象空间里展现出一个美妙的装饰天地。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当运用一些教学手段,比如,听故事,听音乐,想象画;音乐是诱发想象力的好助手,以优美的儿歌,引发孩子的绘画想象力;带领孩子走
出校园,走进自然,自然界的事物能够让孩子更直接的触摸真实,在现实的风景中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正验证了这样一句话:“艺术源于生活。

”丰富的生活基础是产生想象的源泉;想象力的锻炼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

正是由于幼儿与装饰绘画之间有着许多相融的东西,所以培养幼师的学生学好装饰绘画,不仅可以利用于幼儿园的环境布置和教、玩具制作上,还孩子们一个纯真美丽的世界,而且能够正确引导幼儿绘画出美丽的图画,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意义十分重大。

四、在装饰画教学过程中的几点感悟
1. 注重“点、线、面”的形式美。

装饰画是一种非常讲究的艺术形式,往往形式美的表现就是它的内容。

所以,装饰画是形态优美、色彩悦目,使人看了轻松愉快的艺术,它是富有生命和情感的。

所以在实际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去细细品味装饰绘画的形式美感,让他们体会到装饰的形式会像内容一样打动人。

而“点、线、面”
则构成了装饰艺术最基本的视觉形式语汇,对形式语言的推敲经营并确立其在作品中的独立价值,就是作品的装饰倾向,装饰最能促使个人风格的形成。

装饰画是一种理想化的艺术形式,在不违背自然真实性的前提下可以大胆地、更多地运用“形式美”的规律和法则,以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强调事物的内在特征,比如猪,长得肥胖笨拙,在夸张其外形特点时,可将它的身子画得更胖、更圆。

在动态选择上,要充分体现它的内在憨笨可爱特征,引导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运用想象能力来改变视点,改变形象外部或内部特征,并进行夸张、提炼而产生新的视觉形象,是一种调动、诱发创造心理的艺术刺激手法,也是装饰画教学中一种求异思维的引导。

2、展现韵律美
装饰画应富有鲜明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装饰画在画面上如何体现节奏感,有赖于对比手法,有赖于变化与统一这一普遍规律,以及条理性与反复性这一艺术的组织法则。

当形、线、色有条理、有规律地重复出现和富有变化地重复排列时,便可获得理想的节奏感效果。

节奏,近乎于“节拍”,它是一种机械的律动美。

装饰艺术如何体现节奏感,
关键要有赖于对比手法,有赖于“多样而统一”这一艺术的普遍规律,以及有赖于条理性与重复性这一基本组织法则,当形、线、色整齐而有条理地在画面中重复出现和富有变化地重复排列时便可获得理想的节奏感效果。

韵律,从广义上讲,是一种和谐美感的规律。

确切地说,在艺术中,它是形象在节奏的节制、推动、强化下所呈现的情调和趋势。

韵律不同于“气韵”或“旋律”,“气韵”包括气息、情趣、神韵、韵味等各种因素,范围要比“韵律”宽广得多。

至于旋律,它只能说是韵律中的一部分,并不是韵律的全部。

为了让学生能理解装饰中的节奏和韵律,在教学中,让学生把“色阶”比做“音阶”,把“色调”比作“音调”,开展“让线条舞蹈”“用色彩歌唱”这样的课题,鼓励学生用线条有节奏地构图,用色彩有意识地搭配。

真正地感受音乐在画面上流淌、线条在画面上舞动,装饰是多么有韵味的世界啊!
3.展现个性美
创新的艺术才会有生命力,学生需要接触多种材料、培养整体环境意识,积极去思考创造,不断创新,这是是幼师专业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

在装饰画教学中,需要进行创造性引导活动,比如加强学生的求知欲、自我表现欲、社会独立感、成就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等。

比如利用废弃的饮料瓶盖来布置教室的环境,指导学生自己制作贺年片,请柬,生日卡片等,用自己的双手传递爱心,联络感情;用就毛线就布片设计制作立体装饰画等等,在生活中搜集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节省资源,变废为宝,为环保出一份力,为世界增添一份美丽,相信世界会越变越美好的。

参考文献:承芹美术练习与辅导高等教育出版社
王中州美术高等教育出版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