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管综合征采取针灸治疗效果好
(041699)山西省洪洞县中医医院针灸科蔡晓刚
腕管综合征又称腕管狭窄症;鼠标手。
系指腕部外伤、骨折、脱位、扭伤、劳损等原因引起腕横韧带增厚,管内肌健肿胀,瘀血机化使组织变性;或腕骨退变增生使管腔内周径缩小,从而压迫正中神经引起桡侧三个半手指麻木或刺痛,夜间加剧,寐而痛醒,寒冷季节患指发凉、发绀、手指活动不灵敏,拇指外展肌力差,温度高时疼痛加重,活动或甩手后可减轻。
病情严重者患侧大小鱼际肌肉萎缩、皮肤发亮、指甲增厚,甚至出现患指溃疡等神经营养障碍的一种病症。
好发于职业性搬运、托举、扭拧、捏拿、电脑等工作的人群中。
出现临床症状结合腕部Tinel征、屈腕试验检查很容易确诊。
需与神经根型颈椎病、雷诺病、炎症或不明显的外伤相鉴别。
腕管综合征属中医学“筋伤”;“筋跳槽”;“骨错缝”范畴。
筋的主要功能是联属关节,络缀形体,主司关节运动。
《杂病源流犀烛·筋骨皮肉毛发病源流》中对于筋的功能论述较为详细透彻,指出:“筋也者,所以束节络骨,绊肉绷皮,为一身之关纽,利全体之运动者也,其主则属于肝。
故曰:‘筋者,肝之合。
’”骨为奇恒之腑,为肾所主。
《素问·脉要精微论篇》云:“骨者,髓之腑,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
”扼要地指出了骨的作用,不但为立身之骨干,还内藏骨髓,与人的站立、行走等功能有着密切关系。
人体的肢体运动有赖于筋和骨,而筋和骨的强劲有力离不开气血的温煦濡养、脏腑经络功能的协调统一,特别是筋和骨为肝与肾之外合,故筋骨与肝肾的关系尤为密切。
故而中医学认为诱发腕管综合征的主要病因病机乃肝肾亏虚,筋失濡养,再加腕部过度劳损,寒凝经脉,郁而成瘀。
治宜补肝肾,强筋骨,活血络。
穴取大陵、合谷、三阴交。
令患者取舒适仰卧位,将所选穴位处充分暴露并常规消毒,沿骨缝毫针直刺大陵穴0.5至0.8寸以患者自觉有麻电感放射到中指、食指为度,不做任何手法。
根据临床表现不同毫针刺合谷穴时针尖向有症状部位透刺,也就是说拇指麻木疼痛、大鱼际萎缩者针尖向鱼际方向透刺;食指麻木疼痛者针尖向三间方向透刺;中指麻木疼痛者针尖向劳宫方向透刺,施以小幅度捻转提插手法有麻胀感向患部方向为佳。
毫针直刺三阴交1.5寸施以小幅度捻转提插手法,以有麻胀感向膝部方向传导为佳。
接着将中间剪有小圆孔的硬纸片由毫针针尾套于针柄上平放于针
刺部皮肤上,取长约1厘米的一段纯艾段插于针尾部用线香由其底部点燃,令艾段自燃成灰后取艾灰后再取一段纯艾段如前法插于针尾部点燃施温针灸,如法每穴各施温针灸5段艾段后起针。
每日一次,10次一疗程。
由于患部恰好为手厥阴心包经循行所过,遵“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原则取位居于腕关节部的心包经原穴大陵针灸直达病所,松解组织粘连降低腕管内压,缓解肌肉痉挛及挛缩,从而改善和恢复腕管内微循环及腕关节的活动功能,再配以手阳明大肠经之原穴合谷采取向病患部位透刺的方法来强化患部气血运行,共同达到“通则不痛”、“荣则不痛”之治疗目的。
从整体角度考虑,选取具有健脾化湿、疏肝益肾、调补精血的功效的三阴交。
与其他方法相比针灸之法当为治疗腕管综合征的首选。
201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