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主义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学习过程是渐进的“尝试与错误修正”,强化是学习成功的关键。
它强调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它主张把学习分成小过程,把强化作为学习重要环节。
它给我国的教育带来了全新的理论体系,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质量,促进了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尝试与错误强化巩固
学习理论是揭示人类学习的本质和规律,解释和说明学习过程的心理机制,指导人类学习和教师课堂教学的心理学原理或学说。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就是一种现代学习理论,它是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产生的,此理论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学习过程是渐进的“尝试与错误修正”,强化是学习成功的关键。
它是一种刺激—反应—强化的过程。
它对我们全面认识学习过程和规律,指导学生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当然,课堂教学也离不开行为主义教学。
行为主义理论强调环境和教育的作用。
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曾经说过:“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并在我自己设定的特殊环境中养育他们,那么我愿意担保,可以随便挑选其中一个婴儿,把他们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特殊人物,如医生、律师、艺术家、商人或乞丐、小偷,而不管他的才能、嗜好、倾向、能力、天资和他们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
”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即强调环境是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决定因素,学习是在外部环境作用下不断地刺激反应的结果,有什么样的刺激就有什‘么样的反应,人的大部分行为是通过后天习得的,是个人经验的产物。
所以教师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要选好教材,选择合适的教具、书籍,这样才能把学生教好。
学习是一种渐进的“尝试与错误”到最后成功的过程,学习进程的步子要小,认识事物是由部分到整体的过程。
学生掌握了什么知识、技能以及获得的思想观点和形成好的行为都是教学的内容。
由于学生不可能一下子掌握所有的内容,又由于教材的安排有连贯性的特点,因此学好一门课程就必须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
这正符合斯金纳倡导的“程序教学”观点:任何一门课程的整个过程必须分成很多小步骤,
教材呈现的每个互相联系的步子越小,强化的频率就越高,出错的可能性也就越少。
因为人获得知识总是从简单到复杂的渐进过程。
将复杂的教学任务简单化分解成小步子能促进知识的获得和技能的形成,由浅到深循序渐进也能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记忆又需要强化,强化才得以巩固知识。
斯金纳提出强化理论又称行为矫正理论,所谓强化指的是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该行为是否重复。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愉快的结果加强行为,不愉快的结果减弱行为。
换言之,愉快的结果提高了个体做出某种行为的频率,不愉快的结果降低了该行为出现的频率。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一个主要观点是强化的观点,行为主义者认为强化可以分两种,正强化和负强化。
正强化主要是呈现奖励和消除惩罚,而负强化则是消除奖励和呈现惩罚。
行为主义者认为强化是导致人学习行为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认为奖励和惩罚等外部刺激能给学生带来学习的动力。
总之,老师要了解学生的心里要有足够的包容和耐心,对学生表现出的不同行为使用不同的方法,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掌握技巧在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强化。
行为主义由于它的客观性、简易性和实用性,在
教学中仍被广泛运用。
它给我国的教育带来了全新的理论体系,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质量,促进了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行为主义理论的局限性。
首先,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所依据的行为心理学原理没有考虑动物和人类学习的本质区别。
其次,细分教育目标和程序教学的方法,将整体的、相互联系的事物划分不同的方面,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事物。
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地看待行为主义理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其辩证地运用于课堂教育教学中。
参考文献:李正超《现代教育技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2月第二版
黎艳行为主义理论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陕西师范大学2011 .3
董丽纳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现代教学中的运用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201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