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敬老,从我做起作文11篇孝亲敬老,从我做起作文一我国是有着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文化国家,有多少美德在这里传承,孝思不匮·黄香温席等等成语,都在时时刻刻教导着我们要孝亲敬老。
其实,孝敬老人是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的,做一些我们力所能及的小事,比如:尊敬老人·不和老人吵架·陪伴老人游玩·递上一杯水……都是我们孝顺老人理所当然的事情。
而在我的身边就有这样一个孝亲敬老的事情,那就是我的祖姥姥也就是我妈妈的奶奶她的一生既悲惨又幸福,为什么说悲惨呢?因为她经历了人生最悲惨最心酸的事情那就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祖姥姥的4个孩子都是相继离开她包括她的丈夫,她曾经想到死,因为她觉得她的生活不再有意义,人生活着也是痛苦的,就在她绝望的时候,她想起了她还有一群可怜又可爱的孙子孙女,两个好儿媳妇,孩子们还小媳妇们怎么办呢,所以她选择了坚强的活下去,因为这个选择现在的她是幸福的,也让她相信她的选择没有错。
在以后的生活里祖姥姥活得很开心,因为孙子孙女们都很懂事很孝顺她,媳妇也很孝顺,而在妈妈生活的这个村庄里,也就是现在祖姥姥生活的这个村子里,无人不知·无人比晓有这样的疑问老人,这样的一个大家庭。
孙子孙女们有好吃的第一个想起的人,就是祖姥姥,总是争先恐后的帮奶奶打饭·夹菜,添衣让她感觉爱永不断。
当孙子孙女们长大了,出门在外工作啦,虽然外面的生活不容易,挣钱也很难,但是他们省吃俭用的,常常寄钱·寄衣服回家,就是想让家里的祖姥姥可以生活好点,每当放假回到家里总是第一时间去看祖姥姥,陪她聊聊天,说说他们在外面遇到看到有趣的事情,而在祖姥姥生病的时候都是这些孙子孙女陪伴在身边没日没夜的照顾着祖姥姥,还记得小姨曾经跟我说过的一件在祖姥姥生病住院时发生的事情,那就是有一次祖姥姥生病啦要住院可是当送到医院时医生和很多病人家属都觉得奇怪怎么在姥姥住院期间照顾祖姥姥的都是那么年轻的年轻人,后来有些人就忍不住问小姨啦,当这些人知道后都很感动,都说祖姥姥虽然命苦可是也很幸福,因为她有着一群爱她的孙子孙女。
而就从这样一件件看似平常而不值一提的小事中才能体现出其实爱很简单但又很伟大。
长年累月的坚持才能见真情呢。
孙子孙女就是祖姥姥的幸福之一,也是她生命里最大的安慰和支持。
祖姥姥的幸福之二就是祖姥姥的两个好媳妇啦,在这我就简单说说我的外婆吧,说到我的外婆,那也是祖姥姥的好媳妇之一,也是特好的一个人,从祖姥姥的起居饮食到生病都照顾得无微不至,在刮风下雨时不怕风吹雨打的跑到老人屋子里看看,叮嘱要注意添衣注意安全,每天一大早就煮好饭送到老人面前,百年如一日,风雨无阻,老人生病了亲自熬药,亲自喂药给老人吃,亲如女儿呀!祖姥姥逢人就说她有一群好孙子·好孙女·好媳妇。
其实很多时候小孩是看着大人做的,而我觉得祖姥姥的孙子孙女们能那么孝顺那么的爱她,是因为我的外婆对祖姥姥的不离不弃的爱。
可能很多人觉得这些都是应该的,是责任,但是我却觉得更多的是爱的延续。
因为有爱,所以我们也一定要把爱延续下去,做到尊老敬老爱老助老,让我们都去关心爱护他们,给他们一个美好的生活,让他们开心快乐。
这样,世界上才会和睦·才会和平。
请大家一起孝亲敬老吧!孝亲敬老从我做起。
让爱围绕在我们身边,让爱充满阳光洒满幸福,让爱永不间断。
孝亲敬老,从我做起作文二有句古语说得好:“百善孝为先。
”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就一直具有这种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
古代埋儿奉母,弃官寻母的故事,足以让人们唏嘘不已,而当今捐肾救母,退学为母的故事,更是令我们感动万分。
不一样的时代,演绎着相同的主题,那就是孝敬父母,回报父母。
对我们来说,不必像上面所说的那样,要做一番惊天动地的事情。
