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 锥 曲 线 之 轨 迹 问 题一、临阵磨枪1.直接法(五部法):如果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本身就是一些几何量的等量关系,或这些几何条件简单明了且易于表达,我们只须把这种关系“翻译”成含,x y 的等式就得到曲线的轨迹方程。
这种求轨迹的方法称之为直接法。
2.定义法:若动点轨迹的条件符合某一基本轨迹的定义(如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则可根据定义直接求出动点的轨迹方程。
3.坐标转移法(代入法):有些问题中,其动点满足的条件不便于等式列出,但动点是随着另一动点(称之为相关点)而运动的,如果相关点所满足的条件是明显的,或是可分析的,这时我们可以用动点坐标表示相关点坐标,根据相关点所满足的方程即可求得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的方法坐标转移法,也称相关点法或代入法。
4.参数法:有时求动点应满足的几何条件不易求出,也无明显的相关点,但却较易发现(或经分析可发现)这个动点的运动常常受到另一个变量(角度、斜率、比值、截距或时间等)的制约,即动点坐标(,)x y 中的,x y 分别随另一变量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可以把这个变量设为参数,建立轨迹的参数方程,这种方法叫做参数法,如果需要得到轨迹的普通方程,只要消去参变量即可。
5.交轨法:在求动点轨迹时,有时会出现要求两动曲线交点的轨迹问题,这类问题常可通过解方程组得出交点含参数的坐标,再消去参数得出所求轨迹方程,此种方法称为交轨法。
二、小试牛刀1.已知M (-3,0),N (3,0)6=-PN PM ,则动点P 的轨迹方程为 析:MN PM PN =-Q ∴点P 的轨迹一定是线段MN 的延长线。
故所求轨迹方程是 0(3)y x =≥2.已知圆O 的方程为222=+y x ,圆O '的方程为010822=+-+x y x ,由动点P 向两圆所引的切线长相等,则动点P 的轨迹方程为析:∵圆O 与圆O '外切于点M(2,0) ∴两圆的内公切线上的点向两圆所引的切线长都相等, 故动点P 的轨迹就是两圆的内公切线,其方程为2x =3.已知椭圆)0(12222>>=+b a by a x ,M 是椭圆上一动点,1F 为椭圆的左焦点,则线段1MF 的中点P 的轨迹方程为析:设P (,)x y 00(,)M x y 又1(,0)F c - 由中点坐标公式可得:00002222x c x x x c y y y y -⎧=⎪=+⎧⎪⇒⎨⎨=⎩⎪=⎪⎩ 又点00(,)M x y 在椭圆)0(12222>>=+b a b y a x 上 ∴2200221(0)x y a b a b +=>> 因此中点P 的轨迹方程为2222(2)41x c y a b++= 4.已知A 、B 、C 是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O 是平面ABC 内的一定点,P 是动点,若[)+∞∈+=-,0),21(λλBC AB OA OP ,则点P 的轨迹一定过三角形ABC 的 重 心。
析:设点D 为BC 的中点,显然有OP OA AP -=u u u r u u u r u u u r12AB BC AB BD AD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0,AP AD λλ=∈+∞u u u r u u u r故点P 的轨迹是射线AD , 所以,轨迹一定过三角形的重心。
三、大显身手1、直接法例1、设过点P (x,y )的直线分别与x 轴的正半轴和y 轴的正半轴交于A 、B 两点,点Q 与点P 关于y 轴对称,若,2PA BP =且1=⋅AB OQ ,则P 点的轨迹方程为解:设(,0),(0,)A a B b 又(,)P x y 所以(,),(,)BP x y b PA a x y =-=--u u u r u u u r又,2PA BP = 所以32()223x a x a xy b y b y⎧=-=⎧⎪⇒⎨⎨-=-⎩⎪=⎩33(,0),(0,3)(,3)22A xB y AB x y ∴∴=-u u u r而Q 点与P 点关于y 轴对称,∴点Q 的坐标为(,)x y - 即(,)OQ x y =-u u u r又1=⋅AB OQ 所以223312x y += 这个方程即为所求轨迹方程。
变式1、已知两点M (-2,0),N (2,0),点P 满足0=⋅+⋅NP MN MP MN ,动点P 的轨迹方程为解:设(,)P x y则:4,(4,0),(2,).MN MP MN NP x y ====-u u u u r u u u r又0=⋅+⋅NP MN MP MN4(2)0x ∴+-= 化简得所求轨迹方程为:28y x =-2、定义法 例2、已知圆A的方程为100)3(22=+-y x ,点B (-3,0),M 为圆O上任意一点,BM 的中垂线交AM 于点P ,求点P 的轨迹方程。
