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网络发展史

计算机网络发展史

国际互联网发展简史1990年,APRPANET中止了与非军事有关的营运活动,随即NSFnet便成为国际互联网初期的主干网。

由于是政府出资,NSFnet因而只对大学院校及公共研究机构免费开放,而且限制在该主干网传输与商业活动有关的数据信息。

然而许多大企业都对网络潜藏的巨大商业机会表示了极大的关注,并且出现了一些由企业自主兴建的主干网络。

到了1992年,由于网络技术已日趋成熟,NSF为了推进国际互联网的商业化进程,宣布几年后将停止营运NSFnet,并开始积极鼓励和资助各类商业实体建立主干网。

从此,国际互联网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商业化进程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NSFnet也于1995年正式退出。

要了解国际互联网,就不可避免地要提及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几个重要事件。

国际互联网的发展与信息技术发展息息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以及技术上的创新是决定国际互联网得以顺利发展的重要因素。

网络的主要功能是交换信息,而采取什么样的信息交换方式则是网络早期研究人员面临的首要问题。

1993年,位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国家超级应用软件研究中心(NCSA)设计出了一个采用WWW 技术的应用软件Mosaic,这也是国际互联网史上第一个网页浏览器软件。

该软件除了具有方便人们在网上查询资料的功能,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即支持呈现图象,从而使得网页的浏览更具直观性和人性化。

可以说,如果网页的浏览没有图象这一功能,国际互联网是不可能在短短的时间内获得如此巨大的进展的,更不用说发展电子商务了。

特别是,随着技术的发展,网页的浏览还具有支持动态的图象传输、声音传输等多媒体功能,这就为网络电话、网络电视、网络会议等提供一种新型、便捷、费用低廉的通讯传输基础工具创造了有利条件,从而适应未来商务活动的发展。

如果说,最初网络的发展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信息交流的需求,而现在通过网络进行的商务活动或者人们所熟悉的电子商务则是国际互联网今后发展的主要推进器。

可以肯定的是,国际互联网仍将以一种不可预见的飞快速度向前发展,同时,如何发展网络经济也将成为每个国家不可廻避的重要问题。

1989主机数超过100,000。

欧洲提供Internet服务的公司建立了RIPE(Reseaux IP Europeens),为泛欧洲的IP网络提供管理和技术上的支持。

(:glg:)商业电子邮件系统第一次同Internet进行邮件接力传递:MCI邮递公司通过National Research Initiative(CNRI)、 Compuserv通过Ohio大学进行邮件交换。

CSNET并入BITNET,成立了研究与教育合作网(CREN)。

(8月)AARNET - 澳大利亚科学研究网 - 由A VCC和CSIRO建立,并于第二年年开始提供服务。

Clifford Stoll完成了"布谷鸟的蛋"一书,讲述了关于德国的一个密码破译小组通过网络入侵到美国的多台计算机设施中的真实故事。

UCLA资助Act One研讨会,以庆祝ARPANET建成20周年和它的功成身退。

(8月)90年代1990 ARPANET停止运营。

Mitch Kapor组建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EFF)。

McGill大学的Peter Deutsch,Alan Emtage和Bill Heelan发布了archie。

Peter Scott(Saskatchewan大学)发布了Hytelnet。

世界在线()成为第一个Internet电话拨号接入服务提供商。

ISO开发环境(ISODE)为DoD提供了向OSI协议转移的手段。

ISODE 软件允许在TCP/IP协议环境下运行OSI应用程序。

(:gck:) 加拿大10个地区性的网络组成了CA$*$net,作为加拿大的国家主干网与NSFNET直接相连。

(:ec1:) 第一台远程操作的机器,John Romkey的Internet烤面包机(通过SNMP 协议对它进行控制),接入Internet,并在Interop会议上初次亮相。

图片:Internode、Invisible。

RFC 1149: A Standard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IP Datagrams on Avia n Carriers RFC 1178: Choosing a Name for Your 1991 General Atomics(CERF net),Performance Systems International,Inc.(PSInet )和UUNET Technologies,Inc.(AlterNet)在NSF解除了Internet商业应用的限制后联合组建Commercial Internet eXchange Association,Inc.(CIX)公司。

(3月) Thinking Machines公司发布由Brewster Kahle发明的广域消息服务器(WAIS)。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Paul Lindner和Mark P. McCahill发布Gopher。

