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历史人教版下册教材整体把握课件(说课)

七年级历史人教版下册教材整体把握课件(说课)


(2 2、 作者的言论主要抨击了这个朝代的什么制度?制定这一制度 的目的是什么?
(3 3、行这一制度的后果如何?
(4 4、作者在抨击这一制度时与什么历史事件进行了对比?这一事 件有何危害
从初始年级到毕业班如何 处 理 本 教 材
重点讲述中国古代 人民所创造的优秀 文明成果。
司目戊鼎 四羊方尊
三星堆
学习难点:对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理解
第19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学习重点:“达赖、班禅和驻藏大臣”与“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
学习难点:对少数民族的人名、地名、封号的掌握;对统一多民族 国家的巩固的概念的理解。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学习重点: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 学习难点:对“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概念的理解。
祖冲之 张仲景 华佗 《九章算术》 李时珍
《水经注》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思想
兵家 甲骨文 隶书
医学
道教
佛教
《齐民要术》
科技著作
科学技术
思想文化
《天工开物》
都江堰
长城 大运河
伟大工程 故宫 四大发明
造纸术 火药 指南针印刷术
赵州桥
教 材 整 合
书法 绘画
舞蹈
雕塑 史学
明清 小说
五、教 师 收 获
1、教材解读让我走近了学生并与其和谐。 2、学会了注重学生的自主能力和探究能力。 3、注重了对课堂的执导效果。 4、更加注重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素质。
4、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表现是( A、设置殿阁大学士
B、设六部分理朝政
C、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D、八股取士
5、阅读下列材料: 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沉痛地说:“八股文的毁灭文化, 等于秦始皇焚书!八股文的败坏人才,却比秦始皇在咸阳郊外坑儒 还厉害”。 请回答: (1 1、材料中的“八股文”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
3、明朝前期从哪些方面加强了君主的权力?
(五)巩固训练
1、明朝时,掌管地方政权的机构是( A、六部 B、中书省 C、行中书省 ) D、清朝 ) D、三司
2、废除丞相是在下列哪个朝代( A、宋朝 B、唐朝 C、明朝
3、明成祖登上帝位的过程,类似于(
A、唐太宗李世民 C、隋文帝杨坚

