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最新第九章-全球变化下的湿地生态系统
最新第九章-全球变化下的湿地生态系统
首批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
♣ 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 ♣ 青海鸟岛自然保护区 ♣ 海南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 ♣ 香港米埔湿地 ♣ 江西鄱阳湖自然保护区 ♣ 湖南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 ♣ 吉林向海自然保护区
第二批被列入的国际重要湿地
• 黑龙江洪河自然保护区 • 黑龙江三江自然保护区 • 黑龙江兴凯湖自然保护区 • 内蒙古达赉湖自然保护区 • 内蒙鄂尔多斯自然保护区 • 大连斑海豹保护区 • 江苏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
• 因此,湿地的保护需要相邻国家的共同保护才能收到 良好效果。
第三节 我国湿地保护行为
中国政府于1992年1月3日加入 《湿地公约》,国务院决定由原 林业部负责组织和协调履行《湿 地公约》的具体事宜。1998年, 国务院决定由国家林业局组织协 调全国湿地保护和履行有关国际 公约事宜。
2007年,国家林业局牵头成立了由国务院16个部 门组成的“中国履行《湿地公约》国家委员会”。
• 森林减少也导致了旱灾的进一步增加,使得湿地面积 不断减少。
• 森林减少也影响了森林沼泽的水分平衡,破坏了林泽
• 海洋污染对湿地的影响
• 海洋污染最大的主要是石油、有机营养盐以及重金属 的排放。
• 海洋污染直接威胁滨海湿地水产养殖业、旅游业及生 物栖息地。
• 海洋污染尤其对生物种最丰富的河口和近岸地区影响 最大。
利用“世界湿地日”等多种形式开展湿地和水禽宣传活动, 提高了全社会湿地保护意识。
• 1997年:湿地是生命之源 • 1998年:湿地之水,水之湿地 • 1999年:人与湿地,息息相关 • 2000年:珍惜我们共同的国际重要湿地 • 2001年:湿地世界——有待探索的世界 • 2002年:湿地:水、生命和文化 • 2003年:没有湿地-就没有水 • 2004年:从高山到海洋,湿地在为人类服务 • 2005年:湿地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 • 2006年:湿地与减贫 • 2007年:湿地与鱼类
2005年,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 管理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湿地公约履约办 公室)。
湿地履约工作积极推进了中国湿地保护的国家宏观战略规 划的制定,如《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全国湿地保 护工程规划》(2002-2030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林 业战略研究》等。
截止目前,我国已有36块湿地列入了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总面积为381万公顷。
• 酸雨对湿地的影响
• 酸雨指pH低于5.6的自然降水,其主要前体物是氮氧 化合物和硫氧化合物。
• 主要导致湿地土壤和水环境酸化,进而影响湿地的生 物。
• 随着酸性增强,并非所有生物都减少,泥炭藓等苔藓 植物的分布有扩大倾向。
• 生物对湿地的影响
• 生物入侵引起两方面的全球效应:降低地域性动植物 区系的独特性;打破维持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地理隔离。
• 湿地水文特征变化(频繁洪水)使湿地水体更易受到 污染。
• 污染物主要以有机污染物为主,无机污染物主要是重 金属、硫化物和氰化物。
• 湿地土壤变化
• 洪水和水土流失带来的大量土壤,不但能够改变湿地 地貌和土壤成分,还有可能填没湿地,以湖泊湿地和 水库湿地最为严重。
• 土壤物理黏度减少、浸湿能力和吸附能力下降等。 • 土壤水分减少,通气性变好,加速有机质分解和养分
第九章-全球变化下的湿地 生态系统
• 全球变化是指以气候变暖为标志的全球变化。 • 湿地作为一个动态系统而不断地发生着自然
演变,除了自然因素造成变化外,人类的各 种间接和直接活动改变着湿地的生态进程。 • 湿地是现今各种生态系统以及自然资源中受 威胁最大的一类。
• 湿地类型多样性决定了其排放的温室气体 也出现多样化,其对全球变化贡献较为突 出的包括CO2,CH4,CFCs,N2O。
• 湿地水文变化
• 导致湿地洪水泛滥、洪峰增高、洪水频率加大以及持 续时间增长。
• 也导致湿地长期处于干旱缺水状态,使得蓄水能力下 降,湿地土壤风化。
• 三江平原的旱涝灾发生频率在开垦后增加了一倍。
• 湿地水质变化
• 虽然湿地对环境污染物有一定的降解功能,但是当污 染负荷超过湿地降解污染物功能时,湿地水体本身也 将遭到破坏。
转化,土壤趋于贫瘠。
• 湿地生物变化
• 不同湿地生物对于水文的要求不同,持续的洪水或者 干旱都将导致某种生物的分布范围变化。
• 湿地水质也能引起湿地生物的死亡和演替。
• 湿地生物连通性受阻
• 湿地生物的连通性主要指湿地中现存生物的移动状况, 这增加了湿地的物种多样性。
• 水生栖息地被陆地环境所包围更多地体现了孤岛状态, 因为水生植物和无脊椎动物不具备从一个流域迁移到 另一个流域的生活方式。
第二节 湿地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 一方面,湿地生态系统作为地球生物圈的一 个关键环节,其对于全球生态系统的物质流 动、能量交换都有重要作用,湿地生态系统 的破坏将影响区域平衡,形成恶性循环,加 快了全球变化。另一方面,全球气候变暖对 于湿地的影响也十分明显,许多湿地类型是 全球气候变暖的敏感指示器。
• 对海滨湿地:船舶的压舱水 • 对河口湿地:人为放养、养殖 • 对保护区和国家公园:移植 • 滩涂湿地:引入外来物种
• 森林砍伐对湿地的影响土 壤遭受侵蚀,地表径流增加引发洪水,大量沉积物冲 向下游缩短了湖泊的寿命。
• 地表径流增加意味着地下水补给的减少,地下水位下 降。
• 将对河流流域、湖泊水质、滞水层和气态淡水水 源带来极其恶劣的影响。
• 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对海滨湿地的影响
• 淹没沿岸地区的湿地和低洼地带。 • 发生和加速新的海岸侵蚀。 • 加大海岸地区的海潮和洪水。 • 海水侵入湿地和地下水。 • 改变河口湿地水沙平衡和水盐平衡。
• 这种环境的物理变化将导致人类社会经济活动 和自然环境的变化。
• 天然湿地向大气排放的CH4占总排放量的 15%-30%,而其中高纬度地区泥炭沼泽占天 然湿地排放量的50-60%。
第一节 全球变化对湿地的影响
• 气候变化对内陆湿地的影响
• 根据目前的计算,气候变化速度将超过生态系统 构成种群的适应能力。
• 气候变化可以改变地区降水量和蒸发的类型,气 温和风又对水文循环起着决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