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研课标说教材讲稿

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研课标说教材讲稿

人音版四年级下册《音乐》研说教材
康县太石乡中心小学董亚雄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教材的内容是2013年教育部审定的人音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科书。

我将围绕着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环节来进行。

说课标:
一、说课程目标。

(第三页)
首先我要说的是《课标》中的课程目标。

将学习音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放在首位,这是音乐的性质决定的。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艺术不是一种技艺,而是人类情感的表现。

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通过感受和理解作品,培养音乐鉴赏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与进取精神。

在“过程与方法”上,课标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

体验模仿,使学生积累了感性的的经验;探究发现,激励了学生的好奇、求索、创造的愿望;合作沟通,加强了学生之间,师生间的联系与协作;提倡学科综合,开拓了学生的文化视野。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知和感悟,也为进一步学习音乐奠定基础。

二、说内容标准(第四页)
课标中的内容标准分为四个领域。

每个领域都提出了具体的内容目标。

①感受与鉴赏:通过学习音乐的表现要素,感受音
乐情绪与情感、风格与流派,培养学生的感知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欣赏音乐的习惯;
②表现:通过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识读乐谱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与技能来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③创造:通过探索音响与音乐、即兴创造、创作与实践,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群体合作意识;
④音乐与相关文化:通过了解音乐与社会生活、音乐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开拓视野,培养高尚情操,全面提升素质。

说教材(第六页)
接下来,我将从“编写特点、编写体例、内容结构、立体式整合”四个方面来说教材。

1、首先说教材的编写特点。

本册教材遵循“人文性、实用性、专业性、实践性、多元性”原则,准确诠释音乐教学课程的性质。

a.人文性: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材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材中每单元一个主题凸显人文性。

《跳起来》中,感受三首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舞蹈音乐,体验其不同的文化特征和音乐风格特征,拓展我们的视野,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 《少年的歌》中感受音乐所塑造的不同少年形象和表达的不同情绪,鼓励学生做一个积极向上、阳光自信、富有正义感的少年;《水乡》为我们呈现了江南地区音乐。

江南生产生活依赖着水,这种自然的环境和功能的需要,塑造了极富韵味的江南水乡的民居风貌与特色以及悠远轻灵的音乐;《童年的音乐》让我们从三首外国音乐作品中感受外国儿童的童年生活与风土人情,以扩大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知识; 《风景如画》一课的音乐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森林里的虫鸣蛙声、秋日的红叶莲蓬、小溪流水的叮咚声以及五指山的雄伟、万泉河的美丽……让学生从音乐中领略大自然的诗情画意;《摇篮曲》介绍了四首不同国籍、不同作者的《摇篮曲》,让我们感受不同地域音乐文化的特点和不同作者的创作风格;《回声》.回声是发生在山谷中的一种大自然现象,它充满了幻想与乐趣。

本课的四首作品正是反映了音乐与自然的这一主题。

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悟下去探索、去发现大自然的奥秘;《向往》用歌声承载小学生会飞的梦,充分体现了音乐与人的主题。

b.实用性:(新旧版本对比)本册教材第一单元将旧版的单元名称《手挽手》改成了《跳起来》,更加切合和突出第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将必唱歌曲《跳吧,跳吧》改为《土风舞》,音乐节奏更加鲜明,与列队进行等多项集体活动节奏相吻合,有较强的实用性。

c.专业性:新版教材更加强调学习过程与方法。

比如关于学习“节奏”这一音乐要素,教材的设计是这样的:首先在老师的指导下拍击节奏,再尝试用节奏给乐曲中适合的旋律伴奏,最后能够根据给出的节奏编创旋律。

这样的设计感受、体验再到表现,非常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d.多元性:教材在曲目上的选择上,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并存;民族音乐与世界音乐并存;另外从体裁安排上,同名曲目用不同表现方式体现,如《摇篮曲》;既有演唱版,小提琴演奏版,也有管弦乐演奏版;
e 实践性: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掌握音乐知识与技能。

所以音乐教学的过程比结果更为重要。

教材的多种实践形式有:学习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后,学习舞蹈动作与同伴合作边跳边唱;聆听《水乡船歌》之后,尝试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学习交响童话《彼得与狼》之后,进行综合性艺术表演。