B、宋太祖赵匡胤 D、明太祖朱元璋 )
主题页
每课的基本结构
1
2 3
4
5
导入框
课文
(宋体字)
阅读课文
专栏的文 献资料
图表
(竖排字)
由生动的故 事、传说、 诗歌、民谣 或文物、名 胜古迹等开 篇,然后提 出问题,导 入新课.
着重讲述历 史发展的生 动过程,力 求简明。这 是课堂教学 的基本要求。
力求生动活 泼,其作用 是引起学习 兴趣,浅化 教材内容, 扩大知识面, 培养良好的 品德。
目的是使学 生接触一些 浅显的文献 资料,以增 强历史的真 实感,并能 提高阅读古 文、古诗词 等的能力 。
增加学生的 考古文物知 识,增强历 史的真实感 感,增强课 文的明晰度, 起到浅化化 教材、引发 学习兴趣.
每课的基本结构
6 7 注释和注音
8
9
10 自由阅读卡
动脑筋
练一练
活动与探究
便于学生 参与课堂 教学,发 展想像力 和创造性 思维。
学 生 的 收 获
1、在体验中收获乐趣。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从整体上把握了中国古代史的线索和史实。
4、树立了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5、尝试用历史联系现实来思考和解决问题。
六、理 想 的 历 史 课 堂
延展度
参与度
亲和度
练习度
理想课堂
整合度
自由度
让我们共同努力: 将我们的历史课堂变成真 正人文的,灵动的,现实的, 焕发生命活力的舞台。
(八)科学技术 【内容标准】 (5)以都江堰、长城、大运河、赵州桥、北京故宫等 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6)了解"四大发明",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 文明发展的贡献。 【教学活动建议】 (1)制作泥活字,了解活字印刷的过程。
(2)有条件的地区,可组织参观古代工程和建筑。
(九)思想文化 【内容标准】 (4)以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为例,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 就。 (5)说出《史记》《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 (6)列举古代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方面的主要 成就。 【教学活动建议】
LOGO
谢 谢 大 家!
实践
对历史知识与能力的学习分为三个层次要求:
(1)凡在内容标准的陈述中使用“列 举”“知道”“了解”“说出”“讲 述”“简述”“复述”等行为动词的,为识 记层次要求;
(2)凡在内容标准的陈述中使用“概 述”“理解”“说明”“阐明”“归纳”等 行为动词的,为理解层次要求; (3)凡在内容标准的陈述中使用"分析""评 价""比较""探讨""讨论"等行为动词的,为 运用层次要求。
课例分析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学习目标
1、 识记明朝的建立:归纳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了解靖难之役和迁 都北京。 2、 分析明朝加强君权的目的,并认清明朝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一个 时期,表明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3、 从概念上理解何为“八股文”并正确分析理解“八股取士”的影响。
学习重点: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的目的,分析归纳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 学习难点:
明朝君权加强
收复台湾 收复台湾抗击沙俄
经济重心南移 和民族关系发 展
民族政权并立
南方手工 商业
雅克萨之战 达赖班禅 驻藏大臣 平定叛乱与 回归祖国
明清经济发展
统一多民族 国家的巩固 和社会危机
明清文化
闭关锁国 建筑、科技 小说书画
七 年 级 历 史 下 册
繁荣开放
宋金对峙 契丹兴起陈 辽宋夏和战 隋唐文化 桥兵变 鉴真东渡 科技书画 对外交往 民族关系 玄奘西游 吐蕃 回鹘 影响
科举制
繁荣一时隋朝 贞观开元 诞生 繁荣 大运河 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完善
小组合作探究法
难点突破途径
学情分析
多媒体辅 助教学法
合作探究法
学 法
教法 教 法 学 法
目标导学法
四、说教材内容及处理
活 动 课 常 规 课
案例
活动主题 ——-—— 展示活字印刷
活动目标 (1)锻炼动手能力,体验活字印刷技术。
新教材的突出特点
1 2 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增强教材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3
4 5
注重教材的启发性 注重减轻学生的负担 转变传统的教学和学习方式 尊重传统史学,内容整合更合理
6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知识树
成吉思汗 宋词元曲 活字印刷指 忽必烈与 统一蒙古 南针火药 元朝 司马光《资治通鉴》 节日 郑和下西洋 戚继光抗倭 君主集权加强 满洲兴起与 清朝建立 明太祖措施 靖难之役 瓦子 衣食住行 南方农业
(1)收集古代成语、典故,举办成语故事会或成语知识竞赛。
(2)举行古代名诗名篇朗诵会。 (3)欣赏古代书法、绘画、音乐。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三单元重难点分析
学习重点: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的目的,分析归纳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 学习难点: “八股文”概念的理解,对社会的影响。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学习重点: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和戚继光抗倭的事迹 学习难点:本课涉及的时空概念较多,古今地名有差异,给学生的学习 带来不便。 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学习重点:君主集权的强化 学习难点: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作用 第18课 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学习重点: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和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LOGO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下册教材分析
灵宝市第一初级中学 许清亮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说教材的结构 特点和教 法学法 说编者意图 和体列 说教材内容 及处理
说新课标对 本学段的 基本要求
教 材 分 析
设想理想的 历史课堂
一、新课标对本学段的基本要求
提高素质
科 学 技 术 思 想 文 化来自学习七 年 级 历 史
(2)了解活字印刷术在古代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3)了解文化传播技术的发展情况。 活动资源 易于雕刻的材料、刻刀、纸张、墨汁、刮板等。 活动过程 (1)了解活字制作、印刷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2)使用统一的材料,选一段文字,每人制作其中的一个字,活字大小要一致。用制作 的活字排版、印刷,展示活字印刷技术。 (3)活动总结。回顾口述、书写、雕版印刷等文化传承手段,认识活字印刷技术在古代 文化传播中的作用,了解文化传播技术的发展。 活动说明 教师要对学生的活动加以具体指导。
(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内容标准】 (1)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2)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3)讲述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等史实,感受中国 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4)列举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了解清朝加强 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5)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 【教学活动建议】 (1)通过填图,了解清代疆域的四至。 (2)举行演讲会,说明新疆、西藏、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3)编制中国古代主要朝代顺序表。
(2)以文成公主入藏等故事为题材,编演历史短剧。
(六)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内容标准】 (1)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 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2)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 (3)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
(4)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
说明民族关系的发展。 【教学活动建议】 (1)观察《清明上河图》,围绕宋代城市社会生活中的衣 食住行和风俗习惯等,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比较古今异 同。 (2)举办故事会,讲述岳飞抗金、文天祥抗元等历史故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