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人生的终极智慧
《孙子兵法》十三篇,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贝,无论其思想价值和文学价值都可称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如《势篇》《虚实篇》都可谓上乘之作!让我不解的是在初中、高中的语文课本上却从未出现过一篇!?这是为什么呢?
四书五经、诗词歌赋、古文观止固然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孙子兵法》《韩非子》也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啊!
第一次系统的接触《孙子兵法》还是大学期间,当时只是拿来背一背漱漱口,如此而已。
近来因为工作闲适重又拾起,算是祭奠一下我这暂处坟墓却还未死的心。
于是我下载了相关的资料每日都读,下载了MP3每日都听,结合《三国演义》和古今中外的各种战例,以及自己过往的浅薄的经验,接受了一次《the art of the war》的小洗礼。
要知道:知识——只有经沉淀并在实战中予以检验和增进之后,才可算作智慧,今日的分享与交流算是这一过程的开始。
鉴于我微狭的知识和浅薄的经验,只当作自娱自乐罢了!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而第一察便是分清敌我。
从某个侧面来讲,商场如战场,人生如战争;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个问题: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
所以毛泽东说战争的首要问题是分清敌我!只有傻逼才会到处树敌、到处开辟战场,到最后必然成为孤家寡人,众起而攻之一败涂地!
有一种动物叫做狼,集智慧与残忍于一身、锲而不舍极具忍耐力,不知你发现没有——虽然他们凶猛异常但他们相互之间以及他们与周围的环境都是相处融洽——这是他们的智慧之处。
残忍指向的只应是敌人!所以在《教父》电影中,当Godfather 说一个人是他的朋友时必倾力相帮,说一个人是他的enemy时此人已大难临头,而教父的智慧之一在于懂得判断敌友。
“兵者”不是闹着玩的,杀敌一万自损三千,如果你同时有三个敌人,擅起战事只能被别人坐山观虎斗。
朋友和敌人常常因时而异、因事而异,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而智慧的人懂得如何灵活把握。
毛泽东和其带领下的中国共产党把星星之火最后烧成了燎原之势,一是通过土地革命发动了80%农民,二是通过统一战线团结了民主人士,蒋介石你有钱又怎么着、有势又怎么着、有名又怎么着?使朋友尽可能的多、使敌人尽可能的少、有步骤的实现崇高理想——这才是政治家;毛泽东是伟大的政治家。
林肯说消灭敌人最好的方法就是把他变成你的朋友——这是无上的智慧!而无道德的人是没有这项能力的。
只有那些智商未发育成熟的“小孩子”才会到处惹是生非,最后是多行不义必自毙;既危害了他人又害死了自己。
也难怪中学课本对孙子兵法讳莫如深。
所以“不尽知用兵之害者亦不尽知用兵之利也”,所以在读《孙子》之前应先读《论语》。
第二察即兵之五事,曰:道、天、地、将、法。
道即人心,自然法存在于人的本性之内;天时地利乃环境;法即法度——将莫不闻!
第三察即将之五德曰:智、信、仁、勇、严。
这是一个自知自省的过程。
这让我想起了孔子的“恭宽信敏惠”,孔子说能行五者与天下谓之仁,即恭宽信敏惠,“恭则不辱,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
以使人”,其实这一直是我进行自我指导的人生准则,其中能给人指明道路!英雄所见略同,至圣和武圣的意见在某些方面已不谋而合!
在我看来,“智”是分清敌我、善于用兵,“信”与“仁”乃道德之本,“勇”即勇敢,“严”在律己和治兵!成大事者是一个有智慧、有道德、勇敢自律的人;其中的道德智慧,肯定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就需要一个人进行理性的判断,所以理性必须是第一位。
正像古希腊有四德:智慧、公正、坚韧、自制;苏格拉底把智慧放在了首位!也正像曹操所论: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裹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二十一世纪中国共产党治军的思想是: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细细体味,其中亦不乏孙子兵法的精髓所在!