2.编写体例:(第七页)
本版教材按学期编写,以单元结构编排,分为八个单元,
每单元一个人文主题,都以音乐与人、音乐与社会、音乐与自然的形式呈现;每单元四个教学内容,每块内容用不同的图例标注,清晰明了; 安排“游戏宫”,细化了知识与技能,以达到强化复习的目的;设置“欢乐谷”,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强化学习评价,增加活页练习。

3、内容结构:(第八页)
我们通过这张表格来了解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材的内容结构。

本册八单元分别是:跳起来、少年的歌、水乡、童年的音乐、风景如画、摇篮曲、回声、向往。

每单元包含演唱曲目1-2 首、欣赏曲目2-3首、“知识与技能”分布在所学曲目之间,编创与活动5-10题围绕本单元主题和知识点,以各种形式出现。

而演奏,只安排了学吹竖笛。

4、立体式整合(第9.10页)
横向整合:教科书在贯彻三维目标上,对所选内容进行了合理精心的安排。

如识谱能力的培养: 在学唱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中,学习“一个降号的调”;在“力度”的学习中了解“中强”“中弱”;在“节奏”的学习中拍击简单的节奏。

这样,学生对音乐元素的积累在各种实践活动通过反复练习得以落实。

纵向整合:纵观新版教材,在单元主题和知识点的衔接上,每册书都做到合理选材,科学编配。

从整个教材知识点看: 是由“感受→学习→巩固”纵向推进的,由浅入深,
有效衔接。

三、说建议:
我将从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三方面进行阐述。

1.教学建议(第13页)
教学中我建议重视体验、加强探究、倡导合作: ①重视体验富兰克林说过:“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与,我就会完全理解。

”《课标》指出:“音乐教学过程应是完整而充分地体验音乐作品的过程”,教师应引导学生直接面对音乐、直接与音乐交流和碰撞,来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并且利用一切课内外活动机会,让学生亲身参与到音乐活动中。

②加强探究:课标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学
习过程中教师提供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分析,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习过程中,多用比较法。

求同比较:比如同为歌颂母爱主题的音乐,本册教材中就有《摇篮曲》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到虽然国籍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但母爱的伟大是一样的,从而激发学生感恩的情怀。

差异比较:求同与存异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在求同的过程中,我们同时也会发现
不同点。

比如:学习《我们大家跳起来》和《水乡船歌》,我们对不同速度、力度、节奏进行感受,发现不同的音乐符号对表达不同情感的作用。

③倡导合作: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参与度,尊重学生
的个体差异,在音乐教师的引导下,运用分层教学,师生通过合作交流,共同完成音乐教学任务。

如学习《彼得与狼》后的课堂表演活动中,特长生承担“领舞、伴奏”的任务,基础差的学生要安排简单易学的活动,如敲打击乐器的节奏,拍手,律动等,学生在交流、合作的表现中,享受成功的喜悦,音乐兴趣得以持续。

2.评价建议:(第14页)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因此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

我从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评价主体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①评价方式:采取综合评价和差异评价相结合的形式。

少一些否定和横向比较,多一些肯定和纵向比较。

②评价内容:教师除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外,还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态度、方法、参与程度进行评价。

③评价主体:教师的及时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体现了音乐的社会交往价值,也使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得到锻炼和发展。

3.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第15页)
①优化教材资源: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
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音乐教材内容丰富多彩,并有配套光盘,是最经济的资源之一。

为了加强针对性,教师要善于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变通、整合教科书。

②挖掘生本资源:现代学生见多识广,请学生提供最喜欢的歌曲、曲目欣赏或学唱,还可请特长生为大家表演。

这样既拓展了教学内容,又利于创设平等、轻松的教学氛围。

③利用学校环境和现有设备:如各种乐器、校广播站等。

④整合网络资源:利用网络上的图片视频、音频等创设音乐氛围,能加强作品的直观感受,帮助学生理解音乐。

⑤开发校本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开发本地的文化传统和学校校园文化特色,如学唱雷锋歌曲、合唱比赛。

结束语:
每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乐趣。

柏拉图曾说过: “我们对于身体用体育,对于心灵用音乐。

”我的理想课堂就是倡导开放式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感悟音乐,提升情操。

让我们充分运用音乐课堂,使学生乐在其中,在艺术的滋养中健康成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