只要我们在平时多注意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就完全可以尽到我们对父母的孝敬之心。
我的奶奶年近古稀,一个周末,我看见奶奶坐在床上正在帮爷爷缝衣服,奶奶在穿一根针,可怎么也穿不进去,这下,奶奶可急坏了,我连忙跑过去,帮奶奶穿那根针,我一穿,那根针就乖乖地进去了。
奶奶见我穿进去了,就夸我真能干。
奶奶缝完衣服,感觉腰酸背痛,我就给奶奶锤捶背。
我双手交叉,轻轻地捶,奶奶又直夸我,我听了挠挠后脑勺,心里美滋滋的,像吃了蜜一样甜。
奶奶生病了,我总会守在奶奶的身边,在她的额头上盖湿毛巾,倒温开水,嘘寒问暖,奶奶总是很感动……奶奶生日又到了,这一天,我早早的把作业做完,来到街上,准备挑一份礼物送给奶奶。
来到一个花店,我看见了一束百合,真漂亮。
我想起了奶奶是水和阳光,我是一枝花,花在水和阳光精心照顾下成长。
于是,我决定买这束百合作为奶奶的生日礼物。
回到家,我还做了一张贺卡,贺卡是心形的,颜色是冰蓝色的,边上还有白色的蕾丝,我在贺卡上写上“奶奶祝您生日快乐!”。
奶奶收到礼物的时候,眼睛明显湿润了,她一把搂住我:“我的好孙女,奶奶没有白疼你!”我听了,心里敲起幸福的小鼓。
尊老敬老,从我做起!好好孝顺自己的长辈,让他们度过一个幸福的晚年。
孝亲敬老,从我做起作文三从学校回家,已经是晚上九点了。
我心情烦躁,只想早点躺在床上。
无意间一回头,看见奶奶坐在门口的台阶上,用饱经风霜的手剥着棉花,鼻中呼出的热气被灯光模模糊糊地照着,这一影像深深地触动了我。
奶奶已是花甲之年了,尽管如此,她仍然每天要早早地起床,为我们做早餐,然后去种田、喂鸡、放鸭,还要照顾我的宠物狗、小金鱼、花兔子。
夏天热得汗如雨下,冬天冷得满手冻疮。
一天到晚忙得连口热水都喝不上。
想想奶奶这么辛苦,我觉得我应该为奶奶做点什么了。
这一天放假,我比任何一天起床都早,因为,我准备好与奶奶一起去拾棉花。
当我下楼时,发现,奶奶早就先走了。
无奈,我只好自己骑着自行车去田间寻找奶奶。
当然,在这之前,我是从来没跟奶奶去过农田。
自然,我迷路了。
也不知问了多少人,走了多少错路。
我终于到了奶奶种的棉花田。
当我出现在奶奶面前时,她脸上充满了惊讶,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
我直爽地说:“奶奶,今天我来帮你干活儿,不需要劳苦费,哈哈哈!”摘棉花这活儿也不难,就往身上绑一大袋子,然后在盛开的棉花上摘出棉花的花瓣。
别看奶奶身体好像笨笨重重的样子,摘起棉花来可真是麻利。
我眼睛眨一下的时间,她就能把一朵棉花瓣都摘下来。
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摘棉花,可就不像奶奶活动自如。
不是袋子钩住了,就是腿给拌住了。
开始,我浑身是劲,和奶奶有说有笑,袋子里的棉花也越来越多。
然而,好景不长,我累了,渴了,太阳晒得我满头大汗,我多想回家躺在沙发上看电视啊。
奶奶不停地斗我开心,我又重新振作起来,坚持陪伴奶奶到十一点半,袋子里装的鼓鼓的,祖孙俩高兴地回家吃午饭。
午饭后,奶奶让我在家玩玩,我坚持跟她一起到田里。
就这样,一天下来,我摘了十多斤棉花,虽然腰酸背痛,可心里乐开了花。
到家时,已经到了做晚餐的时间了。
我去洗澡,奶奶去做饭。
等我洗完澡,打开餐厅的门时,不由得大叫起来:桌子上摆放了许多美味的饭菜,有红烧狮子头、清蒸鱼、大排骨……,还有奶奶常做的特色小吃,都是我最最爱吃的。
尝一尝,美味极了。
这时奶奶又上了一盘我最喜欢的红烧鸡翅,满脸堆着笑,和蔼地对我说:“今天你摘棉花太辛苦了,可累坏了,给你补一补啊!”我装着不满地说:“不就是累了一点,摘了一些棉花嘛,累什么累啊,还补呢,休息都不需要!”虽然,我口头上这么说,但我的表情出卖了我:我早就笑得合不拢嘴!我边吃边想着:我不过是出了一点点的力,奶奶就如此加倍地补偿我,这说明我欠奶奶多么地多啊。