“兵者,国之大事”,维利是举!“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只有傻逼才会没事找事、无战请战、耀武扬威,劳民伤财不说也葬送了自己,隋炀帝杨广、变态狂希特勒就是这种“孙子”!
人类的进步是优胜劣汰的过程,为的是更好的满足人类的需求,商业战争中体现的最是淋漓尽致。
但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民族与民族之间是平等的!在经过几千年的文明洗礼后,人类开始认识到:任何一个公民都没有权利杀死另一个公民,任何一个民族都没有权利残害另一个民族,这是法律的范畴了。
As far as I'm concerned ,在某种层面上讲,法律其实就是人类为了自我保存和持续发展而进行自我反思的结果。
要不然,人类就会自取灭亡!这是人类的共同利益之所在。
中国的智慧是讲求“和”,地大物博的古代中国是有这个魄力和能力的。
杀人是不得已的,战争是不得已的。
战争是为了和平,为了更好的生存!只要能实现目标,能成为朋友的人就不要变成敌人——这是利益的要求,也是理性的体现。
孙子曰: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因此,“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当面对敌人不得不战时,正像汉朝盛世时流传的一句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真正的较量开始了!
如何才能赢得这场战争——是摆在每一个统帅面前的问题!正如我以前所说:人生就像一场战争,我们要做自己的统帅!我们的敌人是“理想之不可实现”,若想过上自己的想要的生活,我们必须要打赢这场“战争”!
如何打赢?
“兵者诡道也!”以正合,以奇胜!在大道允许的范围内,无所不用其极!实战中,人人各有其心得,《孙子兵法》中有以下几个原则值得借鉴:
一、多算——无所不用谋!对于战争或战役,向来是“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行事之前——要有谋划!
二、知己知彼——这是“多算”的前提,也是将帅的重要本领!“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寡众之用者胜!”如何能知敌之情——用间也!如何用间——三军之事,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
非圣智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
三、立于不败之地——“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不可胜在几,可胜在敌。
”正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而不是错估敌情,倾全部兵力而全军覆没!所以“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
四、胜于易胜者——最牛的不是固垒深沟两军对决,而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
五、避实而击虚——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利之、害之,攻之、守之,进之、退之,皆避实而击虚。
是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无形,则深涧不能窥,智者不能谋。
”
六、胜敌而益强——“智将务食于敌!”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七、兵贵神速——“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久则顿兵搓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
是故兵贵胜不贵久!
八、学会用势——如何用势,一句话足以概括“其势险,其节短,势如矿弩,节如发机!”;是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
九、学会借势——知天时地利,正所谓“知几知彼,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
”
十、学会造势——以水佐攻者强,以火佐攻者明。
十一、三军可多帅,将军可夺心——正所谓“治气、治心、治力、治变”——谈判犹如军争,此四法用之不疲!
十二、灵活应对——通九变之利,知九地之用,识五危之害,将不可不察也!
十三、注重细节——名将和普通将领之间的区别就在于此!《九变》《行军》《地形》《九地》中都有论述,现在就不一一道来了!
将领是一个特殊的职业,他需要正确处理与君主和士兵的关系,除了忠诚和执行之外还有些灵活——君命有所不受、愚士卒之耳目等,视环境而慎用!
综上而言,《孙子兵法》告诉我们:兵者乃大事,不得已而用之;分清敌我永远是第一要务!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不战而屈人之兵非善之善者也!不得已而用兵,务必要知己知彼,善于谋划,学会借势;立于不败之地,避实击虚,牵着敌人的鼻子走,这是一场智慧与心态的较量!切记:兵贵神速!!
《孙子兵法》毕竟是讲的两千五百年前的战争,此一时彼一时,此一事彼一事,唯有心者能触类旁通,为己所用!
《孙子兵法》毕竟是有关战争的艺术,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如何把它纳入自己的人生智慧中,我不妨借用齐鲁银行的一句广告词——赢于智、成于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