解:由题意知:BP MP =AM PA MP PA PB =+=+∴又圆A 的半径为10,所以 10=AM 10=+∴PB PA即点P 的轨迹是以定点A(3,0) B(-3,0)为焦点,10为长轴的椭圆 (椭圆与长轴所在的对称轴的两交点除外)其轨迹方程为)5(1162522±≠=+x y x变式2、已知椭圆)0(12222>>=+b a b y a x 的焦点为21,F F ,P 是椭圆上的任意一点,如果M 是线段P F 1的中点,则动点M 的轨迹方程是 解:因为M 是线段P F 1的中点,连接OM ,则221PF OM =1121PF MF = 由椭圆的定义知:a PF PF 221=+a PF PF MO MF =+=+)(21211 即点M 到定点O 、定点1F 的距离和为定值a ,故动点M 的轨迹是以O 、1F 为焦点,以a 为长轴的椭圆,其方程为14)2(42222=++by a c x(说明:此题也可以用代入法解决)3、坐标转移法(代入法)例3、从双曲线122=-y x 上一点Q 引直线x+y=2的垂线,垂足为N ,求线段QN 的中点P 的轨迹方程。
解:设Q ),(00y x 则由⎩⎨⎧=-+=+--02000y x y x y x 可得 N 点坐标 ⎪⎩⎪⎨⎧++-=+-=22220000y x y y x x 设),(y x P 由中点坐标公式可得:0xyPF1F2M⎩⎨⎧-+=-+=⇒⎪⎩⎪⎨⎧++-=+-=23223222322232000000y x y y x x y x y y x x 又点Q ),(00y x 在双曲线122=-y x 上, 所以 4442020=-y x 代入得4)23()23(22=-+--+y x y x化简得 21)21()21(22=---y x 即为所求轨迹方程。
变式3、自抛物线x y 22=上任意一点P 向其准线l 引垂线,垂足为Q ,连接顶点O 与P 的直线和连接焦点F 与Q 的直线交于R ,求点R 的轨迹方程。
解:设),(),,(00y x P y x R ∵抛物线的方程是x y 22=∴),21(),0,21(0y Q F -所以 直线OP 的方程是000=-x x x y 直线QF 的方程是 02100=-+y y x y 联立两方程得:⎪⎩⎪⎨⎧--=--=12212200x y y x x x 又 0202x y =所以 )122(2)122(2--=--x xx y 化简得:0222=-+x y x 即为所求轨迹方程。
4、参数法例4、设椭圆方程为1422=+y x ,过点M (0,1)的直线l 交椭圆于A 、B ,点P 满足)(21OB OA OP +=,点)21,21(N ,当直线l 绕点M 旋转时,求:(1)动点P 的轨迹方程; (2)NP 的最大、最小值。
解:(1)设直线l 的方程为1+=kx y 代入椭圆方程得032)4(22=-++kx x k设),(),,(2211y x B y x A 则 22142k kx x +-=+2422)(222121++-=++=+∴kk x x k y y 设动点P 的坐标为),(y x ,由)(21OB OA OP +=可得 ⎪⎩⎪⎨⎧+=+=+-=+=22122144242k y y y k k x x x 消去参数k 即得所求轨迹方程为:0422=-+y y x 当斜率k 不存在时,点P 的坐标为(0,0)显然在轨迹上, 故动点P 的轨迹方程为0422=-+y y x 。
(2)P 点的轨迹方程可以化为1)21(41622=-+y x所以可设点P 的坐标为)sin 2121,cos 41(αα+ 则21cos 41cos 163)sin 21()21cos 41(2222+--=+-=ααααPN127)32(cos 1632++-=α所以 当32cos -=α时 621max=PN 当1cos =α时 41min =PN 变式4、过抛物线x y 22=的顶点作互相垂直的两弦OA 、OB.(1) 求弦AB 的中点的轨迹方程;(2)证明:直线AB 与x 轴的交点为定点。
解:(1)由题意知OA 的斜率存在且不为零,设为k则直线OA 的方程为kx y =与抛物线x y 22=联立可得点A 的坐标为)2,2(2kk 同理可得点B 的坐标为)2,2(2k k - 设弦AB 的中点为M (x,y )则⎪⎩⎪⎨⎧-=+=kk y k k x 1122消去k 得弦AB 的中点的轨迹方程为 22-=x y(2)直线AB 的斜率为21k kk AB -=所以,其方程为)2(1222k x kk k y --=+ 令0=y 得2=x 故直线AB 与x 轴的焦点为定点(2,0) 5、交轨法例5、垂直于x 轴的直线交双曲线1222=-b y a x 于M 、N 两点,21,A A 为双曲线的顶点,求直线M A 1与N A 2的交点P 的轨迹方程,并指出轨迹的形状。
解:.解:(1)设M 点的坐标为(x 1,y 1),则N 点坐标为(x 1,-y 1),又有)0,(),0,(21a A a A -则A 1M 的方程为:y =)(11a x ax y ++ ① A 2N 的方程为:y =-)(11a x ax y -- ② ①×②得:y 2=-)(2222121a x ax y --③又因点M 在双曲线上,故).(,12212221221221a x ab y b y a x -==-即代入③并整理得2222by a x +=1.此即为P 的轨迹方程.变式5、设点A 、B 为抛物线)0(22>=p px y 上除原点以外的两个动点,已知OA ⊥OB,OM ⊥AB 于M ,求点M 的轨迹方程,并说明它表示什么曲线。