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节能监察汇报材料

节能监察汇报材料

xxx花溪新校区能评制度执行情况工作汇报贵州省节能减排监察总队:按照省发改委和省节能减排监察总队《关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执行情况专项监察的通知》要求,我校及时对新校区建设过程中的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执行情况开展了自查,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项目概况xxx花溪新校区建设项目位于贵安新区大学城内,建设性质属新建项目,总规划用地1500亩,总建筑面积60万㎡,其中教学、科研及行政用房36万㎡,生活设施用房24万㎡,可容纳学生17000人(本科生12000人,硕士研究生4500人,博士研究生500人),投资总规模约17亿元。

按照省市各级政府“全力将花溪大学城打造成为低碳、生态、智慧集聚区”的目标要求,我校始终将“绿色大学”建设理念贯穿于整个新校区建设过程中,通过绿色建筑、可再生资源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以及生态景观保护等手段积极建设一个绿色环保、生态优美的大学校园。

该项目属教育行业,由政府审批后实施的投资管理项目。

二、能评制度执行情况xxx花溪新校区建设项目于2009年12月获贵州省发改委批准实施,按照省发改委要求我校委托贵州黔能博科有限公司(省发改推荐的贵州省工业领域节能服务公司)编制了《xxx花溪新校区节能评估报告书》,经贵州省节能中心评审通过。

2012年3月贵州省发改委批复:原则同意该项目节能评估报告书。

我校新校区建设项目设计单位—-贵阳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甲级资质)严格按照省发改委批复精神和评审通过的《节能评估报告书》相关节能要求落实到设计方案当中。

在施工单位的选择上我校始终坚持优中选优的原则,所有施工单位均为具有施工壹级资质的大型建筑企业,具有丰富的节能施工经验,施工过程中坚决贯彻国家建筑节能的相关政策,加强建筑节能工程的施工管理。

要求各施工单位拟定质量保证体系和节能施工方案,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规定和规范。

同时,我校委托的监理单位均为业绩优秀的监理单位(甲级以上资质),要求监理单位严格按工程监理规范执行,对每一项隐蔽工程,均严格按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允许其进入下道工序施工,在此基础上,认真做好隐蔽检查验收纪录。

监理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严把原材料质量关。

对节能工程中所使用的进场原材料,均在有产品合格证及出厂检验报告的基础上进行见证取样并送检,复试合格后才允许其在节能工程中使用。

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单位提出的整改意见,施工单位均能按时限落实整改并经监理单位验收。

我校新校区建设项目分两期完成建设任务,其中第一期于2012年10月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第二期于2014年10月完成并部分投入使用,节能工程于项目主体同时完成并投入运行,主要包括:1、绿色建筑实施情况我校严格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建设校区各类建筑,按照居住建设一星级标准修建建筑10栋,按照公共建筑一星级标准修建建筑24栋,总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计划投资15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约14亿元。

该项目已于2014年7月全部完成,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后每年将为学校节约大量电费,同时大量减少碳粉尘量、CO2量、SO2量、Nox量,为近两万师生员工提供一个健康、环保的工作和学习环境。

2、可再生资源利用实施情况我校按照建设节约型校园的要求,大力推进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实现了学生宿舍空气能热源泵全覆盖、人员密集区域地热源泵覆盖以及太阳能路灯的广泛使用。

学校学生宿舍空气能热源泵计划投资599万元,覆盖学生宿舍面积17.6万平方米,目前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地热源泵项目计划投资1800万元,覆盖公共建筑面积9.99万平方米;太阳能风光互补路灯项目计划目前已完成投资209万元,其中空气能热源泵和太阳能风光互补路灯项目已于2014年7月全部完成,地热源泵项目将于2015年完成。

以上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将大大节约学校办学成本,同时,也为广大师生提供了舒适、节能的生活环境。

3、水资源循环利用实施情况学校通过节水喷滴灌和雨水综合利用方式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学校节水喷滴灌项目微喷灌规模73.2万平方米,计划投资2928万元,目前已完成投资2000余万元。

学校雨水综合利用项目渗透铺装面积43.9万平方米,目前已完成投资659万元。

项目建成后节水喷滴灌系统每年将为学校节约自来水59.7万吨,不但降低了学校办学成本,也达到了保护环境、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4、生态景观保护实施情况为进一步保护校园内原始生态环境和古树群落,为广大师生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学校投入巨资保护国家级古树群落和原有自然林地,同时结合保护区域修建景观水体和校园绿地。

建设规模7万平方米,计划投资3500万元,目前项目已基本完成。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学校采取的主要节能措施在于:1、外墙保温:外墙采用蒸压(砂)加气混凝土砌块自保温体系;梁柱部分为HL169中空微珠无机保温砂浆构造2、屋面保温:挤塑聚苯板+加气(陶粒)混凝土找坡3、地面保温:非周边地面采用挤塑聚苯板保温构造4、挑空楼板:挑空楼板采用挤塑聚苯板保温构造5、外窗保温:①、公建部分外窗采用断桥铝合金6+9A+6(6+12A+6、6较低透光Low-E+12A+6透明)中空保温玻璃;②、宿舍部分外窗采用塑钢6+9A+6普通中空玻璃。