CERN发布World-Wide Web (WWW),开发者为 Tim Berners-Lee。

(:pb1:) Philip Zimmerman发布PGP(Pretty Good Privacy)。

(:ad1:) 根据美国高性能计算条例(Gore 1),建立了国家研究与教育网(NREN)。

NSFNET主干网速率升级到T3(44.736M bps)。

NSFNET的通信量达到10^12字节/月和10^10包/月。

DISA与Government Systems Inc签定合同,在5月由后者接替SRI成为美国国防数据网的NIC。

JANET IP服务(JIPS)开始运营,标志着英国学术网所使用的软件从Coloured Book转向TCP/IP。

IP协议最初是在X.25协议内部转换的。

网络导入期(1995年以前)这是互联网产生、发展的时期。

它以其日益显现的巨大威力逐渐从军事、社会层面进入到商业领域,直到互联网的商业化运作正式开始,并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

1957年,美国国防部(DoD)组建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标志着科学技术的应用进入军事领域;1969年,美国国防部委托开发ARPANet,进行联网研究;1978年,计划将TCP选路功能分出一个单独称为Internet IP的协议;1984年,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家Len Bosack和Sandy Serner创建思科系统公司;1985年,“.com”和“.edu”域被分配出来;1986年,NSFNet建成,掀起与Internet连接高潮;1987年,在德国和中国间采用CSNet协议建立E-mail连接,钱天白教授发出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1990年,ARPANet停止运营,演变为Internet;网络就绪期(1995年-1998年)新兴电信公司崛起的时期,面对由行业管制的解除和竞争的加剧所导致的全球电信市场的巨大变化,他们不惜重金铺设先进的光纤网络、建立超级数据中心、构建全球性信息基础设施,由此,电信业经历了一场类似计算机行业所经历的革命性重组、融合与变革,他们以惊人的速度创造极高的公司价值。

在网络各就各位的状况下,众多企业都准备参与网络经济。

1995年,NSFNet恢复成学术网络,美国大部分主干网业务由互联的网络服务提供商办理;本年度WWW与搜索引擎成为最热门技术,同时出现可移植代码、虚拟环境、协同工作工具等新技术;1996年,美国电信法案通过,本地和长途市场开放竞争;本年度搜索引擎、JAVA、网络电话成为最热门技术,同时出现网络计算机等新技术;1997年,世界贸易组织达成“基本电信业务协议”,希望彻底结束电信业的垄断与封闭;同年,推送、多址广播成为最热门技术,同时出现流媒体等新技术;网络影响期(1998年-2002年)本时期,全球电信、IT、互联网产业,基于同一个基础平台进行整合,产业边界越来越模糊,产业链互相缠绕,各种标准趋于融合,最终形成.NET和J2EE两大阵营,他们以无可替代的强势地位主导了新一代互联网的市场格局,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整个IT产业,激起了产业链中诸多企业的创新变革和横向融合。

其时,产业发展的驱动力向应用服务转化。

1998年,欧洲电信市场开放计划正式启动,全球电信联盟重新组合风起云涌;同年,电子商务、网络拍卖、网络门户网站发展得如火如荼,电子贸易、XML、入侵检测等成为最新被关注的技术;1999年,德国电信和意大利电信合并;同年,网上银行等成为关注热点;2000年,美国在线购并全球最大的传媒集团时代华纳网络效益期(2002年-今)互联网自2000年以来走向低迷,在感受互联网带来巨大的摧毁式创新的同时,人们开始意识到,网络不仅仅要具备外部特征,也要从中产生实际的效益,“有效益的信息化”成为人们的一种期待,各大型IT企业都在各自的领域提供解决方案,促进企业和机构实现网络效益。

2003年8月,中国国务院做出批复,隆重启动“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China Next Generation Internet)。

2004年3月19日,中国第一个下一代互联网主干网CERNET2(第二代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试验网在北京宣布开通,该网络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采用纯IPv6技术建成的下一代互联网主干网络。

1、移动互联网能延续2011年的火爆,进入黄金增长期。

2011年,移动互联网的各种应用开始普及,移动互联网的用户习惯开始养成,2012年,这种需求和应用一定会呈现爆发性增长。

2、宽带中国战略全面启动,在2012年全面开花结果。

工信部已经明确表示,将推动实施宽带中国战略,争取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这说明宽带中国进入实质性落地阶段。

2012年,宽带在中国将有比较大的变化。

产业链各环节、政府、运营商将进入良性发展,网速会进一步加快,服务更好,价格将更低,尤其是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光纤网络的建设,信息服务将逐渐普及千家万户,普通老百姓将可以真正享受到新的信息生活。

1989年:量子计算机服务公司(即AOL)为Macintosh和Apple II两种型号的计算机提供网络接入服务。

1990年: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开发了远程控制计算机的方法,万维网(WWW)诞生。

1993年: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与伊利诺斯大学的同事开发了首款图形Web 浏览器Mosaic。

1994年:安德森与Mosaic团队成立公司,开发首个商业化浏览器Netscape。

1995年:亚马逊网站开张营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