看来,我以后还得加倍补偿奶奶啊!尊老孝亲,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也许仅仅是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一句关怀的话语,一丝关切的眼神,一点友好的微笑,都会使他们开心高兴!孝亲敬老,从我做起作文四尊老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身为中国人,理所应当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这一优良传统,而不仅仅只是嘴上说说,更要用实际行动来关心我们身边的老人,尽可能地为他们着想。
今天我和妈妈出去逛街,因为是周末,所以车上人特别多,我和妈妈好不容易挤上了车,可车上已经没有座位了,我和妈妈只好扶着椅子来保持身体平衡,车厢里闷极了,我刚想把头靠窗户一点,没想到司机一个急刹车,车厢里的人群都惯性地朝车头倒去,我赶紧抱紧椅子,才侥幸没有被熙熙攘攘的人群给挤倒,我刚站稳,就听见前面传来一阵呻吟声,“哎呦!我的腰!”我急忙往前一看,原来以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穿着很朴素,却被人群给挤倒在地,可是,没有一个人伸手来帮助一下这个老爷爷,老爷爷坐在地上,不停地呻吟着,好像伤得很严重,在众人的指责下,把老爷爷给撞倒的那位青年极不情愿的把老爷爷给拉了起来,嘴里还不停抱怨着,连句对不起也没说,头也不回的下了车。
我看着小青年离去的背影和老人斑白的两鬓,陷入了沉思.....帮助老人对我们来说难道不是举手之劳吗?可是为什么还是有些人斤斤计较呢?如果老人一上车,就有人给老人让座,还会发生这样的事吗?小青年本来就有错在先,是他把老人撞到的,可他为什么连一句对不起都没说呢?难道尊老敬老这句话他不懂什么意思吗?同学们,在你们的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多为老人着想呢?比如帮他们洗洗衣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给他们讲一些有趣的故事;乘坐公共车的时侯,你是否主动为老人让过座?过斑马线的时候,你是否搀扶过行动不便的老人过马路?……我们都要为身边的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给长辈捶捶背、洗洗脚,给外公外婆打一个问候电话,其实,他们并不在乎你做的大事还是小事,只要你有这份心就够了。
尊老敬老,从我做起!孝亲敬老,从我做起作文五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绝该继承和发扬。
孝亲敬老美德更是精髓,更应该继续发扬光大,这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是良心的要求。
“孝”是中国文化中最悠久、最基本、最重要、影响最深远的传统伦理观念。
在《孝经》中,“孝”被开宗明义地肯定为“德之本”和“教之所由生者”,并被儒家视为“仁之内核”。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祖孙两人,更相为命。
几千年来,“磕头”、“跪拜”“昏定晨省”“披麻戴孝”“守灵”等仪式一直承载着中华民族“孝”文化的内容。
而当代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更是严格保留了很多的传统孝道仪式和规范。
例如在韩国,每年春节家家户户都要在正月初一之前赶回供奉祖先的长兄或长子、长孙家,参加祭祖的茶礼仪式并相互拜年。
拜年时,长者盘膝而坐,晚辈在长者面前下跪叩头,长者对成年晚辈低头弯腰答礼。
“一定的内容必须通过一定的形式才能表现出来。
”夏学銮并不否定当代青少年在春节时给父母磕头的意义。
他说,有选择地恢复一些体现家庭长幼尊卑伦理关系的传统社会仪式还是必要的,弘扬孝道需要借助具体的形式。
其实孝道的核心是要突出“感恩”思想,理解磕头后面的价值取向才是真正重要的。
表达爱心的形式是多元的,每一个老人内心感到温暖的形式也是不一样的,孝悌并称不可偏废;二是无违父母;三是为父母守孝;四是在家尽孝,在国必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