6、宿舍楼板保温采用HL169中空微珠无机保温砂浆,分户墙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自保温体系。

同时,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按设计施工图纸编制施工组织计划和施工方案,报监理单位和项目管理公司审批通过后,按施工方案组织施工。

监理单位、项目管理公司对材料进场及施工过程进行检查核验,在检查过程中提出整改意见,施工单位进行整改,保质保量完成施工计划。

从目前新校区运行的基本情况来看:绿色建筑使用方面:由于大量节能设计的实施、节能设备的安装和使用,所有建筑的室内温度均较普通建筑要高,减少了空调和取暖设备的运行时间和温度设置,另外节水设备和LED灯的广泛使用使我校节水节电水平进一步提高。

空气能热水设备方面:1.根据春夏秋冬四季人体适宜的不同洗澡水温调节空气源热泵的出水温度,满足人体洗澡用水的最低温度,由于空气源热泵的能效比随着环境温度的降低而降低,因此,在春秋和夏季降低空气源热泵的出水温度,有效地提高能效比,2.根据本地的峰电和谷电的特点,充分利用谷电。

3.根据白天和夜晚的环境温度,在环境温度高的时候加热。

管理措施方面采取软件智能化管理系统,提高智能化,有效地的降低管理成本;系统全部自动化运行,管理措施完善,项目实际能效比为2.86。

学校风光互补LED路灯一期建设项目,主要利用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用于道路照明,实现5万小时零维护节省人力维护成本。

实际能耗为0KWH,一年时间(每天12小时计算)节省电力144540KWH。

三、项目实施的经验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主要经验1、学校高度重视,认真落实文件精神我校在新校区建设过程中按照《节约能源法》、《贵州省节约能源条例》和《贵州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实施办法》的相关要求,认真贯彻实施。

要求设计单位、施工单位、项目管理单位和监理单位等强化节能意识,严把质量控制关,切实保障各项节能要求落到实处。

2、广泛使用新型节能产品,提高学校节能减排水平学校在建设资金极为紧张的情况下,依然积极采取多种方式加大高效节能产品的广泛应用,投入大量资金实施了空气能热源泵、太阳能风光互补路灯、地热源泵等可再生资源利用项目,大大节约了学校办学成本,进一步提高了学校能效水平。

3、建立节能制度,建设绿色校园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以节能、节材、环境保护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不断完善能源管理的体系建设,加强能源科学管理,坚持管理与技术创新,切实加快节能技术改造,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学校服务的科技含量,降低能源成本,增强了学校与同行业的竞争力、促进了学校高速、高效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1、节能的基础工作急需进一步加强目前,由于新校区刚刚建成,学校的节能基础工作还未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特别是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率、完好率还不能完全适应能源统计和考核的要求,能源管理制度也不够完善,能源消耗数据内容不全、上报不及时,给决策部门及时准确的掌握相关信息、制订能源消耗定额、分解能耗指标、考核节能率带来一定影响。

2、节能检测、服务队伍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我校虽有专门的管理部门进行能源管理,但由于新校区各智能控电、太阳能路灯、空气能热源泵等大量新型节能设备的广泛使用,原有技术人员已难以承担节能监测和设备管理的任务,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能源管理队伍的理论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

四、下一步的措施及打算1、做好顶层设计,实施绿色规划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学校的节能设计方案遵循“节水、节能、节材、环保、循环利用”原则,按“现代化、网络化、园林化、生态化”的规划理念做好顶层设计,做好绿色规划。

由学校节能主管部门院牵头,对学校的节能改造进行绿色规划与设计。

按照绿色、生态、低碳、环保理念进行总体规划设计,规划方案充分体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基础设施、建筑、能源等专项规划符合相关评价要求;重点对校内的高能耗、低能效系统和设备进行规划和设计,通过技术改造使其符合节能标准。

2、创新管理手段,建设智慧校园以校内以太网为依托,集成网络、信息、控制等互联网技术,建成学校能耗监测与控制中心,实现学校能耗从传统的手工抄表向远程集抄,设备管理从就地管理向远程智能控制,能耗费用管理从“大锅饭”式的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的定额管理转变,实现校内能耗管理理念、模式和方法的转变。

3、宣传教育并重,培育绿色人才开展绿色宣传活动。

学校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定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节约型学校宣传活动。

制作《节能减排行为手册》发放给员工,在电梯内、走廊或公告栏中张贴宣传节能技巧的海报。

培育绿色人才。

加强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教育,依托专业节能服务公司及节能培训部门,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和坚实专业技能的专门人才,普及节能减排基本知识和理论,提升员工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xxx2015年1月14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